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576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盐析法纯化丝素蛋白溶液;将聚己内酯溶液和姜黄素溶液加入纯化的丝素蛋白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纺丝溶液;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出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姜黄素纳米复合纤维膜;将复合纳米纤维膜加入溶剂中,高速搅拌得到单纤维悬浮液;配制聚多巴胺溶液,再加入单纤维悬浮液、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人类最大的器官,起着保护屏障的作用。受损的皮肤失去屏障功能,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加剧皮肤损伤,甚至导致死亡。伤口愈合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包括止血、初始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伤口敷料被认为是治疗伤口的有效材料,传统的伤口敷料如棉纱布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着抗菌能力差、抗炎性能弱和伤口粘附性差等缺点。
[0003]水凝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效的伤口敷料,具有保持湿润微环境、允许水和氧气渗透、吸收多余渗出物和屏蔽微生物等优点。这些功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和再上皮化,对伤口愈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水凝胶的机械力学性能较弱,且缺乏粘附性,导致大多数水凝胶敷料在实际使用中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凝胶的机械力学性能较弱,且缺乏粘附性,导致大多数水凝胶敷料在实际使用中受限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中开发了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用于伤口促愈治疗,不仅可以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持续作用于伤口,还具有自修复、粘附性强、抗菌、抗炎、无细胞毒性等优点,对于抑制伤口感染以及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5]具体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07]步骤1:使用盐析法纯化丝素蛋白溶液;
[0008]步骤2:将聚己内酯溶液和姜黄素溶液加入步骤1纯化的丝素蛋白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纺丝溶液;
[0009]步骤3:将步骤2搅拌均匀的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出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姜黄素纳米复合纤维膜;
[0010]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加入溶剂中,高速搅拌得到单纤维悬浮液;
[0011]步骤5:配制聚多巴胺溶液,再加入步骤4得到的单纤维悬浮液、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四亚甲基乙二胺原料,充分搅拌后得到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包括以下具体过程:将桑蚕茧在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40分钟后用纯水彻底冲洗,重复煮沸和洗涤一次;干燥后,将提取的丝素蛋白溶解在60℃的溴化锂溶液中4小时,将溶液在透析盒中用蒸馏水透析2天,以除去盐,最后得到丝素蛋白水溶
液,并在4℃下储存。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纺丝液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己内酯的甲酸溶液和姜黄素的乙醇溶液加入步骤1得到的丝素蛋白水溶液,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纺丝溶液;所述纺丝溶液中,所述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20

29%,所述聚己内酯质量分数为3

35%,所述姜黄素质量分数为2

6%。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具体包括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纺丝溶液转移到10ml注射器中并安装在微量注射泵上,将注射器针头与高压直流电源相连,在室温为20

25℃,湿度为55

60%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共混静电纺丝;采用外径为0.80mm,内径为0.51mm的纺丝针头;设置纺丝电压22

25kV、接收距离14

17cm、纺丝速率0.08

0.13mm/min进行纺丝,即可得到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姜黄素复合纳米纤维膜。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制备单纤维悬浮液,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姜黄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加入PBS(pH=11)中,其中,复合纳米纤维膜:PBS质量比1:(50

150),用高速分散机打散至单纤维悬浮状态,得到单纤维悬浮液。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过程:将盐酸多巴胺溶解于PBS(pH=11)中,在室温下搅拌15

30分钟,形成稳定的聚多巴胺溶液,再加入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步骤4得到的单纤维悬浮液,搅拌10

15分钟,充分混合后加入四亚甲基乙二胺,立即搅拌混合物直到获得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所述盐酸多巴胺:PBS的质量比为1:(550

850),所述盐酸多巴胺: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20

40),所述单纤维悬浮液的质量分数为10

20%。
[0017]上述所述的水凝胶敷料通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负载姜黄素弥补了姜黄素本身不稳定和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可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聚多巴胺和聚丙烯酰胺之间氢键和π

π相互作用赋予水凝胶良好的机械性能、粘附性能和自修复性,姜黄素和聚多巴胺的引入可实现光热和药物协同抗菌,能够显著降低伤口的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愈合,本专利技术的水凝胶敷料是一种可加速伤口愈合的非抗生素依赖性多功能伤口敷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中纳米纤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中纳米纤维膜的电镜照片。
[0021]图例说明:
[0022]1、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姜黄素纳米纤维;2、聚多巴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4]一种抗菌消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25]S1:使用盐析法纯化丝素蛋白溶液;
[0026]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S1包含以下步骤:
[0027]将桑蚕茧在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40min后用纯水彻底冲洗,重复煮沸和洗涤一次;
[0028]干燥后,将提取的丝素蛋白溶解在60℃的溴化锂溶液中4小时,将溶液在透析盒中用蒸馏水透析2天,以除去盐,最后得到丝素蛋白水溶液,并在4℃下储存。
[0029]S2:将聚己内酯溶液和姜黄素溶液加入步骤1纯化的丝素蛋白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纺丝溶液;
[0030]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将聚己内酯的甲酸溶液和姜黄素的乙醇溶液加入步骤1得到的丝素蛋白水溶液,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纺丝溶液;所述纺丝溶液中,所述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20

29%,所述聚己内酯质量分数为3

35%,所述姜黄素的质量分数为2

6%。
[0031]S3:将S2搅拌均匀的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出丝素蛋白/聚己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盐析法纯化丝素蛋白溶液;步骤2:将聚己内酯溶液和姜黄素溶液加入步骤1纯化的丝素蛋白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纺丝溶液;步骤3:将步骤2搅拌均匀的混合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出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姜黄素纳米复合纤维膜;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加入溶剂中,高速搅拌得到单纤维悬浮液;步骤5:配制聚多巴胺溶液,再加入步骤4得到的单纤维悬浮液、丙烯酰胺、过硫酸铵、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四亚甲基乙二胺原料,充分搅拌后得到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包括以下具体过程:将桑蚕茧在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40分钟后用纯水彻底冲洗,重复煮沸和洗涤一次;干燥后,将提取的丝素蛋白溶解在60℃的溴化锂溶液中4小时,将溶液在透析盒中用蒸馏水透析2天,以除去盐,最后得到丝素蛋白水溶液,并在4℃下储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纺丝液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己内酯的甲酸溶液和姜黄素的乙醇溶液加入步骤1得到的丝素蛋白水溶液,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纺丝溶液;所述纺丝溶液中,所述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20

29%,所述聚己内酯质量分数为3

35%,所述姜黄素的质量分数为2

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炎促愈合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具体包括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纺丝溶液转移到10ml注射器中并安装在微量注射泵上,将注射器针头与高压直流电源相连,在室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译鋆李朝威李大伟薛孟迪王慧李婷婷张伟张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