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38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敷贴,包括基材层,所述的基材层的一侧设有壳聚糖膜层,基材层与壳聚糖膜层之间吸附有壳聚糖海绵层,壳聚糖膜层的外侧吸附有敷料离型纸,所述的壳聚糖膜层与壳聚糖海绵层的占用面积均分别不大于基材层的占用面积,壳聚糖海绵层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离型纸,防护离型纸与基材层之间设有医用胶层,防护离型纸通过医用胶层吸附在基材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伤口发生感染,避免伤口发生粘连现象,提高伤口的治疗效率,使用便利,避免刺激皮肤,方便组合使用的伤口敷贴,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有技术中缺陷。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敷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伤口敷贴。

技术介绍

[0002]伤口在医学上指受伤破裂的地方,多指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肌肉、黏膜等,其中慢性伤口包括压力损伤、下肢动静脉溃疡、糖尿病足溃疡等,具体是指通过为期4周时间的临床治疗后,伤口未正常愈合。慢性伤口的特点主要为发展缓慢、病程迁移、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等。慢性伤口由于受患者身心整体影响、治理周期长、治疗难度大,容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慢性伤口的治疗费用常较高,从而增加了患者家庭及医疗体系的经济负担。
[0003]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医用敷料如传统的干性纱布覆盖伤口进行止血,虽然干性纱布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能有效吸收渗出液保持伤口干燥,但其止血时间过长,渗出液管理能力有限。同时不能有效阻挡外界病原菌的入侵,容易粘连伤口,同时去除敷料时会对新生上皮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出血,导致干性纱布在临床中应用范围有限。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提出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即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环境快一倍,并且可以减少疤痕形成。壳聚糖水凝胶膜敷料具有抑菌、止血、促愈、镇痛的功能,能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分裂和胞外基质生长,明显加速创面愈合,并减少疤痕的形成。然而壳聚糖水凝胶膜敷料吸液性能较差,导致其愈合效果不佳,同时仅依靠壳聚糖水凝胶膜的抑菌性能,伤口仍存在感染的风险。目前常将吸水棉层覆盖在壳聚糖膜层弥补壳聚糖膜吸液性能差的问题,但是常用的吸水层不具功能性:如抑菌性,止血性能等,导致慢性伤口愈合仍不理想。此外,为了提高敷料的抑菌性能,需要在敷料中引入AgNPs使其具有优异抗菌性能,但是AgNPs的安全性一直备受质疑。
[0004]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防止伤口发生感染,避免伤口发生粘连现象,提高伤口的治疗效率,使用便利,避免刺激皮肤,方便组合使用的伤口敷贴,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伤口发生感染,避免伤口发生粘连现象,提高伤口的治疗效率,使用便利,避免刺激皮肤,方便组合使用的伤口敷贴,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伤口敷贴,包括基材层,所述的基材层的一侧设有壳聚糖膜层,基材层与壳聚糖膜层之间吸附有壳聚糖海绵层,壳聚糖膜层的外侧吸附有敷料离型纸,所述的壳聚糖膜层与壳聚糖海绵层的占用面积均分别不大于基材层的占用面积,壳聚糖海绵层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离型纸,防护离型纸与基材层之间设有医用胶层,防护离型纸通过医用胶层吸附在基材层上。
[0007]所述的敷料离型纸包括左离型纸和右离型纸,左离型纸的内侧顶部和右离型纸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一体结构的导向纸,导向纸设置在左离型纸或右离型纸的外侧,导向纸采用圆弧结构。
[0008]所述的基材层、壳聚糖膜层和壳聚糖海绵层的中间分别采用矩形结构,基材层、壳聚糖膜层和壳聚糖海绵层的两端采用圆弧结构基材层为长度为5

