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17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包括滑板车架,所述滑板车架一端下端中间设置有重力转向结构,所述重力转向结构上端设置有防脱落组件,所述重力转向结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阻尼器,所述连接板靠近重力转向结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圆板、方槽、旋转件、凹槽、连接块、圆槽、方板、圆孔、复位弹簧与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通过设置的防脱落组件,可以通过扭件贯穿方板以及圆槽,进行辅助复位弹簧进行转向时增加防脱落性,提高滑板车架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的第一阻尼器与第二阻尼器,可以增加滑板车架的缓冲效果。车架的缓冲效果。车架的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滑板
,具体为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滑板(滑板车)的转向结构一般采用以下两种,一种是传统转向结构,其转向轮通过滑板车的把手控制,转向轮随把手同步旋转;另一种是重力转向结构,重力转向结构包括底板、转向支架及转向连接组件,转向支架通过转向连接组件与底板转动连接,转向轮设置在转向支架上,转向支架和转向轮随重力转向,现有滑板车的重力转向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存在零件多、装配复杂、拆卸维修不便的问题,而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4550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滑板车重力转向结构,包括底板、转向支架及转向连接组件,所述转向支架通过转向连接组件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连接组件包括转向轴、轴承组及转向复位扭簧,所述转向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转向支架通过轴承组与转向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复位扭簧套设在转向轴上,用以带动转向支架复位,使用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锁紧在限位块上,以实现转向支架通过轴承组与转向轴转动连接,其不仅方便转向支架通过轴承组安装在轴转动上,而且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两个轴承)将转向支架安装在轴转动上,还可以提高转向结构的稳定性。
[0003]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滑板车重力转向的问题以及实现转向的稳定性,但是,其结构可靠程度低,没有防脱落结构导致换向结构稳定性一般,缓冲效果较差,不方便更换内部零件导致安全性不好,可能会造成安全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具备防脱落、缓冲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包括滑板车架,所述滑板车架一端下端中间设置有重力转向结构,所述重力转向结构上端设置有防脱落组件,所述重力转向结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阻尼器,所述连接板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阻尼器,所述连接板靠近重力转向结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圆板、方槽、旋转件、凹槽、连接块、圆槽、方板、圆孔、复位弹簧与扭件,所述重力转向结构上端设置有旋转件。
[0008]优选的,所述旋转件上端开设有凹槽与圆槽,所述圆槽(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凹槽左右两侧,所述凹槽中间设置有连接块。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件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中间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内卡接有方板,所述方板下侧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方板表面的圆槽与圆槽之间连
接有扭件。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阻尼器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滑板车架之间固定卡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滑动槽之间卡嵌连接,所述圆板与旋转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与凹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方板中间开设的圆孔与连接块之间套接。
[0012]优选的,所述扭件与圆槽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方板与方槽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通过设置的防脱落组件,可以通过扭件贯穿方板以及圆槽,进行辅助复位弹簧进行转向时增加防脱落性,提高滑板车架使用的安全性。
[0016]2、该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阻尼器与第二阻尼器,可以增加滑板车架的缓冲效果进而提高滑板车架的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中防脱落组件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防脱落组件的局部侧视图。
[0020]图中:1、滑板车架;2、防脱落组件;3、第一阻尼器;4、连接板;5、滑动槽;6、第二阻尼器;7、圆板;8、方槽;9、旋转件;10、凹槽;11、连接块;12、圆槽;13、方板;14、圆孔;15、复位弹簧;16、扭件;17、重力转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本实施例是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包括滑板车架1,滑板车架1一端下端中间设置有重力转向结构17,重力转向结构17上端设置有防脱落组件2,重力转向结构17两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阻尼器3,连接板4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阻尼器6,连接板4靠近重力转向结构17一侧设置有滑动槽5,防脱落组件2包括圆板7、方槽8、旋转件9、凹槽10、连接块11、圆槽12、方板13、圆孔14、复位弹簧15与扭件16,重力转向结构17上端设置有旋转件9。
[0024]旋转件9上端开设有凹槽10与圆槽12,圆槽12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凹槽10左右两侧,凹槽10中间设置有连接块11,旋转件9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圆板7,圆板7中间开设有方槽8,方槽8内卡接有方板13,方板13下侧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15,方板13表面的圆槽与圆槽12之间连接有扭件16,第一阻尼器3与连接板4之间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6与连接板4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板4一端与滑板车架1之间固定卡接,连接板4另一端与滑动槽5之间卡嵌连接,圆板7与旋转件9之间可拆卸连接,复位弹簧15与凹槽10之间活动连接,方板13中间开设的圆孔14与连接块11之间套接,扭件16与圆槽12之间螺纹连接,方板13与方槽8之间可拆
卸连接。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进行使用滑板时,上端的人们通过自身重力偏移来通过重力转向结构17进行调节转向与转向角度,通过将第二阻尼器6一端安转连接在滑板支撑把下端,进行缓冲,减少路过不平的路面时冲击力,接着通过复位弹簧15在凹槽10内扭转调节转动方向与角度,通过扭件16贯穿方板13两端的圆槽与圆槽12,扭件16在其中进行转动,通过扭件16上端限位件进行防止复位弹簧15扭转过力错出旋转件9上端的凹槽,便于使用者使用。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包括滑板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架(1)一端下端中间设置有重力转向结构(17),所述重力转向结构(17)上端设置有防脱落组件(2),所述重力转向结构(17)两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阻尼器(3),所述连接板(4)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阻尼器(6),所述连接板(4)靠近重力转向结构(17)一侧设置有滑动槽(5),所述防脱落组件(2)包括圆板(7)、方槽(8)、旋转件(9)、凹槽(10)、连接块(11)、圆槽(12)、方板(13)、圆孔(14)、复位弹簧(15)与扭件(16),所述重力转向结构(17)上端设置有旋转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9)上端开设有凹槽(10)与圆槽(12),所述圆槽(12)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凹槽(10)左右两侧,所述凹槽(10)中间设置有连接块(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重力转向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滨邱泳海卢智达阙岩文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恒荣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