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301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8
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所述低温热泵系统中设置有主路电子膨胀阀和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低温热泵系统并运行;步骤二,适时检测低温热泵系统的压缩机运行时间t,当运行时间t≥2min时,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三,适时检测的环境温度Ta,当环境温度Ta<C1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四,适时检测的排气过热度ES和冷凝温度tk,当排气过热度ES>冷凝温度tk+C3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五;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五,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开启;进入步骤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且安全可靠的特点。作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低温热泵采暖系统在低环境温度下,通常通过使用2个回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流量来实现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即主路电子膨胀阀和辅路电子膨胀阀分别以各自的过热度来加以控制调节。
[000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2个回路电子膨胀阀各自开度的变化会相互影响,造成开度频繁调整,特别是在低环境温度、高水温情况下,由于系统冷媒循环量减少致使主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很小,造成压缩机排气温度很高甚至超过110℃,这时辅路电子膨胀阀会快速开大,甚至全开到450步。
[0004]在这个状态下,热泵采暖系统会出现2个不良现象:1)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开到最小,引起热泵采暖系统回油不良或热泵采暖系统回液严重影响压缩机可靠性;2)热泵采暖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快速下降,引起热泵采暖系统主回路过热度变大,从而导致主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又快速调大,热泵采暖系统进行一个大范围的电子膨胀阀的调整环节,引发了热泵采暖系统稳定性不良;最终会引起热泵采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良,从而造成热泵采暖系统的综合性能下降,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甚至烧压缩机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所述低温热泵系统中设置有主路电子膨胀阀和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低温热泵系统并运行;步骤二,适时检测低温热泵系统的压缩机运行时间t,当运行时间t≥2min时,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三,适时检测的环境温度Ta,当环境温度Ta <C1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四,适时检测的排气过热度ES和冷凝温度tk,当排气过热度ES>冷凝温度tk + C3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五;否则进入步骤一;其中,C3=18~30℃;步骤五,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开启;进入步骤六;步骤六,根据适时检测的环境温度,低温热泵系统的中控器将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调至其制热初始开度,并保持运行调制时间t1=10秒;进入步骤七;其中,所述制热初始开度包括制热初始第一开度A1、制热初始第二开度A2、制热初始第三开度A3和制热初始第四开度A4;
当环境温度Ta≥5℃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为制热初始第一开度A1;当

5℃<环境温度Ta<5℃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为制热初始第二开度A2;当

10℃<环境温度Ta≤

5℃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为制热初始第三开度A3;当环境温度Ta≤

10℃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为制热初始第四开度A4;A1=90~110P,A2=120~140P,A3=150~160P,A4=180~240P;步骤七,根据适时检测制热辅路的过热度来判断,采用制热辅路的回气过热度来控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调节,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运行开度的最大调节幅度≤C5;;进入步骤八;步骤八,适时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P,当排气温度TP≥C4时,进入步骤九;步骤九,压缩机直接降频使用;进入步骤一;其中,C1的取值范围为10~15℃,C4=100~105℃,C5=12~30P。
[0007]进一步,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运行过程中,当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一个成立时且保持60秒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关闭;条件一,适时检测环境温度Ta ≥C1+2℃;条件二,排气过热度ES<冷凝温度tk + C3 (参数可调)

5℃;条件三,适时检测到压缩机的运行电流i=0。
[0008]进一步,所述主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调节以主路回气过热度来控制。
[0009]进一步,所述主路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分别设置运行开度上限值和下限值。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在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开启中,是以排气过热度作为判断开启的标准,也就是说,采用排气过热度这个指标来取代原有的排气温度和进水温度的指标,从而不仅能够随时保证低温热泵系统的排气过热度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而且也能避免了在低环境温度下,进水温度不高、低温热泵系统出现高排气温度却得不到及时降排气温度现象发生,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了低温热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0011]本专利技术在低温热泵系统出现高排气温度时是采用降频的方式来处理,能够很快的让低温热泵系统达到稳定状态,避免了低环境温度、高进水水温下,低温热泵系统出现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全开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当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全开时,会打乱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的流量控制,甚至会引起低温热泵系统回油和回液问题,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0012]本专利技术中的主路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分别设置运行开度上限值和下限值,可以进一步降低开度控制不良对机组的影响,消弱了开度不良对机组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关于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所述低温热泵系统中设置有主路电子膨胀阀和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低温热泵系统并运行;步骤二,适时检测低温热泵系统的压缩机运行时间t,当运行时间t≥2min时,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一;在本实施例中,适时检测的检测周期可以为0.5~2秒/次。
[0016]较佳的,适时检测的检测周期可以为0.5~1.5秒/次。
[0017]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周期一般是固定的,但是不妨碍前一个检测周期与后一个检测周期是不一样的。至于运行时间,上述2min只是一个示例,其表示低温热泵系统完成了初始化;如果没完成则继续等待完成初始化。不同低温热泵系统的初始化用时决定了上述t的比较阈值是否是2min还是别的时间。
[0018]步骤三,适时检测的环境温度Ta,当环境温度Ta <C1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一;在本实施例中,其中,C1的取值范围为10~15℃,通常情况下,C1可以取值12℃。
[001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专利技术针对的是低温热泵采暖的需求,所以C1温度如果高于15℃,原则上仅仅使用主路进行制热即可;而当C1的取值范围示例性的为10~15℃时,则属于开启辅路制热的一个判断阈值。至于仅仅使用主路进行制热,并非本专利技术所要作出的技术贡献,这可以按现有技术进行调控即可。至于步骤三中的60秒,其也同样是示例的描述,其意在尽量消除整个热泵系统在其作用的环境中的调节滞后所造成的影响。
[0020]步骤四,适时检测的排气过热度ES和冷凝温度tk,当排气过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热泵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所述低温热泵系统中设置有主路电子膨胀阀和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低温热泵系统并运行;步骤二,适时检测低温热泵系统的压缩机运行时间t,当运行时间t≥2min时,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三,适时检测的环境温度Ta,当环境温度Ta<C1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四;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四,适时检测的排气过热度ES和冷凝温度tk,当排气过热度ES>冷凝温度tk+C3 且持续60秒时,进入步骤五;否则进入步骤一;步骤五,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开启;进入步骤六;步骤六,根据适时检测的环境温度,低温热泵系统的中控器将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调至其制热初始开度,并保持运行调制时间t1秒;进入步骤七;其中,所述制热初始开度包括制热初始第一开度A1、制热初始第二开度A2、制热初始第三开度A3和制热初始第四开度A4;当环境温度Ta≥5℃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为制热初始第一开度A1;当

5℃<环境温度Ta<5℃时,制热辅路电子膨胀阀的运行开度为制热初始第二开度A2;当

10℃<环境温度Ta≤

5℃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龙童风喜吴少邦
申请(专利权)人:热立方科技佛山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