20 cm,基材层的宽度为2

15 cm,基材层的圆弧半径为1

10 cm。
[0009]所述的壳聚糖膜层的厚度为0.03

0.1 mm。
[0010]所述的壳聚糖海绵层的厚度为0.1

1 mm。
[0011]所述的基材层采用聚氨酯膜。
[0012]所述的基材层的两侧对称设有粘接条,粘接条与基材层为一体结构,防护离型纸位于基材层的一侧,防护离型纸通过医用胶层与粘接条相连接。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基材层,所述的基材层的一侧设有壳聚糖膜层,基材层与壳聚糖膜层之间吸附有壳聚糖海绵层,壳聚糖膜层的外侧吸附有敷料离型纸,所述的壳聚糖膜层与壳聚糖海绵层的占用面积均分别不大于基材层的占用面积,壳聚糖海绵层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离型纸,防护离型纸与基材层之间设有医用胶层,防护离型纸通过医用胶层吸附在基材层上,本技术通过设有的壳聚糖膜层和壳聚糖海绵层,为伤口创面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防止避免发生粘连伤口,同时加速吸附创面或慢性伤口炎症所产生的分泌物,有效防止伤口发生感染,从而便于提高伤口的治疗效率,并通过设有的医用胶层,便于防护离型纸的边缘牢固的粘接在皮肤上,提高本技术贴用效果;其次,本技术通过敷料离型纸包括左离型纸和右离型纸,以及左离型纸的内侧顶部和右离型纸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一体结构的导向纸,便于使用时去除敷料离型纸,方便将本产品粘贴吸附在皮肤上,并通过基材层、壳聚糖膜层和壳聚糖海绵层的两端采用圆弧结构,防止边缘刺激到皮肤;再次,本技术通过设有的粘接条,使其伤口不规则或伤口过大时更方便粘贴,同时还可将多块伤口敷贴拼在一起使用,提高本产品的使用效果,使得本技术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左离型纸和右离型纸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2、3、4所示,一种伤口敷贴,包括基材层1,所述的基材层1的一侧设有壳聚糖膜层2,壳聚糖膜层2用于为伤口创面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从而加速创面愈合,且避免发生粘连伤口,同时壳聚糖膜层2具有快速止血、促愈合、镇痛、抑菌等性能,有效防止伤口发生感染,基材层1与壳聚糖膜层2之间吸附有壳聚糖海绵层3,壳聚糖海绵层3具有优异的吸液能力,壳聚糖海绵层3用于加速吸附创面或慢性伤口炎症所产生的分泌物,使其创面或伤口保持清洁,帮助其创面或伤口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同时壳聚糖海绵层3同样具有抑菌性能,与壳聚糖膜层2协同发挥其抑菌性能,最大化的避免伤口感染,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中,壳聚糖膜层2和壳聚糖海绵层3的成分为壳聚糖和甘油的混合物,壳聚糖膜层2的吸液量为自身重量的5倍,壳聚糖海绵层3的吸液量为自身重量的40倍。壳聚糖膜层2与壳
聚糖海绵层3的吸附粘胶处的持粘性在30 min内应≦2.5 cm或不脱落,自粘性敷贴有粘胶处的剥离强度≥1.0 N/cm,壳聚糖膜层2的外侧吸附有敷料离型纸4,敷料离型纸4用于保护壳聚糖膜层2,避免壳聚糖膜层2受到污染,所述的壳聚糖膜层2与壳聚糖海绵层3的占用面积均分别不大于基材层1的占用面积,壳聚糖海绵层3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离型纸5,防护离型纸5与基材层1之间设有医用胶层6,防护离型纸5通过医用胶层6吸附在基材层1上,便于防护离型纸5的边缘牢固的粘接在皮肤上。
[0019]所述的敷料离型纸4包括左离型纸41和右离型纸42,左离型纸41的内侧顶部和右离型纸42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一体结构的导向纸43,导向纸43设置在左离型纸41或右离型纸42的外侧,导向纸43采用圆弧结构,从而便于在使用时去除敷料离型纸4,即便于本技术吸附在皮肤上。
[002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敷贴,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层(1)的一侧设有壳聚糖膜层(2),基材层(1)与壳聚糖膜层(2)之间吸附有壳聚糖海绵层(3),壳聚糖膜层(2)的外侧吸附有敷料离型纸(4),所述的壳聚糖膜层(2)与壳聚糖海绵层(3)的占用面积均分别不大于基材层(1)的占用面积,壳聚糖海绵层(3)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离型纸(5),防护离型纸(5)与基材层(1)之间设有医用胶层(6),防护离型纸(5)通过医用胶层(6)吸附在基材层(1)上;所述的敷料离型纸(4)包括左离型纸(41)和右离型纸(42),左离型纸(41)的内侧顶部和右离型纸(42)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一体结构的导向纸(43),导向纸(43)设置在左离型纸(41)或右离型纸(42)的外侧,导向纸(43)采用圆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层(1)、壳聚糖膜层(2)和壳聚糖海绵层(3)的中间分别采用矩形结构,基材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大庆章子锋王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健康广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