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91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刹车片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成粉,对刹车片的摩擦层原料和隔热层原料进行成粉处理,并将所得摩擦层粉料和隔热层粉料分开预存。步骤二、将摩擦层粉料导入模具热压成型,冷却后,在模具中的摩擦层上均匀布置隔热层粉料,然后二次热压形成摩擦片。步骤三、钢背涂胶,将表面硬化处理后的钢背放置在涂胶机上进行涂胶。本发明专利技术既通过提高隔热层的纯度进而加强其隔热效果,还对摩擦层进行多次热压,提高了摩擦层的耐磨性能。通过对钢背涂胶过程及器械改进,能够在钢背上形成均匀胶层,为粗胚成型中的隔热层与钢背的粘合提供良好的准备。好的准备。好的准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刹车片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制动器械主要包括鼓式刹车和碟式刹车,其中鼓刹因抗热衰能力差、安全性低、刹车力度不足等原因已经逐渐被淘汰。碟式刹车也叫盘刹,是由一个与车轮相连的刹车圆盘和圆盘边缘的刹车卡钳组成。刹车时,液压油推动卡钳内的柱塞进而推动刹车片使之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制动效果。
[0003]刹车过程中,刹车片因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此热量通过柱塞传给缸内的液压油导致油变质,刹车片结构除了钢背和摩擦片还要粘接隔热层。刹车时摩擦片被挤压在刹车盘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由于摩擦作用,摩擦片会逐渐被磨损,以通过耗损的方式,实现刹车效果。
[0004]现有的刹车片生产技术中,刹车片的摩擦片与隔热层通常一体成型,造成隔热层内隔热材料纯度不够进而影响隔热效果。此外由于摩擦片的特殊工况,隔热层与钢背粘接处经常受到较大的剪力,因此对钢背的涂胶需要严格把控,现有技术采用的涂胶方式虽然大多可以提高涂胶的效率,但由于碟刹刹车片多为弧形,因此存在着难以均匀布胶且涂胶胶层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如何提高刹车片的耐磨和隔热的性能。
[0006](2)如何解决对刹车片的钢背涂胶过程中存在的涂胶不均匀以及胶体涂层厚度过薄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成粉,对刹车片的摩擦层原料和隔热层原料进行成粉处理,并将所得摩擦层粉料和隔热层粉料分开预存。
[0009]步骤二、将摩擦层粉料导入模具热压成型,冷却后,在模具中的摩擦层上均匀布置隔热层粉料,然后二次热压形成摩擦片。
[0010]步骤三、钢背涂胶,将表面硬化处理后的钢背放置在涂胶机上进行涂胶,具体为:根据钢背的凹边弧线的曲率半径,驱动师伺服电机调整支撑组件的位置,利用支撑组件对钢背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电推杆调整涂胶泵的初始位置,打开涂胶泵,同时驱动电动机,对钢背的一面进行均匀涂胶。
[0011]步骤四、粗胚成型,将摩擦片的隔热层与钢背的涂胶面粘合并再次热压处理形成刹车片粗胚。
[0012]步骤五、对刹车片粗胚进行6

8h时效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60

200℃,待自然冷
却后,对刹车片上的毛边进行磨削处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的成分处理,具体为:
[0014]利用破碎机分别将摩擦层原料和隔热层原料打碎成粗料。
[0015]利用研磨机将摩擦层粗料研磨至颗粒平均粒度为8

