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42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包括安装有进气单向阀的打气囊,所述的打气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单向阀连接有软质内囊,软质内囊的一侧连接有给药管,给药管上安装有给药喷头,所述的软质内囊上包裹有硬质外壳,软质内囊的一侧粘接在硬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给药稳定,操作方便,方便装卸,密封可靠,避免粉尘进入,给药均匀,便于添加药剂的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
,具体涉及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壳聚糖是将甲壳素通过化学法、酶法部分脱乙酰化得到一种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组织粘附性、促细胞增殖和分化、无毒性、降脂、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因而壳聚糖在生物医用领域、医用可吸收材料、医疗以及药物开发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自然腔道(如:肛周、会阴部、耳部等)和非自然腔道(手术切口、各种贯穿伤、窦道等)内给药的剂型有溶液剂、栓剂、软膏剂、凝胶剂、膜剂等,但无论是哪种剂型,都存在着相应缺点,使用溶液剂与栓剂给药时,容易出现渗漏;而使用软膏剂与凝胶剂给药时,由于腔道限制,涂抹非常不方便,且膏剂与凝胶剂湿性黏附不佳,影响伤口愈合、止血效果。
[0003]经研发表面壳聚糖被制成纤维、多孔支架以及凝胶,可以被用于伤口愈合、止血、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而且壳聚糖还可采用薄膜或粉末形式,用于黏膜和腔道的给药应用,然而现阶段没有特别适宜的给药工具,一般采用直接倾倒或涂覆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用药量难以控制、药物分布不均匀、操作方式粗放、效果不良等缺陷。为此往往需要针筒进行涂抹,即将壳聚糖颗粒装填在针筒内,通过推动针筒的筒柄,将壳聚糖颗粒从针筒中挤出,使得壳聚糖颗落在伤口上,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及止血。然而操作人员推动针筒的筒柄时,操作人员按压针筒的过程中,难晃动针筒,导致壳聚糖颗粒药剂的挤出难以平稳的落在伤口上,影响给药效果且造成药剂的浪费,同时由于筒柄的推进速率难以控制,导致聚糖颗粒药剂的输出时快时慢,依然难以控制药量的使用,并且给药推进速率过快,容易药剂会刺激到患者的伤口,不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另外由于针筒的输出端为圆形孔状结构,但伤口却呈现为线条状结构,为此操作人员的给药过程,需要沿着伤口移动针筒的输出端,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且由于针筒的输出端孔径远大于伤口宽度,导致针筒挤出大部分药剂并未落在伤口,造成药物的浪费。
[0004]因此,生产一种给药稳定,操作方便,方便装卸,密封可靠,避免粉尘进入,给药均匀,便于添加药剂的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给药稳定,操作方便,方便装卸,密封可靠,避免粉尘进入,给药均匀,便于添加药剂的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包括安装有进气单向阀的打气囊,所述的打气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单向阀连接有软质内囊,软质内囊的一侧连接有给药管,给药管上安装有给药喷头,所述的软质内囊上包裹有硬质外壳,软质内囊的
一侧粘接在硬质外壳上。
[0007]所述的软质内囊上连通粘接有鲁尔内圆锥接头,鲁尔内圆锥接头镶嵌固定在硬质外壳上,鲁尔内圆锥接头上螺纹连接有鲁尔外圆锥接头,鲁尔外圆锥接头与连接单向阀之间设有连接管,鲁尔外圆锥接头通过连接管与连接单向阀的输出端相连接。
[0008]所述的连接管的一侧套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与连接管之间采用过盈连接,密封环套装在鲁尔外圆锥接头内,所述的打气囊的一侧粘接连通有打气管,打气管的伸出端套装在连接单向阀的输入端,打气管和连接管的另一侧分别与连接单向阀采用过盈连接,所述的连接单向阀采用圆台结构。
[0009]所述的进气单向阀的阀芯采用工字型杆状结构,进气单向阀的阀芯通过弹簧压紧在进气单向阀的阀体上,进气单向阀镶嵌固定在打气囊上,进气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打气囊相连通,所述的进气单向阀的输入端粘接套装有筛网。
[0010]所述的给药喷头内套装有给药接头,给药接头与给药喷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给药接头的一端粘接在给药管的出药端上。
