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57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的顶部设置有下钢筋网片,所述下钢筋网片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肋梁,若干个肋梁之间填充有填充模盒,所述填充模盒的顶部设置有横纵压筋,所述横纵压筋的顶部设置有上钢筋网片,所述底模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系背楞,它可以通过在填充模盒下部安装垫块以及钢筋撑脚,提高其填充模盒填充后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镀锌铁丝将横纵压筋与支撑体系背楞进行固定,将填充模盒包裹其中,形成锚固互锁体系,使其阻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混凝土产生的浮力,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安全。高了整体的结构安全。高了整体的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梁空心楼盖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类大型商业、高层及工业建筑中,同时无梁空心楼盖技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其发展。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无梁空心楼盖施工过程中,由于填充模盒为空心结构,起填充作用因而不受力,在混凝土整体浇筑后,由于模盒自重轻,且混凝土坍落度一般要求较大,浇筑时填充模盒会受混凝土浮力作用上浮,并将浮力递给楼板钢筋,出现填充模盒、楼板钢筋上浮、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模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甚至楼盖结构大面积上浮等现象,从而影响楼盖的整体结构,最终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影响结构安全以及后续工序标高失控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它可以通过在填充模盒下部安装垫块以及钢筋撑脚,提高其填充模盒填充后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镀锌铁丝将横纵压筋与支撑体系背楞进行固定,将填充模盒包裹其中,形成锚固互锁体系,使其阻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混凝土产生的浮力,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安全。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br/>[0008]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的顶部设置有下钢筋网片,所述下钢筋网片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肋梁,若干个肋梁之间填充有填充模盒,所述填充模盒的顶部设置有横纵压筋,所述横纵压筋的顶部设置有上钢筋网片,所述底模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系背楞,所述横纵压筋通过镀锌铁丝与支撑体系背楞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钢筋网片与上钢筋网片结构相同,所述下钢筋网片包括若干个横向筋和纵向筋,所述横向筋与纵向筋之间交错分布并通过扎丝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钢筋网片底部与底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钢筋撑脚,所述填充模盒的底部与底模板顶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垫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撑脚高度为50mm,所述垫块的厚度为2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肋梁包括若干个横向梁和纵向梁,所述横向梁与纵向梁之间交错分布且结构相同,所述横向梁包括多个受力钢筋,多个所述受力钢筋外周通过扎丝固定连
接有多个箍筋。
[0013]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模盒材质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且尺寸为580mm*580mm*20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模板对应填充模盒中心孔处开设有穿孔,所述镀锌铁丝的一端与横纵压筋相交处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填充模盒中心孔和穿孔延伸至底模板的底部并与支撑体系背楞的外周固定连接。
[0015]3.有益效果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方案,通过在填充模盒下部安装垫块以及钢筋撑脚,来作为填充模盒与底模板之间的支垫,确保下翼缘高度,提高其填充模盒填充后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镀锌铁丝将横纵压筋与支撑体系背楞进行固定,将填充模盒包裹其中,形成锚固互锁体系,使其阻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混凝土产生的浮力,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
[0023]1、底模板;
[0024]2、下钢筋网片;21、横向筋;22、纵向筋;
[0025]3、肋梁;31、横向梁;32、纵向梁;
[0026]4、填充模盒;41、横纵压筋;
[0027]5、上钢筋网片;
[0028]6、支撑体系背楞;
[0029]7、镀锌铁丝;
[0030]8、钢筋撑脚;
[0031]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
[0034]请参阅图1

4,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包括底模板1,底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下钢筋网片2,下钢筋网片2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肋梁3,若干个肋梁3之间填充有填充模盒4,填充模盒4的顶部设置有横纵压筋41,横纵压筋41的顶部设置有上钢筋网片5,底模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系背楞6,横纵压筋41通过镀锌铁丝7与支撑体系背楞6固
定连接,通过肋梁3与填充模盒4配合,可以使得上下缘的混凝土形成“工”字形受力结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镀锌铁丝7将横纵压筋41与支撑体系背楞6进行固定,将填充模盒4包裹其中,形成锚固互锁体系,使其阻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混凝土产生的浮力,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安全。
[0035]参阅图3,下钢筋网片2与上钢筋网片5结构相同,下钢筋网片2包括若干个横向筋21和纵向筋22,横向筋21与纵向筋22之间交错分布并通过扎丝固定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横向筋21和纵向筋22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以及抗震抗裂性能,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重量压制填充模盒4,对填充模盒4的抗浮起到辅助作用。
[0036]参阅图3,下钢筋网片2底部与底模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钢筋撑脚8,填充模盒4的底部与底模板1顶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垫块9,在使用时,通过钢筋撑脚8可以对下钢筋网片2进行底部支撑,形成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同时利用垫块9,可以作为填充模盒4与底模板1之间的支垫,确保下翼缘高度,确保填充模盒4底部的混凝土的厚度。
[0037]参阅图3,钢筋撑脚8高度为50mm,垫块9的厚度为20mm,在使用时,通过钢筋撑脚8与垫块9的设置,可以作为填充模盒4与底模板1之间的支垫,确保下翼缘高度,以及形成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0038]参阅图3,肋梁3包括若干个横向梁31和纵向梁32,横向梁31与纵向梁32之间交错分布且结构相同,横向梁31包括多个受力钢筋,多个受力钢筋外周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多个箍筋,在使用时,通过肋梁3与填充模盒4配合,可以使得上下缘的混凝土形成“工”字形受力结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0039]参阅图3,填充模盒4材质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且尺寸为580mm*580mm*200mm。
[0040]参阅图4,底模板1对应填充模盒4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包括底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下钢筋网片(2),所述下钢筋网片(2)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肋梁(3),若干个肋梁(3)之间填充有填充模盒(4),所述填充模盒(4)的顶部设置有横纵压筋(41),所述横纵压筋(41)的顶部设置有上钢筋网片(5),所述底模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体系背楞(6),所述横纵压筋(41)通过镀锌铁丝(7)与支撑体系背楞(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筋网片(2)与上钢筋网片(5)结构相同,所述下钢筋网片(2)包括若干个横向筋(21)和纵向筋(22),所述横向筋(21)与纵向筋(22)之间交错分布并通过扎丝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梁空心楼盖填充模盒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筋网片(2)底部与底模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钢筋撑脚(8),所述填充模盒(4)的底部与底模板(1)顶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占伟陈仲武杨宏乔沛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