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80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巷道防冲支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包括单体液压支架和圆柱导轨,所述单体液压支架套设在圆柱导轨上,所述圆柱导轨设置为由多段一定长度的轨道分体拼接而成,所述轨道分体包括第一轨道分体和第二轨道分体,所述第一轨道分体和第二轨道分体的连接处通过球铰连接件进行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因井下潮湿环境导致的螺栓锈蚀而无法拆卸的问题;轨道分体之间设计为球铰连接而非刚性连接,可有效适应巷道顶板形状以及支架位置带来的偏差、以及弧形巷道;通过圆柱轨道实现对巷道液压支架的搬移,解决了因底鼓以及底板长时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防冲支护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两端头超前支护是制约煤矿高效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综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化开采技术不断发展,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不断加快,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对综采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安全带来了严峻考验。
[0003]目前我国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和沿空留巷工作面巷道支护方式一般为锚杆支护、锚网索联合支护等,在靠近工作面处的采煤扰动区域采用超前液压支架或者单体支柱进行补强支护。常用的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有迈步自移式液压支架,单元式支架等。
[0004]矿井开采的过程中使用单元式液压支柱对其进行工作时,由于其是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对支设作业进行搬运,不仅增加了工作的时间,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增加了施工单位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得矿井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另外由于巷道地面坑洼不平、底板长时间浸水发生软化以及底鼓等因素导致目前已有的迈步式支架在某些场景下使用困难,针对性弱,且推移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大,与高产高效的综采工作面生产模式不匹配。
[0005]因此,研究一种具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且能够提高移架速度的自移式液压支架具有重要意义。本团队开发了一种圆柱轨道自移式巷道防冲支架,但在设计自移轨道时,由于实际不可能存在无线长的导轨,因此必然选择为分段拼接式轨道,目前轨道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以及便于拆卸的螺栓连接两种方式,但焊接属于永久性连接,无法拆卸,而由于井下环境潮湿,使用螺栓连接存在容易发生锈蚀,导致无法进行拆卸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包括单体液压支架和圆柱导轨,所述单体液压支架套设在圆柱导轨上,通过两相邻单体液压支架间的推移千斤顶在单体液压支架的支撑立柱缩回时沿圆柱导轨推动单体液压支架,实现单体液压支架的移位,解决了因底鼓以及底板长时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
[0008]所述圆柱导轨设置为由多段一定长度的轨道分体拼接而成,所述轨道分体包括第一轨道分体和第二轨道分体,所述第一轨道分体和第二轨道分体的连接处通过球铰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处第一轨道分体侧的球铰连接件设有球体,且所述球体设置在上端盖和轨道基体之间,所述轨道基体与上端盖均为相同长度的半圆柱体,所述上端盖与第一轨道分体为一体结构,且在所述轨道基体与上端盖的矩形面的轴线位置加工有半球形槽,用
于安装球铰连接件一端的球体;在所述轨道基体的侧面开设有径向通槽,所述上端盖的同一侧开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能够插入径向通槽内部,在所述轨道基体与上端盖的前后两侧的贴合处开设有燕尾槽,轨道基体与上端盖前侧或后侧的上下两个燕尾槽连通,且在其中设置有第一榫卯件,同时,所述轨道基体上的燕尾槽上小下大,所述上端盖上的燕尾槽上大下小。
[0009]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榫卯件上设有上下方向的通孔,对应上方上端盖和下方轨道基体上也开设有通孔,用于从顶端将安装销钉插入,以固定第一榫卯件。
[0010]优选的,所述球铰连接件由两端的球体和中间连接的圆柱杆构成;所述轨道基体与上端盖均设有用于安装球铰连接件的圆柱杆的圆柱孔,且所述圆柱孔尺寸略大于球铰连接件的圆柱杆的尺寸,使球铰连接件可在一定角度内进行转动,从而适应巷道形状以及支架位置。
