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547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属于混动车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通过将供电池设置在车轮中,可以改善车轮整体的稳定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动态载荷分布会随着路面情况和车速的变化而改变。如果车轮系统中有更多的质量分布在四个轮子上,那么车轮的悬挂系统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路面不平和颠簸,在传统的油电混动系统中,电池通常安装在车辆底部的中央位置,这会使车辆的重心较高,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如果将电池分配到四个车轮上,可以更好地平衡车辆的重量,分配在车轮上的电池可以同时供电或者依次供电,因此还能提供更高的动力性能或更久的电力支持。支持。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动车辆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电混动系统是一种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系统。它可以在车辆行驶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使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以实现能量的最佳利用,从而达到减少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油电混合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即电池通常被安装在车轮底盘上,导致车辆的重心相对较高,影响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将电池分配在车轮上,提升车辆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包括车体以及混动系统,所述混动系统由供电池供电,所述供电池分为若干个并分别设置在车轮中,所述车轮包括轮轴以及轮毂,所述轮毂的中部设有圆柱状的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与所述轮轴同轴固定,所述供电池设于所述电池箱内,所述电池箱底面设有与供电池正负极接触的两个电极片,环绕所述轮轴设有两圈绝缘圈,所述绝缘圈上设有铁圈,所述电极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铁圈,还包括弧形叉,所述弧形叉内弧面扣于所述轮轴上侧面,所述弧形叉外弧面固接有一根连杆,位于所述车体前轮处的两根连杆上端滑动连接于车体并随所述车轮转动而移动,位于所述车体后轮处的连根连杆上端固接于所述车体,所述连杆内设有电线,所述电线端部从所述弧形叉内弧面漏出并接触于所述铁圈,所述电线电连接于所述混动系统的电机。
[0006]进一步,所述连杆内开设有竖孔,所述竖孔内滑动设有电连接头,所述电连接头包括弹簧、竖杆以及金属滚轮,所述金属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竖杆下端,所述竖杆上端设有下挡块,所述竖孔内设有上挡环,所述弹簧抵在所述上挡环和下挡块之间,所述金属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铁圈外侧,所述电线与所述竖杆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轮轴上设有两片挡片,所述弧形叉位于两片所述挡片之间,所述挡片开设环槽,所述弧形叉的侧面滚动设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滚动在所述环槽中。
[0008]进一步,所述供电池的外侧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外侧与所述电池箱内侧配合,所述电池箱内侧设有若干竖棱,所述外筒外侧开设有若干棱槽,所述供电池插入所述电池箱,所述竖棱与所述棱槽配合,限制所述供电池转动,并使正负极接触所述电极片,还包括外盖,所述外盖内侧设有压棱,所述外盖和所述电池箱的边缘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压棱抵在所述供电池外端。
[0009]进一步,所述外筒的外侧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抵在所述电池箱内侧,所述外盖上外侧环形阵列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内开设斜孔,所述电池箱底侧环形阵列开设
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和斜孔均分别位于所述散热片的两侧位置,所述斜孔斜朝向所述车轮前行的方向,随着所述车轮滚动,斜孔和通风孔形成风力流动。
