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72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其包括保护井、保护盖、填充层和监测件;地面朝下开设有监测孔,监测孔设置于地下管线的外侧,监测件包括监测头和竖直设置的定位杆,填充层填充于监测孔内,定位杆的一端向下伸入填充层,定位杆的另一端与监测头连接,保护井围设于填充层的外周,保护盖安装于保护井,保护盖、保护井和填充层合围形成有容纳腔,监测头设置于容纳腔内。该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可以对管线进行沉降观测,作业者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施工,也保护了整体的监测结构,避免被周围异物损坏,保证其安全性,具有监测方便,易操作性的优点。易操作性的优点。易操作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线沉降监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以及监控围岩来达到以下目的:
[0003]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确保施工安全;2、保证施工安全:对于不同的施工方法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及时、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判断结构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及时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调整施工参数,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减小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保证施工安全;3、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根据地表变形的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4、控制各项监测指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及规范要求,检查施工中的各项环境控制指标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及时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5、将现场测量数据和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以便指导今后工程建设。目前对地下管线沉降的监测长时间布置时易受到损坏,损坏后还会给行车及路人造成伤害。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管线沉降监测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线沉降的监测结构易损坏、影响安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用于监测地下管线的沉降,其包括保护井、保护盖、填充层和监测件;地面朝下开设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设置于所述地下管线的外侧,所述监测件包括监测头和竖直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监测孔内,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向下伸入所述填充层,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监测头连接,所述保护井围设于所述填充层的外周,所述保护盖安装于所述保护井,所述保护盖、所述保护井和所述填充层合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监测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包括叠设的混凝土层和砂子层,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砂子层下方,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砂子层并伸入所述混凝土层内。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的下端面与所述地下管线的下端面同一水平高度布置。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头的高度高于所述砂子层的上端面20mm~30mm。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头的高度低于所述保护盖20mm~30mm。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井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围设于所述填充层的外周,所述安装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径,所述保护盖安装于所述安
装部。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为螺纹钢,所述监测头为不锈钢圆测头。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头焊接于所述定位杆。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井为硬塑件;和/或,所述保护盖为硬塑件。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设置。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包括保护井、保护盖、填充层和监测件;地面朝下开设有监测孔,监测孔设置于地下管线的外侧,监测件包括监测头和竖直设置的定位杆,填充层填充于监测孔内,定位杆的一端向下伸入填充层,定位杆的另一端与监测头连接,保护井围设于填充层的外周,保护盖安装于保护井,保护盖、保护井和填充层合围形成有容纳腔,监测头设置于容纳腔内。首先在地面向下钻出监测孔,先钻取出容纳保护井的空间,为安装保护井做准备,之后更换钻头再次进行同心钻取,循环操作直至监测孔的深度大于监测件的高度,然后将监测件竖直并居中放入监测孔中,再向监测孔内填充填充层以埋设及固定定位杆,同时安装保护井在外周对填充层进行支撑以及保护监测头,保护盖罩设在容纳腔上方,且与保护井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拆开观测监测件以及进行损坏替换。该技术可以对管线进行沉降观测,作业者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施工,也保护了整体的监测结构,避免被周围异物损坏,保证其安全性,具有监测方便,易操作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条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管线沉降监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说明:
[002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0地面11安装部120地下管线12支撑部1保护井31混凝土层2保护盖32砂子层3填充层41定位杆4监测件42监测头5容纳腔
ꢀꢀ
[002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组,例如两组,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组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组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用于监测地下管线120的沉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包括保护井1、保护盖2、填充层3和监测件4;地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沉降监测结构,用于监测地下管线的沉降,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井、保护盖、填充层和监测件;地面朝下开设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设置于所述地下管线的外侧,所述监测件包括监测头和竖直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监测孔内,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向下伸入所述填充层,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监测头连接,所述保护井围设于所述填充层的外周,所述保护盖安装于所述保护井,所述保护盖、所述保护井和所述填充层合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监测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包括叠设的混凝土层和砂子层,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砂子层下方,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砂子层并伸入所述混凝土层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下端面与所述地下管线的下端面同一水平高度布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沉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振华范振芳艾鹏李强柴伟刚黄玉增刘子焱呼金潼廖建峰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