[0011]所述的给药喷头的外侧采用采用鸭嘴型结构,给药喷头的外侧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给药孔,若干个给药孔分别与给药喷头的内腔相连通,给药喷头的直径为2

4mm。
[0012]所述的软质内囊的一侧开设有给药槽,硬质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通过给药槽与软质内囊的内腔相连通,固定槽上套装有弹性材质制成的密封塞,密封塞套装在给药槽上,给药槽和固定槽分别与密封塞采用过盈连接。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安装有进气单向阀的打气囊,所述的打气囊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单向阀连接有软质内囊,软质内囊的一侧连接有给药管,给药管上安装有给药喷头,所述的软质内囊上包裹有硬质外壳,软质内囊的一侧粘接在硬质外壳上,本技术通过设有打气囊和软质内囊,将壳聚糖颗粒药剂的存放与给药的控制分开,避免给药过程中因施力造成不稳定性现象,借助软质内囊受到压进行膨胀性能以及变形恢复的作用下,确保给药推进速率均匀、平稳,便于控制控制药量,避免刺激患者伤口,方便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止血,并通过设有的硬质外壳对软质内囊进行保护,且方便操作者握住本技术进行给药操作,确保本技术操作的稳定进行;其次,本技术通过设有的鲁尔内圆锥接头和鲁尔外圆锥接头,便于将打气囊和连接单向阀从软质内囊的一侧进行装卸,并通过设有的密封环,对连接管进行安装固定且确保连接管与鲁尔外圆锥接头连接的密封性,以及通过连接单向阀采用圆台结构,便于将连接单向阀安装在打气管和连接管之间,从而便于对连接单向阀进行装卸,方便对本技术进行消杀处理;再次,通过在进气单向阀安装筛网,避免空气中的颗粒进行打气囊,从而防止污染药剂以及给药过程中污染患者的伤口,通过设有的给药接头,便于对给药喷头进行装卸,通过给药喷头的外侧采用采用鸭嘴型结构,使其喷出的药剂形状与伤口的形状相似,减轻操作难度的同时减少了壳聚糖颗粒药剂的浪费;另外,本技术通过在软质内囊的一侧开设有给药槽以及硬质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便于进行添加药剂操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给药喷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包括安装有进气单向阀1的打气囊2,所述的打气囊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单向阀3连接有软质内囊4,软质内囊4用于缓冲风压以及存放壳聚糖颗粒药剂,软质内囊4的一侧连接有给药管5,给药管5上安装有给药喷头6,给药喷头6用于分散药剂,所述的软质内囊4上包裹有硬质外壳7,软质内囊4的一侧粘接在硬质外壳7上,硬质外壳7用于保护软质内囊4,使用时,通过按压打气囊2,使其打气囊2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单向阀3压进软质内囊4,使得软质内囊4受到风压进行膨胀,减缓药剂的吹出,并在软质内囊4自身变形恢复的作用下,逐步缩小恢复原状,同时挤出软质内囊4,从而挤出软质内囊4多余空气,即将壳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包括安装有进气单向阀(1)的打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囊(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单向阀(3)连接有软质内囊(4),软质内囊(4)的一侧连接有给药管(5),给药管(5)上安装有给药喷头(6),所述的软质内囊(4)上包裹有硬质外壳(7),软质内囊(4)的一侧粘接在硬质外壳(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内囊(4)上连通粘接有鲁尔内圆锥接头(8),鲁尔内圆锥接头(8)镶嵌固定在硬质外壳(7)上,鲁尔内圆锥接头(8)上螺纹连接有鲁尔外圆锥接头(9),鲁尔外圆锥接头(9)与连接单向阀(3)之间设有连接管(10),鲁尔外圆锥接头(9)通过连接管(10)与连接单向阀(3)的输出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10)的一侧套装有密封环(11),密封环(11)与连接管(10)之间采用过盈连接,密封环(11)套装在鲁尔外圆锥接头(9)内,所述的打气囊(2)的一侧粘接连通有打气管(12),打气管(12)的伸出端套装在连接单向阀(3)的输入端,打气管(12)和连接管(10)的另一侧分别与连接单向阀(3)采用过盈连接,所述的连接单向阀(3)采用圆台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聚糖颗粒腔道给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大庆王小营阎林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健康广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