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道钉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58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道钉灯,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透明盖板,所述壳体本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本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相交设置;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灯光组件与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面相对设置;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灯光组件电连接。通过使透明盖板的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壳体本体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相交设置,从而灯光组件可通过透明盖板的第一面向外界射出与路面近似平行的光线,使得光线亮度能很好地适应不同距离的车辆行驶需要。的车辆行驶需要。的车辆行驶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及道钉灯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道钉灯。

技术介绍

[0002]道钉又叫突起路标,作为一种交通安防标志中应用最广泛的轮廓标,主要安装在道路的标线中间或双黄线中间的,具有发光或反光功能,对机动车驾驶员起引导或示警作用。现有道钉主要包括反光道钉和发光道钉两种,其中的发光道钉由于部分具有灯的功能,因此也叫做道钉灯。目前市面上大多的发光道钉发光角度设计不够合理,往往车辆在远距离行驶时驾驶人所接收的光线不够强,因此无法实现远程强光指示或示警效果,而随着光源靠近,光线又变得过于刺眼,容易产生眩光对人眼造成光冲击,造成车辆驾驶员或行人短暂性视觉暂失并诱发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无法满足道路安全保障的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道钉灯,可使光线亮度能很好地适应不同距离的车辆行驶需要,从而能很好实现灯光指示和示警效果,满足道路安全保障的功能要求。
[0004]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透明盖板,所述壳体本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本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相交设置;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灯光组件与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面相对设置;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灯光组件电连接。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通过使透明盖板的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壳体本体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相交设置,并将灯光组件的光源与透明盖板的第一面相对设置,由此发光装置能够向外界射出与路面近似平行的光线,使得车辆在远距离行驶时驾驶人视线与发光装置的发光面平齐,接收光线明亮,从而能很好实现远程强光指示和示警效果,而随着光源靠近,由于视角变化,光线变得柔和,使得人眼的舒适度提高,能平稳通过,减小意外发生。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接收组件,所述信号接收组件设置所述壳体组件上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信号接收组件与所述透明盖板相对设置,所述信号接收组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组件用于接收环境信号并连接外部的上位机。我国正大力推进“智慧路灯+车路协同”的智慧道路建设,智慧路灯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支持融合智能传感、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能实时感知城市道路中的车、人、物变化情况,通过在发光装置中置入信号接收组件,使得道钉灯能够接收周侧智慧路灯发射的5G通信信号实现与外部上位机的点对点连接,上位机可通过远程控制道钉灯发出灯光变化辅助车辆做出驾驶决策,有利于实现自动驾驶上信息的低延时、行驶的高安全。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壳体本
体中轴线的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壳体本体周壁的一侧的水平高度,所述斜面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通过形成顶部隆起的壳体结构,使得下雨时雨水容易自壳体外表面滑落,不易积聚,避免影响光线效果,此外灯光组件还能够设置在壳体内侧被隆起的顶部加强保护而同时光线不受遮挡。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包括竖板和横板,所述竖板设置在所述横板上且位于所述横板靠近所述壳体本体中轴线的一侧,所述竖板上形成所述第一面,所述信号接收组件与所述横板相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灯光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侧时能通过透明盖板的竖板向周边发射光线不被阻挡,同时还便于信号接收组件经透明盖板的横板接收信号,且接收角度更大,有利于保障信号稳定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朝向所述灯光组件的一侧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透明盖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灯光组件相适配,所述灯光组件与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面相对设置。通过在壳体本体内侧形成第一凹槽,有利于对灯光组件进行限位,使得灯光组件能轻松与透明盖板的第一面对应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包括盖体和底壳,所述盖体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且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通过设置盖体和底壳围合形成安装腔可对其内部设置的灯光组件、控制主板和信号接收组件等零部件起到支撑、容纳、透光、保护和抗压的作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灯光组件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柱,所述信号接收组件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多个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柱相适配,所述盖体和所述信号接收组件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灯光组件相适配。通过在盖体和信号接收组件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多个第一螺纹孔柱和第一螺纹通孔,使得壳体和灯光组件能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操作便捷,安装可靠,并方便对信号接收组件定位,使信号接收组件与透明盖板相对确保信号接收效果,同时盖体和信号接收组件围合形成容置腔对灯光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灯体组件轻松与透明盖板对应设置,同时避免灯光组件摆动,使得光源能稳定发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灯光组件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柱,所述底壳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二螺纹孔柱相适配的多个第二螺纹通孔。通过在盖体和底壳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多个第二螺纹孔柱和第二螺纹通孔,通过螺丝实现壳体和盖体的稳定连接,安装可靠。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灯光组件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柱,所述控制主板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二螺纹孔柱相适配的多个第三螺纹通孔。通过在控制主板上设置与第二螺纹孔柱相适配的第三螺纹通孔,螺丝能依次通过第二螺纹通孔、第三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孔柱,从而固定信号接收组件。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靠近所述灯光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控制主板相适配。通过在底壳形成凹槽结构用于安装控制主板,一方面能对控制主板进行定位,避免控制主板移动引发电线松脱,另一方面还可使控制主板与信号接收组件之间形成缓冲空间,一旦发光装置顶部受到重压,能减小控制主板被压坏的风险。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光组件包括灯体组件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灯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通过安装板
的设置,使得灯体组件能够集成并固定,方便灯体组件即可与透明盖板对应设置,安装快捷。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的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相交夹角为85
°
~90
°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两侧,所述透明盖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灯光组件包括有第一灯光组和第二灯光组,两个所述透明盖板的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灯光组和所述第二灯光组相对设置。通过在壳体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发光单元,可保证发光装置有足够的发光面积和足够的发光视角和足够的发光亮度,此外,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本体(11)和透明盖板(12),所述壳体本体(11)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本体(11)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透明盖板(12)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所述透明盖板(12)的第一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壳体本体(11)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相交设置;灯光组件(2),所述灯光组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灯光组件(2)与所述透明盖板(12)的第一面相对设置;控制主板(3),所述控制主板(3)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1)上,所述控制主板(3)与所述灯光组件(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接收组件(4),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设置所述壳体组件(1)上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与所述透明盖板(12)相对设置,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与所述控制主板(3)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用于接收环境信号并连接外部的上位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1)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壳体本体(11)中轴线的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壳体本体(11)周壁的一侧的水平高度,所述斜面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透明盖板(12)包括竖板(121)和横板(122),所述竖板(121)设置在所述横板(122)上且位于所述横板(122)靠近所述壳体本体(11)中轴线的一侧,所述竖板(121)上形成所述第一面,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与所述横板(122)相对设置;和/或所述壳体本体(11)朝向所述灯光组件(2)的一侧形成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与所述透明盖板(1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01)与所述灯光组件(2)相适配,所述灯光组件(2)与所述透明盖板(12)的第一面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1)包括盖体(111)和底壳(112),所述盖体(111)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盖体(111)设置在所述底壳(112)上且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11)靠近所述灯光组件(2)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柱(13),所述信号接收组件(4)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快水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鸣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