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449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节能系统,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一管道、第七管道、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在第二蒸发器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连接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是在一个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将分流装置的第一分流管与第二蒸发器左侧的第一管道连通,再将分流装置的第二分流管与第二蒸发器右侧的第二管道连通。这样当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管道进入第二蒸发器内时,其中的小部份高压制冷剂液体会通过连接在第一管道上的第一分流管进入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经节流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变成低压制冷剂液体,低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二分流管进入第二管道内。道内。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节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泵是一种由电能驱动,能够高效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加热装置。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比如空气、水或者土壤中存在大量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低品位热能,而热泵可以将其收集起来加以利用。目前热泵广泛应用于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生活用热水、商用供暖、商用制冷,同时也用于工农业的烘干、流体的加热蒸发浓缩等领域。热泵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现有技术热泵也存在不足之处,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数据证明,当热泵主机出口压力与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及做功功率不变时,热泵主机吸汽口饱和蒸汽温度与对应的压力,每降低5度饱和蒸汽温度值时,热泵制热量降低11.6%(热泵主机吸汽口温度增加或降低,其制热量及制冷量成正比增减);由于进入热泵主机吸汽口的饱和蒸汽的温度与对应的压力有所降低,这样会使热泵主机的压缩比增大,增加电能耗,降低制热量与制冷量,使COP效率明显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泵节能系统,这种热泵的节能工艺及制造系统当热泵主机出口压力与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及做功功率不变时,可提高热泵主机吸汽进口的饱和蒸汽的温度。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泵的制造系统,包括热泵主机、预热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器、汽液分离器、油分离罐、工质贮罐、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上述预热器的左下部连接有物料输入管,预热器的右下部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右端与该第二蒸发器的左下部相接,第二蒸发器的右下部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右上端连接在第一蒸发器的左上部,预热器的左上部连接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上端连接在冷凝器的左下部,预热器的右上部连接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的上端连接在冷凝器的右下部,冷凝器的左上部连接有第五管道,第五管道的上端连接在汽液分离器的中部,汽液分离器的底部设有物料出口,汽液分离器的顶部连接有第六管道,第六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蒸发器的右上部,第一蒸发器的左下部设有冷凝液出口,第一蒸发器的右下部第十五管道,第十五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右开口相接,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左开口连接有第十六管道,第十六管道的下端自上而下伸入工质贮罐内;该第二蒸发器的左上部连接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的右端与热泵主机的吸气进口相接,在热泵主机的左方设有油分离罐,热泵主机的出汽口与油分离罐之间连接有第八管道,油分离罐的底部连接有第九管道,第九管道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左上部相接,换热器的右上部连接有第十管道,第十管道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顶部的进口相连接;该第二蒸发器的右上部连接有第十一管道,第十一管道的下端自上而下伸入工质贮罐内;该换热器的左下部连接有第十二管道,第十二管道的左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右开口相接,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左开口连接有第十三管
道,第十三管道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伸入工质贮罐内,在换热器的右下部连接有第十四管道,第十四管道的右上端与该热泵主机底部的润滑油进口相接;该冷凝器的右上部连接有第七管道,第七管道的右下端与该油分离罐顶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连接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是在一个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将所述分流装置的所述第一分流管与第二蒸发器左侧的第一管道连通,再将所述分流装置的所述第二分流管与第二蒸发器右侧的第二管道连通。
