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及其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341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及其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光照强度,基于光照强度实施供电方案;S2:检测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并以灯光展示;S3:检测温湿度的采集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显示屏显示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用太阳能供电和提高通讯距离。能使用太阳能供电和提高通讯距离。能使用太阳能供电和提高通讯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湿度计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温湿度传感器多以温湿度一体式的探头作为测温元件,将温度和湿度信号采集出来,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转换、恒流及反向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成与温度和湿度成线性关系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输出,也可以直接通过主控芯片进行485或232等接口输出。温湿度传感器可为企业能耗及环境监测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为高效低碳、绿色节能的智能联动控制场景提供依据。
[0003]现有技术中,温湿度计需要安装电池或接入市电,安装电池的情况下,大约每隔1年就需更换一次电池,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增加硬件成本;接入市电会持续消耗电能,会产生额外的能耗;通过蓝牙、ZigBee(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等方式联网,通讯距离较短,不适合远距离传输的场景。存在不能使用太阳能供电,不能提高通讯距离的问题。
[0004]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防爆温湿度计”,其公告号:CN113405599A,其申请日:2021年06月11日,该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爆温湿度计,包括壳体,壳体内装有温湿度电路板,在壳体外侧装有温度探头与湿度探头,温度探头与湿度探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温湿度电路板,壳体一侧设有排气孔,在排气孔处装有排气阀,壳体一侧设有充气箱,充气箱通过充气管与壳体相连通。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产生的电火花不会传递到外界,适合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常方便进行降温,保持内部温度适宜,适合内部电路板正常工作,间接提高了使用寿命,但是存在不能使用太阳能供电,不能提高通讯距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能使用太阳能供电,不能提高通讯距离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及其运行方法,能使用太阳能供电和提高通讯距离。
[0006]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检测光照强度,基于光照强度实施供电方案;
[0008]S2:检测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并以灯光展示;
[0009]S3:检测温湿度的采集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显示屏显示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
[0010]本方案中,检测光照强度,基于光照强度实施供电方案,通过碲化镉太阳能的方
式,有光线的情况下给超级电容充电,无光线的情况下,超级电容提供电能,减少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检测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LoRaWAN的通讯方式远距离传输温湿度信息,提高通讯距离,通过状态模块的灯光显示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便于直观判断无线通信是否连接成功。检测温湿度的采集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显示屏显示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通过状态模块的灯光显示温湿度的采集状态,便于直观判断温湿度是否采集成功,采集成功后将温湿度信息展示于显示屏,便于直观查阅温湿度信息。
[0011]作为优选,S1的步骤如下:
[0012]S11:检测温湿度计环境的光照强度;
[0013]S12:判断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光照阈值;
[0014]S13:若光照强度大于关照阈值,则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并使用超级电容提供电压支撑;若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阈值且超级电容存在余电,则使用超级电容提供电压支撑;
[0015]若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阈值且超级电容不存在余电,则使用备用电源供电。
[0016]本方案中,对温湿度计周边环境光照强度进行检测,判断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光照阈值。若光照强度大于关照阈值,则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并使用超级电容提供电压支撑;若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阈值且超级电容存在余电,则使用超级电容提供电压支撑;若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阈值且超级电容不存在余电,则使用备用电源供电。能够基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对应的供电方案,便于提高稳定性。检测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LoRaWAN的通讯方式远距离传输温湿度信息,提高通讯距离,通过状态模块的灯光显示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便于直观判断无线通信是否连接成功。
[0017]作为优选,S2的步骤如下:
[0018]S21:检测无线通信模块的连接状态;
[0019]S22:判断无线通信模块是否连接成功;
[0020]S23: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成功,则状态模块的红灯不闪烁;
[0021]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失败,则状态模块的红灯闪烁。
[0022]本方案中,检测无线通信模块的连接状态,判断无线通信模块是否连接成功。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成功,则状态模块的红灯不闪烁;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失败,则状态模块的红灯闪烁。
[0023]作为优选,S3的步骤如下:
[0024]S31:温湿度计采集实时温湿度信息;
[0025]S32:判断温湿度信息是否采集成功;
[0026]S33:若温湿度信息采集成功,则状态模块的绿灯闪烁,显示器中显示温湿度信息;
[0027]若温湿度信息采集失败,则状态模块的绿灯不闪烁,显示器中显示采集失败信息。
[0028]本方案中,温湿度计采集实时温湿度信息,判断温湿度信息是否采集成功。若温湿度信息采集成功,则状态模块的绿灯闪烁,显示器中显示温湿度信息;若温湿度信息采集失败,则状态模块的绿灯不闪烁,显示器中显示采集失败信息。检测温湿度的采集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显示屏显示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通过状态模块的灯光显示温湿度的采集状态,便于直观判断温湿度是否采集成功,采集成功后将温湿度信息展示于显示屏,便于直观查阅温湿度信息
[0029]作为优选,还包括S4:若无线通信连接成功且温湿度信息采集成功,则基于无线通
信将温湿度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0030]本方案中,当无线通信连接成功且温湿度信息采集成功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温湿度信息上传至服务器,能够在服务器中存储温湿度信息,便于后续的统计与分析。
[0031]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包括: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连接供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显示屏和状态模块。
[0032]本方案中,微控制单元通过芯片端口连接供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显示屏和状态模块,供电模块为温湿度计提供电能支持,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温湿度信息,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后的温湿度信息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器,显示屏显示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状态模块判断无线通信模块是否连接成功和温湿度传感器是否采集成功,并通过灯光进行展示。
[0033]作为优选,微控制单元的型号为V8510,LDO33端口连接BATRTC端口,BATRTC端口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VDDIO端口连接VDD5端口,VDD5端口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电源VD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光照强度,基于光照强度实施供电方案;S2:检测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并以灯光展示;S3:检测温湿度的采集状态并以灯光展示,通过显示屏显示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步骤如下:S11:检测温湿度计环境的光照强度;S12:判断光照强度是否大于光照阈值;S13:若光照强度大于关照阈值,则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并使用超级电容提供电压支撑;若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阈值且超级电容存在余电,则使用超级电容提供电压支撑;若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阈值且超级电容不存在余电,则使用备用电源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步骤如下:S21:检测无线通信模块的连接状态;S22:判断无线通信模块是否连接成功;S23: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成功,则状态模块的红灯不闪烁;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失败,则状态模块的红灯闪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步骤如下:S31:温湿度计采集实时温湿度信息;S32:判断温湿度信息是否采集成功;S33:若温湿度信息采集成功,则状态模块的绿灯闪烁,显示器中显示温湿度信息;若温湿度信息采集失败,则状态模块的绿灯不闪烁,显示器中显示采集失败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4:若无线通信连接成功且温湿度信息采集成功,则基于无线通信将温湿度信息上传至服务器。6.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适用于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连接供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显示屏和状态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LoRaWAN通讯技术和太阳能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微控制单元的型号为V8510,LDO33端口连接BATRTC端口,BATRTC端口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VDDIO端口连接VDD5端口,VDD5端口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电源VDD3V3;LD015端口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IOE13/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三平韩皖蒋勇康宣张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