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动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64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弱动气缸,涉及到气动元件技术领域,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一侧部通过第一耐温机构安装有后盖,所述缸筒的另一侧部通过第二耐温机构安装有前盖,所述前盖远离所述缸筒的侧部通过导向机构安装有防尘盖板,所述缸筒的顶部安装有阀块,所述阀块的侧部安装有两个铝气管,两个所述铝气管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铝气管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耐温机构,所述后盖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采用了耐低温性能更为优异的密封圈,既满足低温的性能,也满足此密封圈在气缸中发挥的功效,从而在极寒低温等环境下进行使用时,减少出现气缸的气体泄漏丶爬行等情况,保证高铁门能够正常的开门或关门,保障列车的运行与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动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元件
,特别涉及弱动气缸。

技术介绍

[0002]弱动气缸是通过活塞增加气压,然后气压传动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构直线往复运动,具体过程是无杆腔输入压缩空气,有杆腔排气,气缸两腔的压力差,作用在活塞上所形成的力,推动活塞运动,使活塞杆伸出;当有杆腔进气,无杆腔排气时,使活塞杆缩回,若有杆腔和无杆腔交替进气和排气,活塞就能做往复直线运动,运用双活塞的动作方式,活塞增加一个活动活塞,通过两边更小的气孔,来减缓内活塞的进去和排气的压力差,起到了两边缓冲的功能。
[0003]现阶段高铁门系统使用的弱动气缸需运用于极寒低温(

41℃)等环境下,传统的弱动气缸在低温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体泄漏、爬行等情况,使用一段时间后,开关门时缓冲时间不一致,需要经常调整缓冲,严重时会无法正常的开门或关门,影响列车的运行与安全,为此本申请公开了弱动气缸来满足人们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弱动气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弱动气缸,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一侧部通过第一耐温机构安装有后盖,所述缸筒的另一侧部通过第二耐温机构安装有前盖,所述前盖远离所述缸筒的侧部通过导向机构安装有防尘盖板,所述缸筒的顶部安装有阀块,所述阀块的侧部安装有两个铝气管,两个所述铝气管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铝气管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耐温机构,所述后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缸筒、所述铝气管连通,所述前盖和所述阀块上均安装有两个调压阀和进出口接头接口,位于所述阀块上的所述进出口接头接口与两个所述铝气管连通,位于所述前盖上的所述进出口接头接口与所述缸筒连通,所述缸筒内滑动安装有内活塞筒,所述内活塞筒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活塞前盖和活塞后盖,所述活塞前盖靠近所述内活塞筒的侧部和圆周侧部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活塞后盖远离所述内活塞筒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内活塞筒通过两个第四耐温机构与所述缸筒的内壁配合安装,两个所述第四耐温机构分别靠近所述活塞后盖和所述活塞前盖,所述内活塞筒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内活塞筒的一端安装有内活塞,所述内活塞上安装有第一轴心圈和第一活塞圈,所述第一轴心圈、所述第一活塞圈与所述内活塞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活塞前盖、所述前盖和所述防尘盖板。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的孔径为.mm。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耐温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一管壁圈,所述第二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和所述第一管壁圈沿着所述缸筒至所述后盖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后盖的侧部安装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延伸至所述缸筒内,所
述第一管壁圈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一缓冲圈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侧部,所述第二缓冲圈安装于所述第一缓冲圈的侧部,所述第一管壁圈与所述缸筒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耐温机构包括第二管壁圈、第三缓冲圈,所述前盖的侧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缸筒内,所述第二管壁圈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三缓冲圈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所述缸筒的侧部,所述第二管壁圈的侧部与所述缸筒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耐温机构包括两个第三管壁圈,两个所述第三管壁圈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铝气管的端部,两个所述第三管壁圈用于密封两个所述铝气管、所述阀块或两个所述铝气管、所述后盖。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管壁圈、所述第三缓冲圈、所述第三管壁圈、所述第二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和所述第一管壁圈的形状均为O形,所述第二管壁圈、所述第三缓冲圈、所述第三管壁圈、所述第二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和所述第一管壁圈均为氢化丁腈橡胶圈,所述第二管壁圈、所述第三缓冲圈、所述第三管壁圈、所述第二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和所述第一管壁圈上均设置有凹陷。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的铜套,所述铜套的侧部安装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与所述防尘盖板配合安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铜套和所述防尘圈,所述铜套为石墨铜套。
[0012]优选的,所述第四耐温机构包括第二活塞圈和第二轴心圈,所述第二活塞圈和所述第二轴心圈均套接于所述内活塞筒上,所述第二活塞圈、所述第二轴心圈与所述缸筒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活塞圈和所述第一活塞圈为聚四氟乙烯圈,所述第二轴心圈和所述第一轴心圈为氟素橡胶圈。
[0013]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本技术结构合理,采用了耐低温性能更为优异的密封圈,既满足低温的性能,也满足此密封圈在气缸中发挥的功效,从而在极寒低温等环境下进行使用时,减少出现气缸的气体泄漏丶爬行等情况,保证高铁门能够正常的开门或关门,保障列车的运行与安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立体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杆收缩时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杆伸出时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后盖和活塞前盖的立体图。
[0020]图中:1、防尘盖板;2、防尘圈;3、调压阀;4、铜套;5、前盖;6、管壁圈;7、缓冲圈;8、缸筒;9、阀块;10、管壁圈;11、铝气管;12、缓冲圈13、缓冲圈;14、管壁圈;15、后盖;16、活塞杆;17、活塞前盖;18、活塞圈;19、轴心圈;20、内活塞;21、轴心圈;22、活塞圈;23、内活塞筒;24、活塞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参考图1

