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2139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由丁酸梭菌种子液在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得到。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包括6~10份黄芪茎叶、0~4份麦麸、5~25份水、0.25~1.25份酵母浸膏、0.125~0.625份蛋白胨、0.5~2.5份硫酸铵、0.25~1.25份磷酸二氢钾、0.125~0.625份硫酸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中,丁酸梭菌与黄芪茎叶相互协同配合,可有效提高动物生长性能、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和肠道健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充分利用黄芪茎叶天然植物资源,提升其饲用价值,为中药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利用以及天然植物饲用替抗产品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供了有效途径。供了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植物饲用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养殖业抗生素滥用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国家大力推进养殖业“减抗、替抗、无抗”政策的实施。在健康绿色养殖的发展趋势下,饲料和养殖行业对于替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饲料原料目录》中收录了“其他可饲用天然植物”117种,其中多为药食同源的植物类中药资源。市场对中药类饲用产品的需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但中药作为饲用产品原材料,存在着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寻找资源储量大、生产成本低的中药及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势必会成为今后趋势。
[0003]黄芪自古以来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每年在黄芪药材的种植和采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茎叶资源,长久以来未得到有效利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茎叶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类、糖类等营养成分,以及黄酮类、皂苷类等功效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抑菌、抗氧化、改善胃肠道功能等生物学作用,是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但目前黄芪茎叶在动物养殖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饲用方式较为粗放,且适口性不佳,导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能够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产生丁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多种消化酶和抗氧化酶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维持动物肠道菌群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黏膜免疫,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2009年,丁酸梭菌被纳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近年来,随着饲料“减抗”、“替抗”政策的实施,丁酸梭菌成为了行业内的研究热点,已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在发酵过程中,黄芪茎叶中所含的可溶性糖类、纤维等成分可为丁酸梭菌生长及代谢提供碳源,而丁酸梭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成分又可以改善黄芪茎叶的风味和适口性,可提高黄芪茎叶作为畜禽饲料的利用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它是由丁酸梭菌种子液在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得到。
[0007]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包括6~10份黄芪茎叶和0~4份麦麸。
[0008]作为更加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原料,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还包括5~25份水、0.25~1.25份酵母浸膏、0.125~0.625份蛋白胨、0.5~2.5份硫酸铵、0.25~1.25份磷酸二氢钾、0.125~0.625份硫酸镁。
[0009]作为更加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包括7份黄芪茎叶和3份麦麸。
[0010]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原料,所述丁酸梭菌种子液的接种量为10%~30%。
[0011]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原料,所述丁酸梭菌种子液的菌浓度为106~108CFU/mL。
[0012]作为更加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原料,所述丁酸梭菌种子液的接种量为30%。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方面内容中的配比,在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丁酸梭菌种子液后进行厌氧固态发酵。
[0015]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经过高温湿热灭菌处理。
[0016]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丁酸梭菌种子液后进行除氧处理。
[0017]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厌氧固态发酵的温度为35~40℃,发酵时间为2~6d。
[0018]作为更加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厌氧固态发酵的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5d。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可用于制备调节动物免疫和肠道功能的饲料中的应用。所述的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添加量为1%~10%。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以黄芪茎叶为主要原料,利用丁酸梭菌对其进行厌氧固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丁酸梭菌产生的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成分提高了黄芪茎叶的营养价值,改善了黄芪茎叶的风味和适口性。此外,丁酸梭菌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等功能,可与黄芪茎叶相互协同配合,起到更好的生物学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可以有效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和肠道健康。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黄芪茎叶这一长期不被重视的天然植物资源,为中药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利用以及天然植物饲用替抗产品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其中A为各组小鼠从第1天到造模前一天的体重增长量,B为造模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023]图2为各组小鼠脾脏组织切片(
×
100)。
[0024]图3为各组小鼠胸腺组织切片(
×
200)。
[0025]图4为各组小鼠小肠组织切片(
×
100)。
[0026]图5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的物种组成。
[0027]图6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的物种组成。
[0028]具体实施案例
[0029]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应当注意的是,下列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菌种、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所用黄芪茎叶均采自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经55℃干燥至干。所用丁酸梭菌(ATCC 19398)购自上海保藏生物技术中心。
[0030]实施例1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
[0031]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1)丁酸梭菌种子液的制备:将活化后的丁酸梭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37℃振荡培养箱中厌氧培养24h,制备丁酸梭菌种子液,控制种子液浓度为106CFU/mL。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丁酸梭菌种子液在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其特征在于: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包括6~10份黄芪茎叶和0~4份麦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培养基还包括5~25份水、0.25~1.25份酵母浸膏、0.125~0.625份蛋白胨、0.5~2.5份硫酸铵、0.25~1.25份磷酸二氢钾、0.125~0.625份硫酸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其特征在于:丁酸梭菌种子液的接种量为10%~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酸梭菌种子液的菌浓度为106~108CFU/mL。6.一种黄芪茎叶丁酸梭菌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丁酸梭菌种子液的制备:将活化后的丁酸梭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箱中厌氧培养,制备丁酸梭菌种子液,控制种子液浓度为106~108CFU/mL;(2)发酵基质的预处理:将黄芪茎叶和麦麸分别粉碎,过筛网;(3)发酵基质的称量:按照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步骤(2)中一定量的黄芪茎叶和麦麸,混合均匀,备用;(4)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一定量的酵母浸膏、蛋白胨、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水,充分混合、溶解,再与步骤(3)中的发酵基质混合均匀,置于发酵容器内,并于高压湿热灭菌;(5)待步骤(4)中的发酵培养基冷却后,接种步骤(1)中制备好的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金廒郭盛王强雄刘海峰申珂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