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50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回阀,旨在解决当前采用弹簧预紧的止回阀容易出现泄漏的技术问题,包括阀体和阀板,阀体沿流体流通方向顺序具有进流道、阀腔及出流道,阀腔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开口上设有阀盖;阀板布置于阀腔中,阀腔内设有限制阀板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阀盖上相对第一限位部的位置设有限制阀板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垂直互锁,致使阀板可翻转地设置于阀腔内,并控制进流道和/或出流道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弹簧预紧实现密封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止回阀承受的流体压力更大,在承受更大的流体压力时,阀板对进流道的封堵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止回阀失效而导致流体泄漏。而可以有效防止止回阀失效而导致流体泄漏。而可以有效防止止回阀失效而导致流体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回阀


[0001]本技术涉及止回阀
,尤其涉及一种止回阀。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一些高压管汇单流阀通常采用弹簧预紧的方式实现单向自密封,如公开号为CN216743003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的一种高压止回阀的技术方案,但随着通径的增大及流体压力的提高,弹簧无法承受来自流体的较大的压力,从而容易出现泄漏的现象,从而无法适应高压力的工况。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止回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止回阀,以解决当前采用弹簧预紧的止回阀容易出现泄漏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阀板,所述阀体沿流体流通方向顺序具有进流道、阀腔及出流道,所述阀腔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阀盖;
[0005]所述阀板布置于所述阀腔中,所述阀腔内设有限制所述阀板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阀盖上相对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位置设有限制所述阀板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垂直互锁,致使所述阀板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阀腔内,并控制所述进流道通断。
[0006]优选地,所述阀板包括与所述进流道尺寸适配的主体,所述主体高端设有转动部,致使在重力作用下所述主体沿所述转动部轴向旋转;所述主体靠近所述阀盖一侧设有缓冲部。
[0007]优选地,所述阀盖为由上盖体及下盖体组成的可拆卸结构,所述下盖体嵌装于所述上盖体内部,并在所述下盖体上相对所述缓冲部的位置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缓冲部活动接触;所述上盖体通过螺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下盖体尺寸与所述开口尺寸适配。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相对所述转动部的位置径向设于所述阀腔内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相对所述限位孔的位置垂直布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根部与所述下盖体连接,所述限位柱头部通过凹槽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相对所述限位孔的位置形成对阀板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将阀板可翻转地设置于阀腔内,在流体正常流动时,流体压力可以冲开阀板,使阀板翻转,使流体依次沿着进流道、阀腔和出流道流动,此过程中,阀板不会阻止流体,从而保证了流体的正常流动;当停止向进流道内通入流体时,阀板在重力作用下翻转并断开进流道通路,并可以有效防止流体通过出流道和阀腔流入进流道中,进而可以防
止流体回流。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弹簧预紧实现密封的方式,本技术的止回阀承受的流体压力更大,在承受更大的流体压力时,阀板对进流道的封堵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止回阀失效而导致流体泄漏。
[0013]2.本技术还在阀腔内设有第一限位部,在阀盖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形成对阀板的径向移动限位,第二限位部形成对阀板的轴向移动限位,使得阀板可翻转地设置于阀腔内,本技术采用限位安装的方式布置阀板,不仅转动灵活,止回效果好,且避免传统销轴安装的方式,降低故障率,延长阀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阀盖与阀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阀体;2、阀板;3、阀盖;4、限位孔;5、限位柱;
[0020]101、进流道;102、阀腔;103、出流道;104、开口;
[0021]201、主体;202、转动部;203、缓冲部;
[0022]301、上盖体;302、下盖体;303、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止回阀,参见图1至图5,包括阀体1和阀板2,阀体1沿流体流通方向顺序具有进流道101、阀腔102及出流道103,阀腔102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104,开口104上设有阀盖3;
[0025]阀板2布置于阀腔102中,阀腔102内设有限制阀板2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阀盖3上相对第一限位部的位置设有限制阀板2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垂直互锁,致使阀板2可翻转地设置于阀腔102内,并控制进流道101通断。本技术将阀板2可翻转地设置于阀腔102内,在流体正常流动时,流体压力可以冲开阀板2,使阀板2翻转,使流体依次沿着进流道101、阀腔102和出流道103流动,此过程中,阀板2不会阻止流体,从而保证了流体的正常流动;当停止向进流道101内通入流体时,阀板2在重力作用下翻转并断开进流道101通路,此时,出流道103内的流体朝向腔体反向流动时,会对阀板2的背离进流道101的表面产生压力,从而使阀板2紧紧地抵紧在进流道101的端部,以对进流道101进行封堵,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流体通过出流道103和阀腔102流入进流道101中,进而可以防止流体回流。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弹簧预紧实现密封的方式,本技术的止回阀承受的流体压力更大,在承受更大的流体压力时,阀板2对进流道101的封堵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止回阀失效而导致流体泄漏。
[0026]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为了让阀板2能够有效防止回流的流体,阀板2包括与进流道101尺寸适配的主体201,主体201高端设有转动部202,致使在重力作用下主体201沿转动部202轴向旋转;主体201靠近阀盖3一侧设有缓冲部203。
[0027]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阀盖3为由上盖体301及下盖体302组成的可拆卸结构,利用该可拆卸结构可以灵活更换磨损的下盖体302,避免整体更换造成的材料浪费;下盖体302通过过盈技术嵌装于上盖体301内部,并在下盖体302上相对缓冲部203的位置设有接触部303,接触部303与缓冲部203活动接触,可有效降低阀板在流体中过程中冲开阀板2后对阀盖3的撞击,并且接触部303与缓冲部203接触可有效避免阀板2贴合在阀盖3上;上盖体301通过螺栓与阀体1固定连接。
[0028]值得说明的是,下盖体302尺寸与开口104尺寸适配,有利于密封。
[0029]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相对转动部202的位置径向设于阀腔102内的限位孔4,限位孔4与转动部202转动连接。
[0030]值得强调的是,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相对限位孔4的位置垂直布置的限位柱5,限位柱5根部与下盖体302连接,限位柱5头部通过凹槽与转动部202转动连接;限位柱5相对限位孔4的位置形成对阀板2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本技术还在阀腔102内设有第一限位部,在阀盖3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形成对阀板2的径向移动限位,第二限位部形成对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阀板(2),所述阀体(1)沿流体流通方向顺序具有进流道(101)、阀腔(102)及出流道(103),所述阀腔(102)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104),所述开口(104)上设有阀盖(3);所述阀板(2)布置于所述阀腔(102)中,所述阀腔(102)内设有限制所述阀板(2)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阀盖(3)上相对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位置设有限制所述阀板(2)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垂直互锁,致使所述阀板(2)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阀腔(102)内,并控制所述进流道(101)通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2)包括与所述进流道(101)尺寸适配的主体(201),所述主体(201)高端设有转动部(202),致使在重力作用下所述主体(201)沿所述转动部(202)轴向旋转;所述主体(201)靠近所述阀盖(3)一侧设有缓冲部(20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3)为由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坚陈亮郑长锐杨勇童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联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