[0005]采用在热泵系统中设置有第二蒸发器,并在第二蒸发器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连接有分流装置,该分流装置是在一个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将分流装置的第一分流管与第二蒸发器左侧的第一管道连通,再将分流装置的第二分流管与第二蒸发器右侧的第二管道连通。这样当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管道进入第二蒸发器内时,其中的小部份高压制冷剂液体会通过连接在第一管道上的第一分流管进入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经节流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变成低压制冷剂液体,低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二分流管进入第二管道内,同时第二管道内的低温制冷剂饱和蒸汽与该进入的低压制冷剂液体进行混合,混合后的低温制冷剂饱和蒸汽中提高了湿度,这样湿度较高的低温制冷剂饱和蒸汽从第二管道进入第二蒸发器内与高压制冷剂液体进行热交换时就不会变成过热蒸汽;同时第二蒸发器内的低温制冷剂饱和蒸汽在吸热蒸发过程中密度变大,分子之间距离变小,分子相互之间碰加剧,进而使饱和蒸汽温度与压力同步升高,温度与压力升高后的饱和蒸汽通过管道进入热泵主机的吸气进口。这样,在热泵主机出口蒸汽温度与压力和制冷温度与压力不变时,能够使进入热泵主机吸气进口的饱和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同步升高,从而使热泵主机的压缩比变小,大大降低了电能耗,提高了热泵的制热量和制冷量,使COP效率明显增大。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一种热泵节能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实施例的一种热泵的制造系统,参照图1,预热器6的左下部的进口连接有物料输入管34,预热器6的右下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管道7;该预热器6的左上部的进口连接有第三管道5,第三管道5的上端与一个冷凝器4的左下部的出口相接,该预热器6的右上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四管道23,第四管道23的上端与冷凝器4右下部的进口相接,冷凝器4的左上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五管道24,第五管道24的上端与一个汽液分离器25的中部的进口相接,汽液分离器25的底部设有物料出口26,汽液分离器25顶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六管道27,第六管道27的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16的右上部的进口相接,第一蒸发器16的左下部设有冷凝液出口28,第一蒸发器16的右下部的进口连接有第十五管道29,第十五管道29的下端与一个第二电子膨胀阀15右端的出口相接,在第二电子膨胀阀15左端的进口连接有第十六管道13,第十六管道13的下端自上而下伸入一个工质贮罐11内;该冷凝器4的右上部的进口连接有第七管道3,第七管道3的右下端与一个油分离罐2的顶部的进口相连接,该油分离罐2的右方设有热泵主机1,热泵主机1的喷出口与油分离罐2中部的进口之间连接有第八管道33,油
分离罐2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九管道19,第九管道19的另一端与一个换热器20的左上部的进口相接,换热器20的右上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十管道22,第十管道22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1顶部的进口相连接;该换热器20左下部的进口连接有第十二管道32,第十二管道32的左端与一个第一电子膨胀阀14右端的出口相接,第一电子膨胀阀14左端的进口连接有第十三管道12,第十三管道12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伸入工质贮罐11内,在换热器20的右下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十四管道21,第十四管道21的右上端与该热泵主机1底部的润滑油进口相接;上述第一管道7的右端与一个第二蒸发器9的左下部的进口相接,第二蒸发器9的右下部的进口连接有第二管道17,第二管道17的右上端与该第一蒸发器16左上部的出口相接,第二蒸发器9的左上部的出口连接有回流管道18,回流管道18的右端与热泵主机1(冷媒压缩机)右边的吸气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节能系统,包括热泵主机、预热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器、汽液分离器、油分离罐、工质贮罐、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上述预热器的左下部的进口连接有物料输入管,预热器的右下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管道;该预热器的左上部的进口连接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上端与一个冷凝器的左下部的出口相接,该预热器的右上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的上端与冷凝器右下部的进口相接,冷凝器的左上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五管道,第五管道的上端与一个汽液分离器的中部的进口相接,汽液分离器的底部设有物料出口,汽液分离器顶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六管道,第六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的右上部的进口相接,第一蒸发器的左下部设有冷凝液出口,第一蒸发器的右下部的进口连接有第十五管道,第十五管道的下端与一个第二电子膨胀阀右端的出口相接,在第二电子膨胀阀左端的进口连接有第十六管道,第十六管道的下端自上而下伸入一个工质贮罐内;该冷凝器的右上部的进口连接有第七管道,第七管道的右下端与一个油分离罐的顶部的进口相连接,该油分离罐的右方设有热泵主机,热泵主机的喷出口与油分离罐中部的进口之间连接有第八管道,油分离罐底部的出口连接有第九管道,第九管道的另一端与一个换热器的左上部的进口相接,换热器的右上部的出口连接有第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东项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成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