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131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设置在转炉锅炉和闪速炉锅之间,第一筛分破碎单元设置在转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且第一筛分破碎单元的出料口与转炉锅炉烟灰的收集单元的一端连接;第二破碎单元设置在闪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和第二破碎单元均通过管路与烟灰汇合单元的一端连接,烟灰汇合单元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的一端连接,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的另一端与烟尘集合刮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整体密封处理取消了叉车倒运、人工吊装处理烟灰,消除了烟灰洒落及扬尘现象,节约用电量,降低了人工费用。降低了人工费用。降低了人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冶炼行业闪速炉及转炉锅炉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冶炼过程中,闪速炉、转炉锅炉及转炉球形烟道产出的烟灰经烟灰罐收集后,由叉车转运至C烟尘处理系统地面,再由人工通过电动葫芦将重2吨的烟灰罐吊运至距离地面12米高的烟灰处理系统平台,粒度小于200mm的烟灰经对辊破碎、振动筛筛分、球磨机粉碎后通过负压输送系统输送至闪速炉烟灰仓,进入闪速炉进行熔炼;粒度大于200mm的烟灰通过电动葫芦将烟灰罐吊运下来后烟灰返回转炉炉膛。烟灰在收集、转运、破碎及输送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烟灰转运过程中存在洒落、扬尘等情况,污染了地面,增加了清扫强度;烟灰通过叉车转运,部分路线占用了渣包车通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烟灰在吊装过程中,重2吨的烟灰罐起吊高度达到12米,存在起重伤害风险;现有的烟灰处理设备总额定功率达到500KW,实际运行功率达320KW,属于高耗低能设备;大量的烟灰罐摆放在C烟尘处理系统门口,影响场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方法,解决现有烟灰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烟灰洒落、扬尘、设备能耗高的问题,杜绝叉车转运、人工吊装烟灰过程中存在的交通及起重安全隐患。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所述系统设置在转炉锅炉和闪速炉锅之间,所述系统包括:
[0005]第一筛分破碎单元,用于收集的转炉锅炉的烟灰并筛分去除烟灰中超大颗粒,并对筛分后的大颗粒烟灰的进行第一次破碎;
[0006]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用于将破碎后的转炉锅炉烟灰进行汇集,并将汇集后的转炉锅炉烟灰输送给烟灰汇合单元;
[0007]第二破碎单元,用于对收集的闪速炉锅炉烟灰中的大颗粒烟灰进行第一次破碎;
[0008]烟灰汇合单元,用于将破碎后的闪速炉锅炉烟灰和转炉锅炉烟灰进行汇集,并输送给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
[0009]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用于对汇集后闪速炉锅炉烟灰和转炉锅炉烟灰进行再次破碎至设定粒径,并将破碎后烟灰收集混合进行后续处理;
[0010]其中,所述第一筛分破碎单元设置在转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且第一筛分破碎单元的出料口与所述转炉锅炉烟灰的收集单元的一端连接;
[0011]所述第二破碎单元设置在所述闪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
[0012]所述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和第二破碎单元均通过管路与所述烟灰汇合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烟灰汇合单元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的另一端与闪速炉锅的烟尘集合刮板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筛分破碎单元包括:格筛、第一烟灰罐、第一三通翻板阀和破碎机;
[0014]其中,所述转炉锅炉的出灰口与倒Y型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倒Y型连接管的下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烟灰罐连接,所述格筛以一定的倾斜角设置在所述倒Y型连接管的分叉处,且倒Y型连接管下端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翻板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翻板阀另外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灰罐和破碎机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破碎机为破碎粒度≤30mm的鄂式破碎机。
[0016]进一步,所述转炉锅炉烟灰的收集单元包括:第一刮板机、球形烟道刮板机和第一回转阀;
[0017]其中,所述第一回转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刮板机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球形烟道刮板机的一端连接。
[0018]进一步,所述第二破碎单元包括:辐射部刮板、第二三通翻板阀、第二破碎机、第二回转阀和斜坡刮板;
[0019]其中,所述辐射部刮板设置在闪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且所述辐射部刮板的下方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三通翻板阀、第二破碎机和第二回转阀;
[0020]所述第二三通翻板阀的其中一个料口和第二回转阀通过管路均与所述斜坡刮板连接。
[0021]进一步,所述第二破碎机为锤式破碎机。
[0022]进一步,所述烟灰汇合单元包括:斗提机、斗提刮板机、横跨刮板机、中间仓和第三回转阀;
[0023]其中,所述斗提机设置在所述球形烟道刮板机的出料口处,且所述斗提机与所述斗提刮板机连接,所述斗提刮板机与所述横跨刮板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横跨刮板机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仓连接;所述中间仓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三回转阀,所述第三回转阀与所述斜坡刮板连接。
