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533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该类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细菌药物,且没有明显的耐药性,从而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
,具体涉及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磺胺是应用最早的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80多年来被广泛用作各种疾病的预防和化疗药物。磺胺类药物在细菌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和对氨基苯甲酸竞争性地与酶结合,有效阻止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对氨基苯磺酰胺骨架与芳香杂环杂交产生了大量磺胺一线药物,包括磺胺噻唑、磺胺甲恶唑、磺胺吡啶、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等药物,在临床感染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抗菌药物滥用所产生的耐药性和药物的副作用依然是限制它们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所以,对氨基苯磺酰胺核心骨架的结构修饰在新型磺胺类药物的开发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此,研究具有低毒性和高活性的新型磺胺类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抗细菌中的应用,从而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1、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I所示:
[0006][0007]式中,
[0008]R1、R2为氢、烷基或酰基;
[0009]X1、X2、X3、X4、X5为氢、烷基、卤素、氰基、硝基、三氟甲基、羧基、羟基或烷氧基;
[0010]优选的,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0011][0012][0013][0014]优选的,所述可药用盐为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三氟乙酸盐或醋酸盐。
[0015]2、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0016]a、中间体II的制备:以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与氯磺酸发生磺化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再经成盐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苯磺酸钠,最后与氯乙腈以水作溶剂,80~100℃下反应即得结构式II所示磺酰乙腈化合物;
[0017][0018]b、通式I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
[0019]1)将中间体II与不同取代的苯醛在以哌啶作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反应下制得结构式I

1至I

23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
[0020]2)结构式I

1至I

23所示氨基苯磺酰烯腈化合物在盐酸催化且乙醇回流条件下水解反应,即得结构式I

24至I

46所示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
[0021]c、通式I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的可药用盐的制备:将通式I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可药用酸反应至无沉淀生成为止,即得I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的可药用盐。
[0022]优选地,
[0023]步骤a中,所述磺化反应的温度为0~60℃;所述成盐反应中成盐试剂为亚硫酸钠或碳酸氢钠,溶剂为水;
[0024]步骤b中,步骤1)中,所述中间体II与不同取代的苯醛和哌啶的物质的量之比1:1.0~1.5:0.1~0.5;所述缩合反应具体为以乙醇为溶剂,在70~85℃下反应3~8h;步骤2)中,所述水解反应的温度为85~100℃,时间为8~10小时;
[0025]步骤c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丙酮、乙腈、乙醚或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可药用酸为盐酸或硫酸。
[0026]3、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0027]优选的,所述细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大肠杆菌ATCC 25922或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4、含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剂。
[0029]优选的,所述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粉针剂、滴眼剂、搽剂、栓剂、软膏剂或气雾剂中的一种。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利用药物设计拼合原理,在磺酰乙腈结构上引入了苯类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检测发现对革兰氏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革兰氏阴性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杆菌ATCC25922、鲍曼不动杆菌)都有一定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细菌药物,且没有明显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33]图1为化合物I

18与参考药物诺氟沙星对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参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5]实施例1、中间体II的制备
[0036][0037]参考文献“Kim,J.;Kwon,J.;Lee,D.;Jo,S.;Park,D.S.;Choi,J.;Park,E.;Hwang,J.Y.;Ko,Y.;Choi,I.;Ju,M.K.;Ahn,J.Y.;Kim,J.;Han,S.J.;Kim,T.H.;Cechetto,J.;Nam,J.;Ahn,S.;Sommer,P.;Liuzzi,M.;No,Z.;Lee,J.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riazolothienopyrimidine der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I所示:式中,R1、R2为氢、烷基或酰基;X1、X2、X3、X4、X5为氢、烷基、卤素、氰基、硝基、三氟甲基、羧基、羟基或烷氧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R1、R2为氢、烷基或酰基;X1、X2、X3、X4、X5为氢、氟、氯、硝基、氰基、羟基、羧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药用盐为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三氟乙酸盐或醋酸盐。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a、中间体II的制备:以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与氯磺酸发生磺化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再经成盐反应得到对乙酰氨基苯磺酸钠,最后与氯乙腈以水作溶剂,80~100℃下反应即得结构式II所示磺酰乙腈化合物;b、通式I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1)将中间体II与不同取代的苯醛在以哌啶作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反应下制得结构式I

1至I

23所示的氨基苯磺酰烯腈类化合物;2)结构式I

1至I

23所示氨基苯磺酰烯腈化合物在盐酸催化且乙醇回流条件下水解反应,即得结构式I

24至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合周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