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419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调温装置,其具有使制冷剂经过电池和加热器而循环的第1环路、使制冷剂经过加热器芯和加热器而循环的第2环路、在第1环路中绕过加热器的第1旁路、使制冷剂经过电池和第1旁路而循环的第3环路以及位于第1环路与第1旁路的交叉部的混合阀。在第1模式下,在第2环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在第3环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独立地循环。在第2模式下,不经过第1旁路而经过了加热器的制冷剂在第1环路中循环。在第3模式下,由混合阀调整不经过加热器而在经由第1旁路的第3环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和经过加热器并在第1环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且经过了加热器的制冷剂在第2环路中循环。循环。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调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搭载有马达、电池、车辆用空调装置等在使用时进行温度调节的调温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通过将用于电池的加热的加热器与对提供到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芯连接,从而也作为供暖时的热源而利用。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共享车辆中的热源而实现构成设备的省空间化和成本降低。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59354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现有文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电池和加热器芯所要求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因此若同时进行加热,则有可能超过电池的上限温度。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超过电池的上限温度的调温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调温装置,其具有:马达,其驱动车辆;电池,其向所述马达提供电力;加热器,其加热制冷剂;冷却器,其从制冷剂夺取热;加热器芯,其在所述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调温回路,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动,所述调温回路具有:第1环路,其使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电池和所述加热器而循环;第2环路,其使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加热器芯和所述加热器而循环;第1旁路,其在所述第1环路中绕过所述加热器;第3环路,其使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电池和所述第1旁路而循环;以及混合阀,其位于所述第1环路与所述第1旁路的交叉部,所述调温回路具有通过所述混合阀的切换而转变的第1模式、第2模式以及第3模式,在所述第1模式的所述调温回路中,在所述第2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和在所述第3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独立地循环,在所述第2模式的所述调温回路中,不经过所述第1旁路而经过了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1环路中循环,在所述第3模式的所述调温回路中,由所述混合阀调整不经过所述加热器而在经由第1旁路的所述第3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和经过所述加热器并在所述第1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并且经过了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2环路中循环。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调温装置,能够抑制超过电池的上限温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的概念图。
[0014]图2是第1模式的调温回路10的概略图。
[0015]图3是第2模式的调温回路10的概念图。
[0016]图4是第3模式的调温回路10的概念图。
[0017]图5是第4模式的调温回路10的概念图。
[0018]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的概念图。
[0019]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1C的概念图。
[0020]图8是第4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1D的概念图。
[0021]图9是第5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1E的概念图。
[0022]图10是第6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1F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
[0024]【第1实施方式】
[0025]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调温装置1的概念图。
[0026]调温装置1搭载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90。
[0027]调温装置1具有马达2、电力控制装置4、逆变器3、散热器5、电池6、冷却器7、加热器8、调温回路10、空调设备50以及控制部60。制冷剂在调温回路10中流动。
[0028]马达2是兼具作为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发电机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马达2经由省略图示的减速机构与车辆90的车轮连接。马达2通过从逆变器3提供的交流电流而被驱动,使车轮旋转。由此,马达2驱动车辆90。另外,马达2再生车轮的旋转而产生交流电流。所产生的电力经由逆变器3储存在电池6中。
[0029]逆变器3将电池6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逆变器3与马达2电连接。由逆变器3转换后的交流电流提供给马达2。即,逆变器3将从电池6提供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提供给马达2。
[0030]电力控制装置4也被称为IPS(Integrated Power System:集成功率系统)。电力控制装置4具有AC/DC转换电路和DC/DC转换电路。AC/DC转换电路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并提供给电池6。即,电力控制装置4在AC/DC转换电路中,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并提供给电池6。DC/DC转换电路将从电池6提供的直流电流转换为电压不同的直流电流,并提供给进行切换阀30的切换的控制部60。
[0031]电池6经由逆变器3向马达2提供电力。另外,电池6对由马达2产生的电力进行充电。电池6也可以由外部电源填充。电池6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电池6只要是能够反复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即可,也可以为其他方式。
[0032]冷却器7从在调温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夺取热。冷却器7与空调设备50连接。冷却器7是在调温回路10的制冷剂与设置于空调设备50的空调用制冷剂回路51的制冷剂之间
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0033]加热器8对在调温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加热器8通过被电池6提供直流电流而发热。
[0034]散热器5具有风扇,通过将制冷剂的热向外部空气释放来冷却制冷剂。即,散热器5是进行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交换器。
[0035]控制部60使用从电池6提供的电力来控制调温装置1的各部。控制部60与分别测定马达2、逆变器3、电力控制装置4以及电池6的温度的温度计连接。控制部60基于温度计的测定结果,对散热器5、加热器8、调温回路10的切换阀30以及第1泵41、第2泵42、第3泵43进行控制。
[0036]空调设备50调整车辆90的居住空间的气温。空调设备50经由冷却器7从调温回路10的制冷剂接受热而利用于车辆90的居住空间的气温的调整。
[0037]空调设备50具有空气流通路56、空调用制冷剂回路51、加热器芯52、冷凝器53、蒸发器54以及送风机55。即,调温装置1具有空气流通路56、空调用制冷剂回路51、加热器芯52、冷凝器53、蒸发器54以及送风机55。
[0038]空气流通路56还作为向车内提供车外的空气的路径或者使车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路径而发挥功能。在空气流通路56的一端侧设置有使车外或车内的空气流入到空气流通路56的吸气口56a。另外,在空气流通路56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将空气流通路56的空气向车内排出的吹出口56b。
[0039]在空气流通路56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调温装置,其具有:马达,其驱动车辆;电池,其向所述马达提供电力;加热器,其加热制冷剂;冷却器,其从制冷剂夺取热;加热器芯,其在所述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调温回路,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动,所述调温回路具有:第1环路,其使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电池和所述加热器而循环;第2环路,其使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加热器芯和所述加热器而循环;第1旁路,其在所述第1环路中绕过所述加热器;第3环路,其使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电池和所述第1旁路而循环;以及混合阀,其位于所述第1环路与所述第1旁路的交叉部,所述调温回路具有通过所述混合阀的切换而转变的第1模式、第2模式以及第3模式,在所述第1模式的所述调温回路中,在所述第2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和在所述第3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独立地循环,在所述第2模式的所述调温回路中,不经过所述第1旁路而经过了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1环路中循环,在所述第3模式的所述调温回路中,由所述混合阀调整不经过所述加热器而在经由第1旁路的所述第3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和经过所述加热器并在所述第1环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并且经过了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2环路中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环路和所述第2环路所共有的管路中具有第1泵,所述第1泵在比所述混合阀靠下游侧的位置处位于与所述第2环路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向所述加热器这一侧输送所述制冷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环路中,在比所述电池靠上游侧的位置具有第2泵,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处弘明雨贝太郎冈村大地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