[0010]进一步,所述供电池外端设有牵引把,所述外盖内侧设有容纳所述牵引把的让位槽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专利技术的供电池为圆柱状且同轴设置在轮毂中部,随着车轮转动,不会产生离心力;供电池设置在位于轮毂中部的电池箱中,通过供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极片连接,电极片与铁圈连接,电线端部与铁圈接触,供电池与两根电线通电,因此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供电池依然可以给位于车体上的电机供电;通过将供电池设置在车轮中,可以改善车轮整体的稳定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动态载荷分布会随着路面情况和车速的变化而改变。如果车轮系统中有更多的质量分布在四个轮子上,那么车轮的悬挂系统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路面不平和颠簸,在传统的油电混动系统中,电池通常安装在车辆底部的中央位置,这会使车辆的重心较高,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如果将电池分配到四个车轮上,可以更好地平衡车辆的重量,分配在车轮上的电池可以同时供电或者依次供电,因此还能提供更高的动力性能或更久的电力支持。
[001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有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轴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的剖视图;
[0020]图6为图5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池箱的内部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标记如下:1、车体;2、供电池;21、牵引把;3、车轮;31、轮轴;32、轮毂;321、电池箱;322、电极片;323、绝缘圈;324、铁圈;325、竖棱;326、通风孔;33、挡片;331、环槽;41、弧形叉;42、连杆;421、竖孔;422、上挡环;43、电线;44、电连接头;441、弹簧;442、竖杆;443、金属滚轮;444、下挡块;45、滚珠;5、外筒;51、棱槽;52、散热片;6、外盖;61、压棱;62、让位槽;63、凸起;64、斜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8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车体1以及混动系统,混动系统中,由电机和发动机给车体1提供运转的动力,混动系统的电力由
供电池2供电,此方案中,将设置在车体1底盘上的供电池2分为四个并分别设置在四个车轮3中,参考图4和图5,所述车轮3包括轮轴31以及轮毂32,所述轮毂32的中部设有圆柱状的电池箱321,所述电池箱321与所述轮轴31同轴固定,所述供电池2设于所述电池箱321内,所述电池箱321底面设有与供电池2正负极接触的两个电极片322,参考图6,环绕所述轮轴31设有两圈绝缘圈323,所述绝缘圈323上设有铁圈324,所述电极片32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铁圈324,电极片322和铁圈324之间的电连接应保证绝缘,还包括弧形叉41,如图3所示,所述弧形叉41内弧面扣于所述轮轴31上侧面,所述弧形叉41外弧面固接有一根连杆42,位于所述车体1前轮处的两根连杆42上端滑动连接于车体1并随所述车轮3转动而移动,位于所述车体1后轮处的连根连杆42上端固接于所述车体1,连杆42和弧形叉41应跟随车辆的转动和位移进行相应的位移,以保证弧形叉41和轮轴31相对位置不变,所述连杆42内设有电线43,所述电线43端部从所述弧形叉41内弧面漏出并接触于所述铁圈324,所述电线43电连接于所述混动系统的电机。
[0025]此方案中,供电池2为圆柱状且同轴设置在轮毂32中部,随着车轮3转动,不会产生离心力;供电池2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以及混动系统,所述混动系统由供电池(2)供电,所述供电池(2)分为若干个并分别设置在车轮(3)中,所述车轮(3)包括轮轴(31)以及轮毂(32),所述轮毂(32)的中部设有圆柱状的电池箱(321),所述电池箱(321)与所述轮轴(31)同轴固定,所述供电池(2)设于所述电池箱(321)内,所述电池箱(321)底面设有与供电池(2)正负极接触的两个电极片(322),环绕所述轮轴(31)设有两圈绝缘圈(323),所述绝缘圈(323)上设有铁圈(324),所述电极片(32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铁圈(324),还包括弧形叉(41),所述弧形叉(41)内弧面扣于所述轮轴(31)上侧面,所述弧形叉(41)外弧面固接有一根连杆(42),位于所述车体(1)前轮处的两根连杆(42)上端滑动连接于车体(1)并随所述车轮(3)转动而移动,位于所述车体(1)后轮处的连根连杆(42)上端固接于所述车体(1),所述连杆(42)内设有电线(43),所述电线(43)端部从所述弧形叉(41)内弧面漏出并接触于所述铁圈(324),所述电线(43)电连接于所述混动系统的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供电式车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2)内开设有竖孔(421),所述竖孔(421)内滑动设有电连接头(44),所述电连接头(44)包括弹簧(441)、竖杆(442)以及金属滚轮(443),所述金属滚轮(443)转动设置在所述竖杆(442)下端,所述竖杆(442)上端设有下挡块(444),所述竖孔(421)内设有上挡环(422),所述弹簧(441)抵在所述上挡环(422)和下挡块(444)之间,所述金属滚轮(443)滚动设置在所述铁圈(324)外侧,所述电线(43)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郑讯佳罗天洪吴维卢国成邓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