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315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了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料;将透明质酸钠加入纯化水中进行溶解,配制成A溶液;将配置的A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称取聚乙二醇与左旋乳酸加入A溶液中,不断搅拌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磷酸二氢钠调节其pH值,最终将溶液转移至配液罐中;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并加入纯化水,搅拌溶解后,转移至配液罐中,补足纯化水,搅拌均匀后配制成B溶液;对B溶液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物料放入洁净的储罐中,得到医用修复水凝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医用修复水凝胶能够将创面置于一个封闭且湿润的环境中,有利于创面的加速愈合。加速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创面,是人体创伤后皮肤、皮下组织及深部组织因损伤而发生的创面,是人体创伤后愈合的第一步。创面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机体的多种组织共同参与完成的。人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创面,且创面范围大、数量多、程度重。临床上常见的创面包括开放性创面和闭合性创面。开放性创面是指有明显感染灶,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局部感染得到控制,但局部皮肤仍然存在,经换药、清创、植皮等处理后仍有溃疡或瘢痕形成;而闭合性创面主要包括:新鲜创面、陈旧性创面、清创术后或慢性溃疡愈合后形成的创面。所谓非慢性创面,又称无症状性溃疡,主要是跟慢性创面对比存在的创面类别,主要指的是体表长时间没有愈合,或者是难以愈合的组织损伤。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创面可能还是以非慢性创面为主,简单来说是以非长期创面为主。非慢性创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持续性疼痛是指在无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患者持续或反复感觉到伤口疼痛;2、红肿热痛:急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慢性炎症表现为红肿、压痛、不红不热以及瘙痒等;3、感染:是指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因细菌感染而出现的渗液或坏死组织增多以及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4、溃疡:是指在愈合过程中因感染而引起的伤口,比如说手术后的缝合创面,在缝合过后的一段时间会恢复的,不会长期反复出现创面溃疡等问题,就属于非慢性创面。还包括机械的创面、切割伤创面以及烧烫伤创面等,这些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的创面都属于非慢性创面。
[0003]创伤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及其产物协同对ECM进行重建和再生的过程。整个过程如下:损伤部位局部基质合成

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子

出现血纤蛋白凝块

血小板或周围的细胞产生活化因子以促进血细胞合成HA(专佳蛋白)

HA与血纤蛋白结合,填充至血纤蛋白构成的网状结构内

形成疏松的网状结构

HA与血纤蛋白组成的基质降解,被胶原和硫酸化糖胺聚糖构成的基质替代

形成致密的颗粒组织

创面愈合。
[0004]现有医用凝胶难以实现对非慢性创面的护理,以及无法为创面愈合提供微环境的作用。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取纯化水、聚乙二醇、透明质酸钠、左旋乳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磷酸氢二钠备用;
[0008]步骤2:将透明质酸钠加入纯化水中进行溶解,待全部溶解后,配制成A溶液;
[0009]步骤3:将步骤2中配置的A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称取聚乙二醇与左旋乳酸加入A溶液中,不断搅拌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磷酸二氢钠调节其pH值,最终将溶液转移至配液罐中;
[0010]步骤4: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并加入纯化水,搅拌溶解后,转移至配液罐中,补足纯化水,搅拌均匀后配制成B溶液;
[0011]步骤5:对B溶液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物料放入洁净的储罐中,得到医用修复水凝胶。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1中,取40

95重量份纯化水、1

15重量份聚乙二醇、0.1

1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1

35重量份左旋乳酸、0.1

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0.5

15重量份磷酸氢二钠。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2中,溶解过程中将透明质酸钠和纯化水加热至80℃,并进行搅拌。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3中,通过磷酸二氢钠将全部溶解后的溶液的pH值调节至4.5

7.5。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4中,溶液的pH值范围在4.5

7.5,搅拌时间≥30min。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5中,对储罐中的物料进行湿热灭菌处理。
[0017]根据上述的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医用修复水凝胶在非慢性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各原料配比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而最终得出的,配比合理,原料间协同作用显著;左旋乳酸在体内通过非酶促水解的方式降解为乳酸单体,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形成相互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亲水基团氢氧根和乳酸单体中的碳酰基之间以氢键的方式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在磷酸盐缓冲液的作用下调节适宜的pH值,使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左旋乳酸形成的溶液保持极好的稳定性,同时,左旋乳酸持续不断地刺激伤口中细胞再生,加速胶原蛋白合成,重新生成纤维组织,促进深层网状纤维结构的重建,从而达到对非慢性创面(如浅表性创面、激光、光子、果酸换肤及微整形术后创面)的护理,为创面愈合提供微环境的作用;
[0020]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加入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能与乳酸单体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迎合了现代伤口护理的“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理论”认为,将创面置于一个封闭、湿润的环境中,有利于创面的加速愈合,其使伤口的表面处在一个封闭、湿润的环境下进行愈合,阻止或减少了有碍创面修复细胞移入的焦痂的形成,并有利于加快皮肤表面创面的恢复速度,进而达到加速创面愈合、收缩毛孔的作用;
[0021]本专利技术配置A溶液的过程中先升温至80℃后至完全溶解,配置混合液B的过程中降温至室温后搅拌至少30min,整个产品的制备过程严格控制温度和搅拌时间,在此设置的温度下搅拌有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分蒸发且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液,同时改善反应体系环境,保证了液体伤口敷料具有极好的延展性和渗透性;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这是由于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在低浓度时仅
能形成碎片状的网状结构,而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分子可以形成覆盖整个体系的网状结构;高浓度高分子透明质酸钠溶液具有较强的成膜性,能在创伤表面形成天然的保护膜屏障,抵御外界细菌、致敏原的伤害,防止感染,间接产生抗菌消炎作用;与聚乙二醇等成分的联用后可明显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有助于启动创面修复,加速创面愈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纯化水、聚乙二醇、透明质酸钠、左旋乳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磷酸氢二钠备用;步骤2:将透明质酸钠加入纯化水中进行溶解,待全部溶解后,配制成A溶液;步骤3:将步骤2中配置的A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称取聚乙二醇与左旋乳酸加入A溶液中,不断搅拌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磷酸二氢钠调节其pH值,最终将溶液转移至配液罐中;步骤4: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并加入纯化水,搅拌溶解后,转移至配液罐中,补足纯化水,搅拌均匀后配制成B溶液;步骤5:对B溶液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物料放入洁净的储罐中,得到医用修复水凝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修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取40

95重量份纯化水、1

15重量份聚乙二醇、0.1

1重量份透明质酸钠、0.1

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运文汪牧西邓宏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美媛本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