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和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畅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和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为了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影响引流,因此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装置,在现有的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中,还没有一种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还都是采用人工手动挤压的方式来保持通畅,因用力不均匀,较高频次的挤压导致操作人员手指的酸痛、疲劳,挤压效果不佳,经常出现挤压不及时导致管路堵塞,影响了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引流管处于气动作用力挤压状态的技术特征,对对还都是采用人工手动挤压的方式来保持通畅、因用力不均匀,较高频次的挤压导致操作人员手指的酸痛、疲劳、挤压效果不佳经常出现挤压不及时导致管路堵塞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对引流管进行托接的托座(92)、用于对引流管进行挤压的膨胀按压装置(91)、设置在托座(92)和膨胀按压装置(91)上的分离架座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使引流管处于气动作用力挤压状态的方式把托座(92)、膨胀按压装置(91)和分离架座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引流管单面产生下压作用力的方式把膨胀按压装置(91)与托座(92)和分离架座装置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其特征是:分离架座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座(1)、第二条座(2)、贯串螺栓(3)、内螺母(4)和外螺母(5),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分离架座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挤压板(6)、第二挤压板(7)和扭力簧(93),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分离架座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涨移装置(8)和挤压滚珠(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条座(1)和第二条座(2)之间分别设置有贯串螺栓(3),在贯串螺栓(3)与第一条座(1)和第二条座(2)之间分别设置有内螺母(4)和外螺母(5)并且在第一条座(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挤压板(6)、涨移装置(8)、挤压滚珠(9)和膨胀按压装置(91),在第二条座(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挤压板(7)、涨移装置(8)、挤压滚珠(9)和托座(92)并且在第一挤压板(6)和第一条座(1)之间、第二挤压板(7)与第二条座(2)之间分别设置有扭力簧(93),第一挤压板(6)设置为与第二挤压板(7)相对应分布并且膨胀按压装置(91)设置为与托座(92)相对应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引流管的通畅装置,其特征是:膨胀按压装置(91)设置为包含有座部(10)、第二气囊部(30)、杆头部(40)、第二充气阀门部(50)和第二放气阀门部(60)并且在座部(10)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容纳孔体(20),第二容纳孔体(20)设置为与第二气囊部(30)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气囊部(30)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杆头部(40)的内端头联接,第二气囊部(30)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容纳孔体(20)的底壁联接并且第二充气阀门部(50)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放气阀门部(60)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气管与第二气囊部(30)连通式联接,第二充气阀门部(50)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通过气管与高压气体源连通式联接并且第二充气阀门部(50)的壳体和第二放气阀门部(60)的壳体分别设置为与座部(10)联接,座部(10)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条座(1)联接并且杆头部(40)设置为与托座(92)相对应分布,座部(10)设置为块状体并且第二气囊部(30)设置为柱形囊状体,杆头部(40)设置为橡胶柱状体并且第二容纳孔体(20)设置为盲孔体,第二充气阀门部(50)和第二放气阀门部(60)分别设置为电动阀门并且第二充气阀门部(50)的控制端口部和第二放气阀门部(60)的控制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PLC控制器联接,或,托座(92)设置为内侧面部具有凹槽体的块状体并且托座(9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条座(2)联接,托座(92)的凹槽体设置为与膨胀按压装置(91)相对应分布,或,第一条座(1)和第二条座(2)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条部(11)、外凸台部(12)、侧耳座部(13)、端耳座部(14)和中间凸台部(18)并且在条部(11)的一端头设置有透漏窗口体(16),在条部(11)的另一端头设置有通孔体(17)并且在外凸台部(12)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15),在中间凸台部(18)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一容纳孔体(19)并且条部(11)的内端
端面端头部设置为与外凸台部(12)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条部(11)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中间凸台部(18)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条部(11)的侧面端头部设置为与侧耳座部(13)联接并且条部(1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端耳座部(14)联接,侧耳座部(13)设置为与贯串螺栓(3)套装式联接并且侧耳座部(13)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螺母(4)接触式联接,侧耳座部(13)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螺母(5)接触式联接并且端耳座部(14)设置为与扭力簧(93)接触式联接,位于第一条座(1)上的端耳座部(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挤压板(6)联接并且位于第二条座(2)上的端耳座部(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挤压板(7)联接,透漏窗口体(16)设置为与涨移装置(8)联接并且第一容纳孔体(19)设置为与挤压滚珠(9)联接,位于第一条座(1)上的条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膨胀按压装置(91)联接并且位于第二条座(2)上的条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托座(92)联接,条部(11)、外凸台部(12)和中间凸台部(18)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侧耳座部(13)设置为具有贯串孔体的块状体,侧耳座部(13)的贯串孔体设置为与贯串螺栓(3)联接,端耳座部(14)设置为双板耳座,容纳槽体(15)设置为S字形槽状体并且透漏窗口体(16)设置为呈纵向分布的矩形孔状体,通孔体(17)设置为呈横向分布的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容纳孔体(19)设置为C字形槽状体,位于第一条座(1)上的通孔体(17)设置为与位于第二条座(2)上的涨移装置(8)相对应分布并且位于第二条座(2)上的通孔体(17)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条座(1)上的涨移装置(8)相对应分布,或,贯串螺栓(3)设置为光柱螺栓并且贯串螺栓(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条座(1)和第二条座(2)贯串式联接,贯串螺栓(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螺母(4)和外螺母(5)螺纹式联接,或,内螺母(4)和外螺母(5)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内螺母(4)的内端端面部和外螺母(5)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条座(1)和第二条座(2)接触式联接,内螺母(4)和外螺母(5)分别设置为与贯串螺栓(3)螺纹式联接,或,第一挤压板(6)设置为竖部内端端面部具有C字形凸起体的L字形块状体并且第一挤压板(6)的横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条座(1)联接,第一挤压板(6)的横部设置为与扭力簧(93)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挤压板(6)的竖部设置为与第二挤压板(7)相对应分布,或,第二挤压板(7)设置为竖部内端端面部具有U字形凹槽体的L字形块状体并且第二挤压板(7)的横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条座(2)联接,第二挤压板(7)的横部设置为与扭力簧(93)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挤压板(7)的竖部设置为与第一挤压板(6)相对应分布,或,其中一个扭力簧(93)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挤压板(6)和第一条座(1)之间的销轴套装式联接并且其中另一个扭力簧(93)设置为与位于第二挤压板(7)和第二条座(2)之间的销轴套装式联接,其中一个扭力簧(93)的第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挤压板(6)接触式联接并且其中一个扭力簧(93)的第二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条座(1)接触式联接,其中另一个扭力簧(93)的第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挤压板(7)接触...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