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00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包括垫板和顶棚,所述垫板上相对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且垫板通过螺纹孔和螺栓与隧道洞口外壁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洞口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隧道口的上方掉落碎石时,倾斜设置的顶棚、顶棚顶部的弧面配合挡板的阻挡,使得撞击在顶棚上的小块随时向路面四周和山体方向溅射,使得石块几乎不会溅射到路面上,同时通过内杆在固定内的滑动,与填充液对推块的反向推动,进行顶棚震动的缓冲,并在顶棚下移使,使得大块碎石沿着顶棚的弧面向路面两侧滑落,随后填充液推动内杆复位,本装置不容易造成装置连接连接件的松动,减少了装置的维护频率,从而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从而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从而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洞口防护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山区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时需要修建众多的隧道和桥梁,因此隧道和桥梁就成为克服线路中高程障碍与深谷沟壑的重要交通建筑结构。当隧道穿越山体时,其洞口往往要设置在山体的坡面上,并且成为唯一外露的结构。由于受到风化剥蚀等作用,山体坡面的岩体通常会发生随机的坍塌和滑落而形成危岩落石。尤其是在隧道洞口,山体坡面滚落的落石会危及运行的车辆和人员安全,为避免坡面危岩落石对隧道洞口运行车辆和人员造成的伤害,通常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其加以防护。
[0003]如公开号为CN212714608U一种用于山岭隧道洞口的防护棚,包括防护棚骨架和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棚骨架上部用于拦截碎石的拦截装置,拦截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若干层大网格形的第一拦截网和若干层小网格形的第二拦截网,防护棚骨架的四个侧面均焊接有交叉状的加强骨架,解决现有隧道洞口防护棚存在的使用以及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0004]该专利中通过顶部的拦截网进行碎石的拦截,使得碎石堆积在连接网上,随着碎石的堆积,容易造成拦截网的损坏,且碎石与拦截网撞击时,会使得底部支撑架产生剧烈震动,随着装置的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装置连接件的松动,进而增加了装置的维护频率,从而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具有降低装置使用成本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包括垫板和顶棚,所述垫板上相对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且垫板通过螺纹孔和螺栓与隧道洞口外壁相固定,所述顶棚设于垫板远离隧道洞口的一侧,所述顶棚与垫板相接触,所述顶棚的下方设有预埋板,且预埋板与顶棚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棚倾斜设置,且顶棚的顶侧为弧面设置,所述顶棚远离垫板的一端套设有挡板,且挡板与顶棚一体浇筑制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顶棚配合顶棚顶部的弧面设置,使得撞击在顶棚上的石块向路面四周和山体方向溅射,使得石块几乎不会溅射到路面上。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固定筒,所述预埋板内开设有储液槽,且储液槽内与若干固定筒内均填充有填充液,所述固定筒的外侧连通装设有注液接头,若干所述固定筒通过螺栓相对固定装设于预埋板的顶侧,且固定筒的内部与储液槽的内部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固定筒的顶端开口内滑动穿设有内
杆,且内杆的顶部贯穿顶棚并与顶棚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筒内滑动装设有推块,且推块与对应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块的外周壁上装设有密封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界管道配合注液接头控制储液槽内的液体含量,进而可控制内杆在固定筒内的长度,使得装置的高度可根据路面地基的下降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方便了装置的使用。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棚的顶侧设有若干弧形条,且每个弧形条均与对应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与顶棚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顶棚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底端与分别与固定筒相接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抵消顶棚的重量,使得固定筒内不会由于顶棚的重量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并通过弧形条进行内杆与顶棚之间的限位,使得内杆不会由顶棚内滑出。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埋板的顶侧对应若干固定筒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通孔,且每个通孔的内部均与储液槽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管滑动穿设于对应的通孔内,所述连接管位于对应固定筒内的部分与对应的固定筒固定连接,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储存槽,且储存槽内装设有密封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存槽将密封环限位固定在通孔的内壁上,并通过密封环封堵连接管与通孔内壁之间的缝隙,方便了固定筒和内杆的更换。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7]1.隧道口的上方掉落碎石时,倾斜设置的顶棚、顶棚顶部的弧面配合挡板的阻挡,使得撞击在顶棚上的小块随时向路面四周和山体方向溅射,使得石块几乎不会溅射到路面上,同时通过内杆在固定内的滑动,与填充液对推块的反向推动,进行顶棚震动的缓冲,并在顶棚下移使,使得大块碎石沿着顶棚的弧面向路面两侧滑落,随后填充液推动内杆复位,本装置不容易造成装置连接件的松动,减少了装置的维护频率,从而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
[0018]2.通过外界管道配合注液接头控制储液槽内的液体含量,进而可控制内杆在固定筒内的长度,使得装置的高度可根据路面地基的下降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方便了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施例固定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施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垫板;2、顶棚;3、预埋板;4、连接组件;41、储液槽;42、固定筒;43、连接管;44、注液接头;45、内杆;46、推块;47、密封圈;48、弧形条;49、通孔;410、储存槽;411、密封环;412、弹簧;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包括垫板1和顶棚2,垫板1上相对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且垫板1通过螺纹孔和螺栓与隧道洞口外壁相固定,顶棚2设于垫板1远离隧道洞口的一侧,顶棚2与垫板1相接触,顶棚2的下方设有预埋板3,顶棚2的顶侧向洞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顶棚2的顶侧为弧面设置,顶棚2远离垫板1的一端套设有挡板5,且挡板5与顶棚2一体浇筑制成。倾斜设置的顶棚2配合顶棚2顶部的弧面设置,使得撞击在顶棚2上的石块向路面四周和山体方向溅射,且预埋板3的设置增强了固定筒42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6]预埋板3与顶棚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相连接。连接组件4包括若干固定筒42,预埋板3内开设有储液槽41,且储液槽41内与若干固定筒42内均填充有填充液,固定筒42的外侧连通装设有注液接头44,所述注液接头44通过阀门与外界注液装置的管道相连,此为常见现有技术,若干固定筒42通过螺栓相对固定装设于预埋板3的顶侧,且固定筒42的内部与储液槽41的内部通过连接管43相连通,固定筒42的顶端开口内滑动穿设有内杆45,且内杆45的顶部贯穿顶棚2并与顶棚2滑动连接,固定筒42内滑动装设有推块46,且推块46与对应内杆45的底端固定连接,推块46的外周壁上装设有封堵推块46与对应固定筒42内壁之间缝隙的密封圈47,顶棚2的顶侧设有若干弧形条48,且每个弧形条48均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包括垫板(1)和顶棚(2),所述垫板(1)上相对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且垫板(1)通过螺纹孔和螺栓与隧道洞口外壁相固定,所述顶棚(2)设于垫板(1)远离隧道洞口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与垫板(1)相接触,所述顶棚(2)的下方设有预埋板(3),且预埋板(3)与顶棚(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倾斜设置,且顶棚(2)的顶侧为弧面设置,所述顶棚(2)远离垫板(1)的一端套设有挡板(5),且挡板(5)与顶棚(2)一体浇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的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若干固定筒(42),所述预埋板(3)内开设有储液槽(41),且储液槽(41)内与若干固定筒(42)内均填充有填充液,所述固定筒(42)的外侧连通装设有注液接头(44),若干所述固定筒(42)通过螺栓相对固定装设于预埋板(3)的顶侧,且固定筒(42)的内部与储液槽(41)的内部通过连接管(43)相连通,所述固定筒(42)的顶端开口内滑动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孝平张海林张杰志
申请(专利权)人:清江中和建设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