10μm粉末。
[0016]另启一台研磨机将隔热层粗料研磨至颗粒平均粒度为10

15μm粉末。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涂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通电动推杆连接有承接梁。
[0018]所述承接梁上滑动安装有涂胶机构,所述电动机的下端通过传动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滑动设有用于放置钢背的支撑组件,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不同弧度的刹车片钢背进行均匀涂胶,为粗胚成型步骤中隔热层与钢背的粘合提供更好的准备工作。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下端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驱动锥齿轮,且所述驱动锥齿轮的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重合,所述驱动锥齿轮的侧端啮合有多个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壳体的侧壁固定设有与所述丝杆平行的滑轨。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调节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不仅能在涂胶过程中,实现支撑组件及所置钢背的位置变化,还可在涂胶前根据不同钢背弧度,预设支撑组件及所置钢背的位置变化路线。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丝杆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块之间还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动夹持块,所述滑块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定夹持块。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支撑组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可以夹持的方式对不同宽度的钢背进行固定支撑。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夹持块靠近所述定夹持块的一侧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设有两个滚轮,且两个所述滚轮关于所述丝杆所在的竖直平面镜像对称。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夹持位置对中的结构,保证了钢背在涂胶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路线的弧度与钢背自身弧度匹配,为均匀涂胶做好预设准备。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接梁的侧壁沿梁长方向开有滑槽,所述涂胶机构包括与所述承接梁沿梁长方向滑动连接的涂胶泵和齿条,所述齿条嵌入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夹持所述涂胶泵的限位夹。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涂胶机构的具体结构,实现涂胶过程中对涂胶泵的位置调节,便于姿态均匀涂胶。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复位齿轮和单齿齿轮,且所述复位齿轮和所述单齿齿轮的齿牙上下相对应,在所述电动推杆收缩状态下,所述齿条与所述复位齿轮啮合。在所述电动推杆伸长状态下,所述齿条与所述单齿齿轮啮合。
[00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实现涂胶泵位置调节功能的一种具体结构,实现涂胶过程中对涂胶泵位置的间歇式调整。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轨的下端安装有脚轮,所述脚轮的轮面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贴合。
[00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对调节机构进行辅助支撑的结构,并且可以在实现支撑作用的同时,不对调节机构的运动产生影响。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过了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成分、摩擦片成型、钢背涂胶、粗胚成型和粗胚热处理的步骤。在摩擦层初步成型后加入隔热层粉料二次热压,既通过提高隔热层的纯度进而加强其隔热效果,还对摩擦层进行多次热压,提高了摩擦层的耐磨性能。通过对钢背涂胶过程及器械改进,能够在钢背上形成均匀胶层,为粗胚成型中的隔热层与钢背的粘合提供良好的准备,也提高了刹车片的整体质量。
[0033](2)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涂胶机,调节机构可随传动轴的转动,并对调节机构上的放置钢背的支撑组件进行位置调整,随着调节机构的转动,钢背相对于涂胶机构的位置发生弧线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成粉,对刹车片的摩擦层原料和隔热层原料进行成粉处理,并将所得摩擦层粉料和隔热层粉料分开预存;步骤二、将摩擦层粉料导入模具热压成型,冷却后,在模具中的摩擦层上均匀布置隔热层粉料,然后二次热压形成摩擦片;步骤三、钢背涂胶,将表面硬化处理后的钢背放置在涂胶机上进行涂胶,具体为:根据钢背的凹边弧线的曲率半径,驱动师伺服电机(802)调整支撑组件(9)的位置,利用支撑组件(9)对钢背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电推杆(4)调整涂胶泵(601)的初始位置,打开涂胶泵(601),同时驱动电动机(3),对钢背的一面进行均匀涂胶;步骤四、粗胚成型,将摩擦片的隔热层与钢背的涂胶面粘合并再次热压处理形成刹车片粗胚;步骤五、对刹车片粗胚进行6

8h时效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60

200℃,待自然冷却后,对刹车片上的毛边进行磨削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成分处理,具体为:利用破碎机分别将摩擦层原料和隔热层原料打碎成粗料;利用研磨机将摩擦层粗料研磨至颗粒平均粒度为8

10μm粉末;另启一台研磨机将隔热层粗料研磨至颗粒平均粒度为10

15μm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安装有电动机(3),所述支撑架(2)的下端通电动推杆(4)连接有承接梁(5);所述承接梁(5)上滑动安装有涂胶机构(6),所述电动机(3)的下端通过传动轴(7)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上滑动设有用于放置钢背(10)的支撑组件(9),所述调节机构(8)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9)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隔热刹车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与所述传动轴(7)下端固定连接的壳体(801),所述壳体(80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802),所述壳体(801)内设有与所述伺服电机(802)传动连接的驱动锥齿轮(803),且所述驱动锥齿轮(803)的轴线与所述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蔡晓洋俞勇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耐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