一种制备阿托伐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587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阿托伐醌的方法,是以4-(4-氯苯基)-环己基-1-甲酸和2-氯-1,4-萘醌为原料,在催化剂硝酸银的作用下用过氧化物进行氧化脱羧反应,生成(3S)-2-氯-3-(4-(4-氯苯基)环己基)-1,4-萘二酮,再经碱水解后得到,其特征在于:在氧化脱羧反应中采用溶剂为乙腈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所用的过氧化物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碳酸钠、过碳酸钾中的一种。改进后的制备方法使原料在体系中的溶解情况有了大大的改善,转化率提高,产率增加,杂质减少,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疟疾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疟疾为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寄生 虫病。目前抗疟疾的药物有青蒿素、苯芴醇、阿托伐醌等多个品种,其中由于阿托伐醌和氯 胍的协同作用,使其抗疟作用大大增强,副作用是同类药物中最低的,因此阿托伐醌成为疟 疾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 阿托伐醌的化学名为(3S)-2-羟基-3-_1,4-萘二酮,其结构如下o 在已知的阿托伐醌制备方法中,M. P. Clark&D. R. Williams使用自制合成的环己烷 单草酸酯,再与2-氯-1,4-萘醌进行氧化型烷基化偶联反应制得了阿托伐醌(Williams, D. R;Clark, M.P.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7629-7632)。 另外一个经典合成方法是由Jacobsen和他的同事提出的通过硝酸银和过氧二 硫代物进行的H皿sdiecker脱羧基化反应;将2_氯_1,4_萘醌与4_(4_氯苯基)环己烷 羧酸通过自由基链加成进行偶联反应,从而得到了一个外消旋的混合物(反式顺式= 1. 3 : 1)。然后通过碱水解,纯化得到目标产物(Jacobsen,N ;Goldman,J ;Torssell,K. 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1974,B28,492.)。 这两种合成方法虽然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存在着诸如反应路线长、选择性差、产率 低等缺点。目前工业使用的方法也是基于以上的思路,具体合成路线是以4- (4-氯苯基)_环己基-l-甲酸(III)和2-氯-l,4-萘醌(II )以乙腈为溶剂在催化剂硝酸银存在下用过硫酸铵氧化脱羧,生成(3S)-2-氯-3-(4-(4-氯苯基)环己基)-l,4-萘二酮(IV),产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最终产物(3S)-2-羟基-3-(4-(4-氯苯基)环己基)-l,4-萘二酮(I ),即阿托伐醌。合成路线如下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在该路线中,氧化脱羧反应所用溶剂为乙腈,所用的过氧化物为过硫酸铵。由于乙腈对4-(4-氯苯基)-环己基-l-甲酸、2-氯-l,4-萘醌和硝酸银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异,并且随着过硫酸铵溶液的加入,分相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副反应多,该路线反应产生杂质多,产率低,实际收率仅有20%,工业化生产成本高。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让原料在体系中充分溶解,以提高反应转化率;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减少杂质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工业使用的方法,寻找合适的溶剂和氧化剂,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用于抗疟疾药物阿托伐醌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阿托伐醌(I )的方法,是以4-(4-氯苯基)-环己基-1_甲酸(III)和2-氯-l,4-萘醌(II )为原料,在催化剂硝酸银的作用下用过氧化物进行氧化脱羧反应,生成(3S)-2-氯-3-(4-(4-氯苯基)环己基)-l,4-萘二酮(IV),再经碱水解后,得到I ,其特征在于在氧化脱羧反应中采用溶剂为乙腈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所用的过氧化物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碳酸钠、过碳酸钾中的一种。所述的混合溶剂,乙腈和氯甲烷混合的体积比为2 : 1 4 : 1 ;氯甲烷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种;所述的过氧化物的浓度为10% 20%重量百分比。 