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50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包括:导热硅胶片、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盒、散热器、固定带,所述导热硅胶片适于贴附使用者的额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叠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上,适于向所述导热硅胶片传导冷量;所述供电盒内设有电池,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适于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供电;所述供电盒为两个,包括第一供电盒和第二供电盒,对称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和半导体制冷片两侧;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所述固定带设于所述供电盒上,适于将所述导热硅胶片与使用者的额头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具备持续制冷功能,解决了普通退烧贴需频繁更换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设置合理、佩戴舒适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特别是指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

技术介绍

[0002]发烧是许多疾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以直接损害人的脑细胞。发烧在临床上一般包括两种退烧方式,一种的药物退烧,一种是物理降温。药物退烧一般具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脏器发育还未完善的儿童,因此,如果发热症状不太严重,一般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退烧。
[0003]目前大部分采用物理降温的退烧贴为一次性用品,退烧过程中需经常查看和更换,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性退烧贴无法持续制冷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包括:
[0007]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适于贴附使用者的额头;
[0008]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叠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上,适于向所述导热硅胶片传导冷量;
[0009]供电盒,所述供电盒内设有电池,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适于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供电;所述供电盒为两个,包括第一供电盒和第二供电盒,对称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和半导体制冷片两侧;
[0010]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
[0011]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于所述供电盒上,适于将所述导热硅胶片与使用者的额头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导热硅胶片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所述供电盒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供电盒上设有胶粘面,通过胶粘固定所述导热硅胶片和半导体制冷片。
[0014]优选地,所述供电盒上设有固定槽,适于卡嵌所述导热硅胶片和半导体制冷片的边缘。
[0015]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为风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供电盒电连接,通过所述供电盒供电。
[0016]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焊接、胶粘中的一种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导热硅胶片的一侧为弧面,另一侧为平面;弧面适于贴附使用者的额头,平面适于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贴合。
[0018]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长方体,长方体的长为5~15cm,宽为3~5cm,厚度为
0.1~0.5cm。
[0019]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供电盒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为松紧带。
[0021]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包括:导热硅胶片、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盒、散热器、固定带,所述导热硅胶片适于贴附使用者的额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叠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上,适于向所述导热硅胶片传导冷量;所述供电盒内设有电池,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适于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供电;所述供电盒为两个,包括第一供电盒和第二供电盒,对称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和半导体制冷片两侧;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所述固定带设于所述供电盒上,适于将所述导热硅胶片与使用者的额头固定。本技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所述导热硅胶片通过所述固定带固定在使用者的额头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后,与所述导热硅胶片相连的一面放出冷量,并通过所述导热硅胶片传导至使用者的额头,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散热器相连的一面放出热量,并通过所述散热器散失,保证所述半导体制冷退烧仪的持续工作;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散热器由所述供电盒供电,实现所述半导体制冷退烧仪的持续制冷,降温过程中不需更换,减轻使用者或看护者的负担。
[0023](2)本技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所述导热硅胶片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所述供电盒固定连接,所述供电盒在提供电能的同时,还起到固定所述导热硅胶片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作用,设计简洁实用。
[0024](3)本技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所述导热硅胶片与使用者额头贴附的一侧为弧面,符合人体工学结构,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所述半导体制冷退烧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所述半导体制冷退烧仪的供电盒的结构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所述半导体制冷退烧仪的供电盒的结构透视图;
[0028]其中,1、导热硅胶片;2、半导体制冷片;3、供电盒;31、第一供电盒;311、电池;32、第二供电盒;33、胶粘面;4、散热器;5、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如图1

3所示,包括:
[0031]导热硅胶片1,所述导热硅胶片1适于贴附使用者的额头;
[0032]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叠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上,适于向所述导热硅胶片1传导冷量;
[0033]供电盒3,所述供电盒3内设有电池311,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电连接,适于向所
述半导体制冷片2供电;所述供电盒3为两个,包括第一供电盒31和第二供电盒32,对称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两侧;
[0034]散热器4,所述散热器4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上;
[0035]固定带5,所述固定带5设于所述供电盒3上,适于将所述导热硅胶片1与使用者的额头固定。
[0036]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通过所述供电盒3固定连接。对称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两侧的所述第一供电盒31、所述第二供电盒32,能够实现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稳固连接。对于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而言,通过所述供电盒3对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固定方式并不唯一。在本实施例中,供电盒3的结构如图2所示,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供电盒3上设有胶粘面33,通过胶粘固定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作为本实施例可替换的实现方式,所述供电盒3上还可设有固定槽,适于卡嵌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的边缘,由此实现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的固定。
[00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现方式,所述散热器4为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与所述散热器4相连的一面工作时放出热量,并通过所述散热器4散失,保证所述半导体制冷退烧仪的持续工作。
[0038]所述散热器4与所述供电盒3电连接,通过所述供电盒3供电。所述供电盒3为两个,包括第一供电盒31和第二供电盒32,适于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和所述散热器4提供电能。对于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而言,所述供电盒3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硅胶片(1),所述导热硅胶片(1)适于贴附使用者的额头;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叠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上,适于向所述导热硅胶片(1)传导冷量;供电盒(3),所述供电盒(3)内设有电池,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电连接,适于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供电;所述供电盒(3)为两个,包括第一供电盒(31)和第二供电盒(32),对称设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两侧;散热器(4),所述散热器(4)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上;固定带(5),所述固定带(5)设于所述供电盒(3)上,适于将所述导热硅胶片(1)与使用者的额头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通过所述供电盒(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盒(3)上设有胶粘面,通过胶粘固定所述导热硅胶片(1)和半导体制冷片(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退烧仪,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大庆李朵阎林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健康广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