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30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3
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它包含碳纤面板、第一竹板、第二竹板、第三竹板、底板、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第三缓冲层,碳纤面板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相粘连,第一竹板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相粘连,第二竹板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相粘连,第三竹板通过胶水与底板相粘连,第一缓冲层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相粘连,第二缓冲层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相粘连,第三缓冲层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相粘连。碰撞防护效果极佳,同时弹性、硬度较好,能让使用者轻松完成各种动作,滑板整体轻便耐用,成本较低,能给使用者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滑板板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滑板板面,涉及滑板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撞滑板板面。
技术介绍
滑板运动脱胎于冲浪运动,相比冲浪运动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可玩性,随着滑板运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发展至今并于2016年成为奥运会指定项目,滑板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的滑板基本上是由面板、支架、轮子组成,使用者通过助力在不同场地使用滑板完成各种动作,由于运动强度较高,滑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面板断裂,二端底板磨损、破裂,特别是在碰撞时容易造成二端破损。为了解决在滑板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市面上很多滑板采用在板面周围浇铸聚氨酯形成一圈防护层,以此来形成一层缓冲层,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减小因碰撞造成的损失,延长滑板的使用寿命,另外,为了防止板面断裂,许多滑板板面采用了碳纤维材料,极大的加强了板面的硬度及韧性,提高了板面的使用寿命。但是由这些保护措施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是浇铸胶合的方法,滑板在碰撞后容易造成聚氨酯缓冲层脱落,同时因聚氨酯材料较为柔软,滑板在使用时着地面的弹性减弱了,给使用者完成动作带来了难题,碳纤维的全面使用也造成了滑板的价格过于昂贵,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完美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滑板板面,碰撞防护效果极佳,同时弹性较好,能让使用者轻松完成各种动作,滑板整体轻便耐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能给使用者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它包含碳纤面板1、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底板5、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碳纤面板1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一竹板2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二竹板3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第三竹板4通过胶水与底板5相粘连,第一缓冲层6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二缓冲层7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三缓冲层8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竹板2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一碳纤维层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竹板3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二碳纤维层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竹板4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三碳纤维层11。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5上用胶水粘连有第四碳纤维层12。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5为木板层。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缓冲层6尺寸略宽于碳纤面板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缓冲层8尺寸略宽于底板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碳纤面板1既轻便又能保证板面的整体强度,也减小了滑板整体的厚度与重量,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保证了滑板整体的弹性,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分别粘连于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分层式的粘连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滑板在受到碰撞时将能量分散,在起到保护效果的同时又因分体式设计不易脱落,底板5采用木质能保证底板的硬度,木板、竹板、聚氨酯、碳纤维四种材料的结合既能保证滑板的整体硬度,又能兼顾滑板的弹性,因底板5的尺寸略小于第三缓冲层8,在受到碰撞时由缓冲层进行碰撞,有效的保护了底板,在使用者进行弹跳动作时由底板5先与地面接触,缓冲层不会与地面接触,有效的保护了缓冲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碰撞防护效果极佳,同时弹性、硬度较好,能让使用者轻松完成各种动作,滑板整体轻便耐用,成本较低,能给使用者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第一竹板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碳纤面板1、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底板5、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第一碳纤维层9、第二碳纤维层10、第三碳纤维层11、第四碳纤维层1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它包含碳纤面板1、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底板5、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碳纤面板1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一竹板2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二竹板3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第三竹板4通过胶水与底板5相粘连,第一缓冲层6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二缓冲层7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三缓冲层8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竹板2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一碳纤维层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竹板3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二碳纤维层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竹板4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三碳纤维层11。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5上用胶水粘连有第四碳纤维层12。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5为木板层。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缓冲层6尺寸略宽于碳纤面板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缓冲层8尺寸略宽于底板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碳纤面板1既轻便又能保证板面的整体强度,也减小了滑板整体的厚度与重量,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保证了滑板整体的弹性,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分别粘连于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分层式的粘连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滑板在受到碰撞时将能量分散,在起到保护效果的同时又因分体式设计不易脱落,底板5采用木质能保证底板的硬度,木板、竹板、聚氨酯、碳纤维四种材料的结合既能保证滑板的整体硬度,又能兼顾滑板的弹性,因底板5的尺寸略小于第三缓冲层8,在受到碰撞时由缓冲层进行碰撞,有效的保护了底板,在使用者进行弹跳动作时由底板5先与地面接触,缓冲层不会与地面接触,有效的保护了缓冲层。实施例2参看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缓冲层6分为二段分布于第一竹板2的二端,中段不使用缓冲层,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结构与第一竹板2结构相同,这样能根据不同需求起到减少生产成本的效果,其他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使用第一碳纤维层9、第二碳纤维层10、第三碳纤维层11、第四碳纤维层12,能根据不同需求起到减少生产成本的效果,其他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碰撞防护效果极佳,同时弹性、硬度较好,能让使用者轻松完成各种动作,滑板整体轻便耐用,成本较低,能给使用者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其特征是:它包含碳纤面板(1)、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底板(5)、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碳纤面板(1)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一竹板(2)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二竹板(3)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第三竹板(4)通过胶水与底板(5)相粘连,第一缓冲层(6)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二缓冲层(7)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三缓冲层(8)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其特征是:它包含碳纤面板(1)、第一竹板(2)、第二竹板(3)、第三竹板(4)、底板(5)、第一缓冲层(6)、第二缓冲层(7)、第三缓冲层(8),碳纤面板(1)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一竹板(2)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二竹板(3)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第三竹板(4)通过胶水与底板(5)相粘连,第一缓冲层(6)通过胶水与第一竹板(2)相粘连,第二缓冲层(7)通过胶水与第二竹板(3)相粘连,第三缓冲层(8)通过胶水与第三竹板(4)相粘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板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竹板(2)上用胶水粘连有第一碳纤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恒荣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