更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4-氯苯基)-环己基-1_甲酸(III)和2-氯-l,4-萘醌(II )、硝酸银按摩尔数比i : i : 0.6投入到乙腈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乙腈和氯甲烷混合的体积比为2 : 1 4 : 1)中,于6(TC 8(TC滴加10% 20% (重量)的过氧化物溶液,滴加时间1 5小时,滴加毕保温反应2 4小时,降至常温,加入三氯甲烷搅拌5 15分钟,静置分层,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縮,蒸去溶剂,残余物加乙腈溶解,滤去不溶物,于ot:左右析晶,过滤,滤饼烘干,得黄色粉状固体,为(3S)-2-氯-3--l,4-萘二酮(IV),将(IV)加入到醇类溶剂中回流30分钟,加入10% (重量)氢氧化钾溶液,回 流反应6 8小时,降温至4(TC以下,用盐酸调ra值至3 4,有黄色析出物,过滤,滤饼用 水洗至中性,加乙腈加热溶解,滤去不溶物,滤液于ot:左右析晶,过滤,滤饼烘干,得黄色粉 状或层状固体,即为产物(3S)-2-羟基-3--l,4-萘二酮(阿托伐 醌)。 本专利技术研究了不同氧化剂和溶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取原料4-(4_氯苯基)环己 基-l-甲酸(4.95g,0.02mol)、2-氯-l,4-萘醌(4g,0.02mo1)及硝酸银(2. lg,0.012mo1)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对所用的溶剂、氧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见下表1。 表1 :不同氧化剂和溶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氧化剂溶剂(A)溶剂(B)产物(IV)产物(I)产物I收率过硫酸铵乙腈..2.1名1.45g19%过硫酸铵乙腈二氯甲烷2.2g1.52g20.20%过硫酸铵乙腈三氯甲垸2.4g1.56g20.30%过硫酸钾乙腈2.6g1.71g22.30%过硫酸钾乙腈二氯甲烷"g152g33%过硫酸钾乙腈三氯甲烷4.2g2.71g35.70%过硫酸钠乙腈2.5gl:69g22.10%过硫酸钠乙腈. 二氯甲烷3.4'g'2.27g29.70%过硫酸钠乙腈三氯甲烷3.8g2.33g30.50%过碳酸钾乙腈2.8g1.82g23.80%过碳酸钾乙腈;氯甲垸4.3g2.65g35.30%0019] 过碳酸钾乙腈三氯甲烷4.5g2.57g34.00%过碳酸钠乙腈2.7g1.70g22,20%过碳酸钠乙腈二氯甲烷3.7g2.31g30.20%过碳酸钠乙腈兰氯甲烷4.0g2.35g30.70%5 由上表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产品收率由不到20%提高到30% 36%。对于选用不同的氧化剂,对产物的收率有明显的影响,钾和钠的过氧化物比铵的过氧化物高,这可能是钾和钠的过氧化物的水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铵的过氧化物水溶液呈酸性,在体系中随着脱羧反应的进行,酸度增大,副反应会增多,而钾和钠的过氧化物有利于维持体系的酸度平衡的原因。采用混合溶剂对产率的提高也十分明显,这是因为两种溶剂的共同作用增大了各反应物的溶解性,使反应更多的在均相而不是在固液相之间进行。考虑到沸点更接近的原因,我们首选乙腈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乙腈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使原料在体系中充分溶解,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采用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碳酸钠、过碳酸钾等更温和的氧化剂,用低浓度、慢加入的方式,减少杂质的产生。改进后的制备方法使原料在体系中的溶解情况有了大大的改善,转化率提高,产率增加,杂质减少,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除非另有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对其加入量进行限定,只是便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不说明在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外不能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阿托伐醌(Ⅰ)的方法,  *** (Ⅰ)  是以4-(4-氯苯基)-环己基-1-甲酸和2-氯-1,4-萘醌为原料,在催化剂硝酸银的作用下用过氧化物进行氧化脱羧反应,生成(3S)-2-氯-3-(4-(4-氯苯基)环己基)-1,4-萘二酮,再经碱水解后,得到Ⅰ,其特征在于:在氧化脱羧反应中采用溶剂为乙腈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所用的过氧化物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碳酸钠、过碳酸钾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厚瑛周秋名胡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泰祥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