[0011]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轨道分体和第二轨道分体端面之间的球铰连接件的圆柱杆上套设有高速橡胶,对相邻的轨道分体起到缓冲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凸块上端面距离轨道基体与上端盖贴合的矩形面之间的高度小于径向通槽对应的高度,形成高度差,在所述高度差内设有第二榫卯件。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分体在连接处同样设置有轨道基体与上端盖,但所述第二轨道分体的轨道基体与第一轨道分体的轨道基体开设方向对称,同样两处所述上端盖也对称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销钉为圆锥销,对应的所述第一榫卯件、上端盖和轨道基体上用于安装销钉的安装孔也对应设为圆锥孔。
[0015]优选的,高速橡胶为圆环形,切分为具有凸起与凹槽的高速橡胶公头和高速橡胶母头两部分,套入到球铰连接件中后通过嵌入配合,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圆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①
本专利技术轨道分体之间使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解决了因井下潮湿环境导致的螺栓锈蚀而无法拆卸的问题。
[0018]②
轨道分体之间设计为球铰连接而非刚性连接,可有效适应巷道顶板形状以及支架位置带来的偏差、以及弧形巷道。
[0019]③
通过圆柱轨道实现对巷道液压支架的搬移,解决了因底鼓以及底板长时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可有效提高移架效率并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单体液压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圆柱轨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高速橡胶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
[0025]1、单体液压支架;4、圆柱轨道;5、第一轨道分体;6、第二轨道分体;209、高速橡胶;210、球铰连接件;211、轨道基体;212、第一榫卯件;213、第二榫卯件;214、上端盖;215、销钉;216、径向通槽;217、凸块;218、高速橡胶母头;219、高速橡胶公头;220、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4所示,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包括单体液压支架1和圆柱导轨4,单体液压支架1套设在圆柱导轨4上,通过两相邻单体液压支架1间的推移千斤顶在单体液压支架的支撑立柱缩回时沿圆柱导轨4推动单体液压支架,实现单体液压支架的移位,解决了因底鼓以及底板长时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
[0029]圆柱导轨4设置为由多段一定长度的轨道分体拼接而成,轨道分体包括第一轨道分体5和第二轨道分体6,第一轨道分体5和第二轨道分体6的连接处通过球铰连接件210进行连接,以至于使得圆柱轨道4能够适应巷道的弧形结构;连接处第一轨道分体5侧的球铰连接件210设有球体,且球体设置在上端盖214和轨道基体211之间,轨道基体211与上端盖214均为相同长度的半圆柱体,上端盖214与第一轨道分体5为一体结构,且在轨道基体211与上端盖214的矩形面的轴线位置加工有半球形槽,用于安装球铰连接件210一端的球体;在轨道基体211的侧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包括单体液压支架(1)和圆柱导轨(4),所述单体液压支架(1)套设在圆柱导轨(4)上,通过两相邻单体液压支架(1)间的推移千斤顶在单体液压支架的支撑立柱缩回时沿圆柱导轨(4)推动单体液压支架(1),实现单体液压支架(1)的移位,解决了因底鼓以及底板长时间浸水发生软化产生的移架困难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导轨(4)设置为由多段一定长度的轨道分体拼接而成,所述轨道分体包括第一轨道分体(5)和第二轨道分体(6),所述第一轨道分体(5)和第二轨道分体(6)的连接处通过球铰连接件(210)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处第一轨道分体(5)侧的球铰连接件(210)设有球体,且所述球体设置在上端盖(214)和轨道基体(211)之间,所述轨道基体(211)与上端盖(214)均为相同长度的半圆柱体,所述上端盖(214)与第一轨道分体(5)为一体结构,且在所述轨道基体(211)与上端盖(214)的矩形面的轴线位置加工有半球形槽,用于安装球铰连接件(210)一端的球体;在所述轨道基体(211)的侧面开设有径向通槽(216),所述上端盖(214)的同一侧开设有凸块(217),所述凸块(217)能够插入径向通槽(216)内部,在所述轨道基体(211)与上端盖(214)的前后两侧的贴合处开设有燕尾槽(220),轨道基体(211)与上端盖(214)前侧或后侧的上下两个燕尾槽(220)连通,且在其中设置有第一榫卯件(212),同时,所述轨道基体(211)上的燕尾槽(220)上小下大,所述上端盖(214)上的燕尾槽(220)上大下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液压支架的圆形运移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榫卯件(212)上设有上下方向的通孔,对应上方上端盖(214)和下方轨道基体(211)上也开设有通孔,用于从顶端将安装销钉(215)插入,以固定第一榫卯件(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卓徐再燃王书文苏士杰肖永惠郭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