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94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护棚架,所述支护棚架包括:顶梁、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顶梁适于与巷道的顶部相抵;所述第一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可伸展和收缩,所述第二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可伸展和收缩,所述顶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顶梁与巷道的顶部相抵,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护棚架具有占用空间小和造价成本低的优点。和造价成本低的优点。和造价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护棚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设备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护棚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的煤矿巷道均为矩形结构并采用一边掘进一边支护的人工作业方法,该项工作需要大量施工人员暴露在粉尘、热害、噪音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恶劣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这种人工作业的方式安装过程繁琐,施工安全性差,极易导致例如尘肺病等各类职业病的发生。此外,矩形巷道的支护工作普遍仍采用着锚杆支护的方式,这种工艺为自动化转型带来较大的难度,是制约着煤炭自动化开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提升采掘支护的自动化水平,国内外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均对巷道支护的自动化装备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相关技术中的支护装置结构复杂,不仅在巷道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造价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护棚架,该支护棚架具有占用空间小和造价成本低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包括:顶梁,所述顶梁适于与巷道的顶部相抵;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可伸展和收缩,所述第二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可伸展和收缩,所述顶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顶梁与巷道的顶部相抵,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利用可以伸展或者收缩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从而调节顶梁与巷道顶部的距离,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能够适配巷道的高度,进而对巷道起到支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的结构简单且无需额外的支护设备辅助,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占用空间小,且造价成本低。
[0007]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具有占用空间小和造价成本低的优点。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上支柱、第一下支柱和第一锁止组件,所述第一上支柱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上支柱和所述第一下支柱中的一者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配合在所述第一上支柱和所述第一下支柱中的另一者内,所述第一锁止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上支柱与所述第一下支柱。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支柱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上支柱内,所述第一上支柱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孔,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插接件的至少部分可滑动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的
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中的一者配合。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一操控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操控杆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所述第一操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操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滑动地设在第一导向槽中,且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二上支柱、第二下支柱和第二锁止组件,所述第二上支柱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上支柱和所述第二下支柱中的一者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配合在所述第二上支柱和所述第二下支柱中的另一者内,所述第二锁止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上支柱与所述第二下支柱。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支柱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限定出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锁止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上支柱内,所述第二上支柱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接件的至少部分可滑动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中,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孔中的一者配合。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二操控杆、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操控杆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中,所述第二操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操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相连,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滑动地设在第二导向槽中,且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棚架进一步包括:第一肩梁和第二肩梁,所述第一肩梁的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肩梁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肩梁的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肩梁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相连。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棚架进一步包括:第一接梆板和第二接梆板,所述第一接梆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一接梆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接梆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二接梆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梁的横截面尺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上支柱和第二上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下支柱和第二下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支护棚架100;
[0022]顶梁1;第一端11;第二端12;
[0023]第一支撑件2;第一上支柱21;第一插接孔211;第一下支柱22;第一壳体221;第一安装腔2210;第一通孔2211;第一锁止组件23;第一插接件231;第一操控杆232;第一连接块233;第一弹性件234;
[0024]第二支撑件3;第二上支柱31;第二插接孔311;第二下支柱32;第二壳体321;第二通孔3211;第二安装腔3210;第二锁止组件33;第二插接件331;第二操控杆332;第二连接块333;第二弹性件334;
[0025]第一肩梁41;第二肩梁42;第一接梆板51;第二接梆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护棚架100。
[0028]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所述顶梁适于与巷道的顶部相抵;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可伸展和收缩,所述第二支撑件沿上下方向可伸展和收缩,所述顶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所述顶梁与巷道的顶部相抵,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上支柱、第一下支柱和第一锁止组件,所述第一上支柱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上支柱和所述第一下支柱中的一者沿上下方向可滑动的配合在所述第一上支柱和所述第一下支柱中的另一者内,所述第一锁止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上支柱与所述第一下支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柱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上支柱内,所述第一上支柱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孔,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插接件的至少部分可滑动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孔中的一者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一操控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操控杆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所述第一操控杆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操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插接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滑动地设在第一导向槽中,且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二上支柱、第二下支柱和第二锁止组件,所述第二上支柱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晗王梁王振杜学飞曹云廖静平冯禹王洪磊赵建刘少权赵嘉宇孟建新杨晓辉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