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33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其包括竖井(13)、在竖井内安装的已就位管道(9)、安装在已就位管道(9)上的定位结构、安装在待安装管道(10)与竖井墙体(11)之间的调节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片(3),所述定位片设置在待安装管道安装位置,且与定位之后的待安装管道贴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片(4)和设置在调节片与竖井墙体之间的伸缩杆,所述调节片与所述定位片相对设置,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片,另一端顶撑所述竖井墙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竖井等有限空间内准确定位管道、便于管道对口连接,且焊接作业方便、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层建筑竖井内的给排水、空调冷却水、消防水等管道安装具有作业空间狭窄的特点,通常采用管道分节段井内焊接连接的施工工艺,其中焊接质量是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的重点,受竖井内作业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不同节段管道的对口装配间隙、错边量、轴线尺寸偏差控制难度大。传统的管道口对接方式为焊接多块定位板,依靠人力或撬棍等外力辅助就位,完成对接后割除定位板,打磨平整再进行防腐涂装。
[0003]在管道上焊接定位板破坏了管道的母材结构,大大降低了热影响区母材性能,定位板上的过焊孔尺寸偏小,不便于管道对口焊接的连续作业,且竖井内作业空间有限,依靠定位板进行管道定位操作极其不便,需对吊装状态的管道反复调整,即使长时间操作也难以准确对接就位,并在实际操作时还会出现点焊固定和用撬棍或千斤顶强力对口的违规现象,在耗时耗工的同时,无法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竖井等有限空间内准确定位管道、便于管道对口连接,且焊接作业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包括竖井、在竖井内安装的已就位管道、安装在已就位管道上的定位结构、安装在待安装管道与竖井墙体之间的调节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设置在待安装管道安装位置,且与定位之后的待安装管道贴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片和设置在调节片与竖井墙体之间的伸缩杆,所述调节片与所述定位片相对设置,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片,另一端顶撑所述竖井墙体。
[0007]本技术通过在已就位管道上安装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的定位片设置在待安装管道安装位置,并与定位之后的待安装管道贴合,从而将已就位管道的空间位置传递到待安装管道区域,同时通过调节结构的伸缩杆作用在竖井墙体上的反力来调节待安装管道的水平方向位置偏差,进而实现待安装管道与已就位管道的精准对接准确定位。
[0008]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抱箍、定位杆及所述定位片,所述抱箍安装在已就位管道上、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抱箍,另一端连接所述定位片,且所述定位杆竖直安装在所述已就位管道的外周。
[0009]优选地,所述抱箍上设置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留有第一孔内豁口,所述定位片上设置定位片孔,所述定位片孔内留有第二孔内豁口,所述定位杆的两端留有豁槽,所述定位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上端插入所述定位片孔内,且所述定位杆下端的豁槽与所述第一孔内豁口装配连接,所述定位杆上端的豁槽与所述第二孔内豁口装配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处于同一轴线位置上,且所述定位杆的中部为外凸型
结构,以为两节管道对口焊接提供作业空间。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片上设置有与待安装管道的外表面弧度一致的第一弧形片,以方便对待安装管道的定位。
[0012]优选地,所述调节片的背面安装调节螺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框、连接杆和顶撑杆,所述调节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顶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顶撑所述竖井墙体。
[0013]优选地,所述顶撑杆的端部配置平垫板,以确保与竖井墙体形成较大接触面,防止竖井墙体表面破坏。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入所述顶撑杆内,且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顶撑杆上设置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撑杆通过相对的所述连接孔及定位螺栓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有限空间内的待安装管道初步位置确定。
[0015]优选地,所述调节片的工作面设置与待安装管道外表面弧形一致的第二弧形片,且所述第二弧形片与待安装管道的外表面贴合,以便调节待安装管道的位置。
[0016]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和所述调节结构分别设置多组,以实现待安装管道不同方向的位置调整及多方向定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可实现管道的精确定位,且操作方便,管道对接过程中一次就可安装就位,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9]2、本技术通过更换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可实现不同直径的管道安装就位,通用性强,装置部件可周转使用,经济效益高。
[0020]3、本技术用于管道对接定位时,无需进行工装的焊接作业,不会损坏管道母材结构,且设置有较大的过焊结构,可一次连续焊接,保证了管道对接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图。
[0023]图2为抱箍的平面图。
[0024]图3为定位杆的立面图。
[0025]图4为定位片的平面图。
[0026]图5为调节片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9]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一实施例包括在已就位管道9上设置与管道直径相匹配抱箍1,抱箍1开口端通过紧固螺栓1

1紧固,以确保抱箍1稳固地连接在已就位管道9上,抱箍1的紧固螺栓1

1另一侧设置有定位孔1

2,定位孔1

2内留有孔内豁口1

3,定位孔1

2内用于插入定位杆2。
[0030]定位杆2为对称结构,定位杆2两端设置杆头2

1,两端杆头2

1上均留有豁槽2

2,定位杆2下端的杆头2

1上的豁槽2

2与抱箍1上的定位孔1

2内的第一孔内豁口1

3装配连接,定位杆2上端的杆头2

1上的豁槽2

2与定位片3上的定位片孔3

1内的第二孔内豁口3

2装配连接,将已就位管道9的空间位置传递到待安装管道区域。
[0031]定位杆2两端杆头2

1处于同一轴线位置上,定位杆2中部为外凸型结构,为两节管道对口焊接提供了作业空间。
[0032]定位片3通过定位片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包括竖井(13),所述竖井内安装已就位管道(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已就位管道(9)上的定位结构、安装在待安装管道(10)与竖井墙体(11)之间的调节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片(3),所述定位片设置在待安装管道安装位置,且与定位之后的待安装管道贴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片(4)和设置在调节片与竖井墙体之间的伸缩杆,所述调节片与所述定位片相对设置,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片,另一端顶撑所述竖井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抱箍(1)、定位杆(2)及所述定位片(3),所述抱箍安装在已就位管道上、所述定位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抱箍,另一端连接所述定位片,且所述定位杆竖直安装在所述已就位管道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井内管道对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上设置定位孔(1

2),所述定位孔内留有第一孔内豁口(1

3),所述定位片上设置定位片孔(3

1),所述定位片孔内留有第二孔内豁口(3

2),所述定位杆的两端留有豁槽(2

2),所述定位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上端插入所述定位片孔内,且所述定位杆下端的豁槽与所述第一孔内豁口装配连接,所述定位杆上端的豁槽与所述第二孔内豁口装配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凤唐军陈全赵喜涛何平吴独秀刘鸿杜彬彬谢逵涂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六建机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