图4所示的弱动气缸,包括缸筒8,缸筒8的一侧部通过第一耐温机构安装有后盖15,缸筒8的另一侧部通过第二耐温机构安装有前盖5,前盖5远离缸筒8的侧部通过导向机构安装有防尘盖板1,缸筒8的顶部安装有阀块9,阀块9的侧部安装有两个铝气管11,两个铝气管11与后盖15连接,铝气管1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耐温机构,后盖15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缸筒8、铝气管11连通,前盖5和阀块9上均安装有两个调压阀3和进出口接头接口,位于阀块9上的进出口接头接口与两个铝气管11连通,位于前盖5上的进出口接头接口与缸筒8连通,缸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弱动气缸,包括缸筒(8),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8)的一侧部通过第一耐温机构安装有后盖(15),所述缸筒(8)的另一侧部通过第二耐温机构安装有前盖(5),所述前盖(5)远离所述缸筒(8)的侧部通过导向机构安装有防尘盖板(1),所述缸筒(8)的顶部安装有阀块(9),所述阀块(9)的侧部安装有两个铝气管(11),两个所述铝气管(11)与所述后盖(15)连接,所述铝气管(1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耐温机构,所述后盖(15)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缸筒(8)、所述铝气管(11)连通,所述前盖(5)和所述阀块(9)上均安装有两个调压阀(3)和进出口接头接口,位于所述阀块(9)上的所述进出口接头接口与两个所述铝气管(11)连通,位于所述前盖(5)上的所述进出口接头接口与所述缸筒(8)连通,所述缸筒(8)内滑动安装有内活塞筒(23),所述内活塞筒(2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活塞前盖(17)和活塞后盖(24),所述活塞前盖(17)靠近所述内活塞筒(23)的侧部和圆周侧部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活塞后盖(24)远离所述内活塞筒(23)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内活塞筒(23)通过两个第四耐温机构与所述缸筒(8)的内壁配合安装,两个所述第四耐温机构分别靠近所述活塞后盖(24)和所述活塞前盖(17),所述内活塞筒(23)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杆(16),所述活塞杆(16)位于所述内活塞筒(23)的一端安装有内活塞(20),所述内活塞(20)上安装有第一轴心圈(21)和第一活塞圈(22),所述第一轴心圈(21)、所述第一活塞圈(22)与所述内活塞筒(2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16)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活塞前盖(17)、所述前盖(5)和所述防尘盖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的孔径为0.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温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圈(13)、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一管壁圈(14),所述第二缓冲圈(12)、所述第一缓冲圈(13)和所述第一管壁圈(14)沿着所述缸筒(8)至所述后盖(15)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后盖(15)的侧部安装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延伸至所述缸筒(8)内,所述第一管壁圈(14)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一缓冲圈(13)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派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