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68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6
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包括顶梁主体及吸能组件,吸能组件通过滑插式安装结构与顶梁主体上部装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摒弃了在液压立柱底部安装防冲吸能构件的设计,将吸能构件引入顶梁防冲设计中,顶梁主体与吸能组件之间采用滑插式安装结构,即保证吸能组件的安装与拆卸便利性,又保证吸能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吸能组件采用三明治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制作成本较低的特点,受力面积大,变形更均匀,降低液压立柱倾倒发生几率;通过波纹板全方位喷涂阻燃橡胶,不但可以起到防锈作用,还可以隔绝波纹板压溃过程中产生的火花,防止火花与外界瓦斯气体接触,为井下防火安全提供保证。安全提供保证。安全提供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开采支护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支架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关键的支护设备,支架在支护状态下,巷道顶板以外载的形式直接作用在液压支架顶梁上,液压支架支护的目的就是加强巷道围岩的强度,以抵抗岩石过度变形与破坏脱落,进而限制顶板围岩破坏区的扩展,改善围岩应力状态,维护巷道稳定性。
[0003]目前,冲击地压矿井中,为了增强支架抗冲击能力,在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防冲设计中,通常采用在液压立柱底部安装防冲吸能构件的方式增加支架吸能抗冲击的能力,用以减小或消除冲击地压造成支架损坏,进而避免冲击地压破坏巷道。
[0004]然而,在液压立柱底部安装防冲吸能构件,吸能量有限、只能抵抗轴向冲击载荷,在巷道顶部非竖向冲击情况下,常会造成支架立柱弯曲或折断,使支架失去支护能力,进而造成严重破坏。另外,在液压立柱底部安装防冲吸能构件,存在安装与替换十分麻烦的弊端,并且在吸能构件变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形不均匀的现象,甚至会造成液压立柱的倾倒,使广泛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摒弃了在液压立柱底部安装防冲吸能构件的设计,将吸能构件引入顶梁的防冲设计中,顶梁主体与吸能组件之间采用滑插式安装结构,即保证了吸能组件的安装与拆卸的便利性,又保证了吸能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吸能组件采用三明治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制作成本较低的特点,受力面积大,变形更均匀,降低液压立柱倾倒发生几率;通过波纹板全方位喷涂阻燃橡胶,不但可以起到防锈作用,还可以隔绝波纹板压溃过程中产生的火花,防止火花与外界瓦斯气体接触,为井下防火安全提供保证。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包括顶梁主体及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采用三明治结构,吸能组件通过滑插式安装结构与顶梁主体上部固定装配在一起。
[0007]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底板、波纹板及顶板;所述顶板、波纹板及底板由上至下固定叠装在一起。
[0008]在所述顶梁主体上表面设有底板安装槽,在底板安装槽的槽口边部设有底板插接滑槽;在所述底板边部下表面固设有插接滑道,插接滑道与底板插接滑槽插接配合。
[0009]所述插接滑道与底板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高度大于底板插接滑槽上槽壁的厚度。
[0010]当插接滑道与底板插接滑槽插接在一起后,在插接滑道与底板插接滑槽之间的间隙内配装有限位插条。
[0011]在所述限位插条的两端固定设有拉环。
[0012]在所述插接滑道与底板下表面之间均布固设有若干加强肋板。
[0013]所述插接滑道与底板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高度等于底板插接滑槽上槽壁下表面与底板安装槽槽壁上表面的间距。
[0014]所述波纹板全方位喷涂有阻燃橡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摒弃了在液压立柱底部安装防冲吸能构件的设计,将吸能构件引入顶梁的防冲设计中,顶梁主体与吸能组件之间采用滑插式安装结构,即保证了吸能组件的安装与拆卸的便利性,又保证了吸能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吸能组件采用三明治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制作成本较低的特点,受力面积大,变形更均匀,降低液压立柱倾倒发生几率;通过波纹板全方位喷涂阻燃橡胶,不但可以起到防锈作用,还可以隔绝波纹板压溃过程中产生的火花,防止火花与外界瓦斯气体接触,为井下防火安全提供保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插条与拉环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波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顶梁主体,2—底板,3—波纹板,4—顶板,5—底板安装槽,6—底板插接滑槽,7—插接滑道,8—限位插条,9—拉环,10—加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如图1~5所示,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包括顶梁主体1及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采用三明治结构,吸能组件通过滑插式安装结构与顶梁主体1上部固定装配在一起。
[0025]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底板2、波纹板3及顶板4;所述顶板4、波纹板3及底板2由上至下固定叠装在一起。
[0026]在所述顶梁主体1上表面设有底板安装槽5,在底板安装槽的槽口边部设有底板插接滑槽6;在所述底板2边部下表面固设有插接滑道7,插接滑道7与底板插接滑槽6插接配合。
[0027]所述插接滑道7与底板2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高度大于底板插接滑槽6上槽壁的厚度。
[0028]当插接滑道7与底板插接滑槽6插接在一起后,在插接滑道7与底板插接滑槽6之间的间隙内配装有限位插条8。
[0029]在所述限位插条8的两端固定设有拉环9。
[0030]在所述插接滑道7与底板2下表面之间均布固设有若干加强肋板10。
[0031]所述插接滑道7与底板2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高度等于底板插接滑槽6上槽壁下表面与底板安装槽5槽壁上表面的间距。
[0032]所述波纹板3全方位喷涂有阻燃橡胶。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
[0034]首先将顶板4、波纹板3及底板2焊接在一起形成三明治结构的吸能组件。安装吸能组件时,首先底板2下方的插接滑道7对准顶梁主体1上的底板插接滑槽6,插接过程中,底板2下表面会贴着底板安装槽5槽壁上表面滑行,直到底板2完全滑移到底板安装槽5正上方,此时借助重力缓慢控制吸能组件下落,使吸能组件的底板2完全落入底板安装槽5中。
[0035]当吸能组件完成安装后,会在插接滑道7与底板插接滑槽6之间形成一个条形间隙,此时将准备好的限位插条8准确插入该间隙内,实现间隙的填充,从而使吸能组件完成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0036]当吸能组件安装好后,控制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液压立柱向上伸出,直到吸能组件的顶板4与巷道顶板顶靠接触。
[0037]当冲击地压发生时,吸能组件内的波纹板3能够迅速实现让位变形,快速消减外部冲击力,并且波纹板3变形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支撑力,保护液压支架正常吸能而不被损毁破坏。
[0038]此外,由于波纹板3全方位喷涂有阻燃橡胶,可以使波纹板3与外界完全隔绝,不但可以使波纹板3起到防锈作用,还可以隔绝波纹板3压溃过程中产生的火花,防止火花与外界瓦斯气体接触,为井下防火安全提供保证。
[0039]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主体及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采用三明治结构,吸能组件通过滑插式安装结构与顶梁主体上部固定装配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底板、波纹板及顶板;所述顶板、波纹板及底板由上至下固定叠装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主体上表面设有底板安装槽,在底板安装槽的槽口边部设有底板插接滑槽;在所述底板边部下表面固设有插接滑道,插接滑道与底板插接滑槽插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吸能式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滑道与底板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高度大于底板插接滑槽上槽壁的厚度。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卓张万久王书文潘一山陆伦肖永惠郭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