[0024]进一步,所述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包括烟尘风机、第三三通翻板阀、二级破碎机、螺旋机、烟尘集合刮板和第二烟灰罐;
[0025]其中,所述第三三通翻板阀设置在所述烟尘集合刮板的头部下端,所述烟尘风机、二级破碎机和第二烟灰罐均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三通翻板阀连接;
[0026]所述螺旋机的一端与所述二级破碎机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烟尘集合刮板连接,所述烟尘集合刮板与烟灰仓连接。
[0027]进一步,所述二级破碎机为破碎粒度小于2mm的四辊式破碎机。
[002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系统的烟灰就地输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转炉锅炉产生的烟灰通过出灰下落到第一筛分破碎单元上,对烟灰中大于200mm的超大颗粒进行去除收集,并对筛分后的烟灰中的大颗粒进行第一次破碎;
[0030]S2)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将破碎后的烟灰汇集,并输送给烟灰汇合单元;
[0031]S3)第二破碎单元对收集的闪速炉锅炉烟灰,并烟灰的大颗粒进行第一次破碎;
[0032]S4)烟灰汇合单元将处理后的闪炉锅炉烟灰和转炉锅炉烟灰进行汇集,并输送给
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
[0033]S5)所述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对汇集后闪炉锅炉烟灰和转炉锅炉烟灰进行再次破碎,并将破碎后烟灰收集。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设计合理,取消了原有烟灰处理系统,实现了闪速炉及转炉锅炉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目标,取消了叉车倒运、人工处理烟灰等工作,节约了人工及叉车使用成本,减少烟灰看管及处理人员4人,减少叉车使用费20万元/年,消除了烟灰洒落及扬尘现象,减少了场面污染,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避免了起重伤害等安全隐患,新增设备实际运行功率相比原烟灰处理系统设备大幅减小,节约用电量75万千瓦时/年。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第一筛分破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第二破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烟灰汇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二级破碎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灰就地筛分破碎及密闭式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在转炉锅炉和闪速炉锅之间,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筛分破碎单元,用于收集的转炉锅炉的烟灰并筛分去除烟灰中超大颗粒,并对筛分后的大颗粒烟灰的进行第一次破碎;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用于将破碎后的转炉锅炉烟灰进行汇集,并将汇集后的转炉锅炉烟灰输送给烟灰汇合单元;第二破碎单元,用于对收集的闪速炉锅炉烟灰中的大颗粒烟灰进行第一次破碎;烟灰汇合单元,用于将破碎后的闪速炉锅炉烟灰和转炉锅炉烟灰进行汇集,并输送给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用于对汇集后闪速炉锅炉烟灰和转炉锅炉烟灰进行再次破碎至设定粒径,并将破碎后烟灰收集混合进行后续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筛分破碎单元设置在转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且第一筛分破碎单元的出料口与所述转炉锅炉烟灰的收集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破碎单元设置在所述闪炉锅炉的出灰口下方;所述转炉锅炉烟灰收集单元和第二破碎单元均通过管路与所述烟灰汇合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烟灰汇合单元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二级破碎及输送单元的另一端与闪速炉锅的烟尘集合刮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分破碎单元包括:格筛、第一烟灰罐、第一三通翻板阀和破碎机;其中,所述转炉锅炉的出灰口与倒Y型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倒Y型连接管的下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烟灰罐连接,所述格筛以一定的倾斜角设置在所述倒Y型连接管的分叉处,且倒Y型连接管下端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翻板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翻板阀另外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烟灰罐和破碎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破碎机为破碎粒度≤30mm的鄂式破碎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锅炉烟灰的收集单元包括:第一刮板机、球形烟道刮板机和第一回转阀;其中,所述第一回转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刮板机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球形烟道刮板机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破碎单元包括:辐射部刮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湘岳罗薛椿吴理鹏官智超胡涛李小龙谢朝甫李嘉段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