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铰链、铰链总成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10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铰链,车身铰链为一体成型件,车身铰链包括第一底板部、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第三侧板部、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第一侧板部相对于第一底板部向上折弯,第二侧板部相对于第一侧板部向后折弯,第三侧板部相对于第一侧板部向后折弯,第一翻边部相对于第二侧板部向左折弯,第一翻边部叠置在第一底板部的左部的上侧,第二翻边部相对于第三侧板部向右折弯,第二翻边部叠置在第一底板部的右部的上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铰链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冲压式的车身铰链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冲压式的车身铰链对布置空间的需求,降低了车身铰链的制造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铰链、铰链总成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车身铰链、铰链总成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铰链总成通常包括车身铰链、车门铰链和铰链轴,车身铰链和车门铰链通过铰链轴铰接在一起。由于冲压件具有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很多汽车生产厂家采用冲压式的车身铰链和冲压式的车门铰链。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754334.3的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的一种侧车门铰链结构及车辆,其中采用的车身铰链和车门铰链均为冲压式铰链。
[0003]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铰链总成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传统冲压式车身铰链通常由底板、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在传统冲压式车身铰链的冲压过程中原料的拉伸变形程度较大,传统冲压式车身铰链的零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传统冲压式车身铰链为单层件,直接增加传统铰链总成的开度,会导致传统冲压式车身铰链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同时还会提高对布置空间的要求,增加了对车门的造型的限制,因此传统铰链总成的开度通常在75
°
以下,难以满足车门大角度开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身铰链、铰链总成和汽车,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身铰链,所述车身铰链为一体成型件,所述车身铰链包括第一底板部、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第三侧板部、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前边缘相连,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上折弯;所述第二侧板部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左边缘相连,所述第二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向后折弯;所述第三侧板部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右边缘相连,所述第三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向后折弯;所述第一翻边部的右边缘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第一翻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部向左折弯,所述第一翻边部叠置在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左部的上侧;所述第二翻边部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第二翻边部相对于所述第三侧板部向右折弯,所述第二翻边部叠置在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翻边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翻边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左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右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铰链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铰链轴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部。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侧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一翻边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二翻边部垂直于所述第三侧板部。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成向上伸出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第一支耳,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耳上;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成向上伸出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第二支耳,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耳上。
[0009]可选的,所述车身铰链由一块板材冲裁、折弯而成。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铰链总成,包括车门铰链、铰链轴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铰链,所述铰链轴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车门铰链通过所述铰链轴与所述车身铰链铰接。
[0012]可选的,所述车门铰链包括第二底板部、第四侧板部、第五侧板部、第三翻边部和第四翻边部;所述第四侧板部的后边缘与所述第二底板部的左边缘连接,所述第四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底板部向前折弯;所述第五侧板部的后边缘与所述第二底板部的右边缘连接,所述第五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底板部向前折弯;所述第三翻边部的右边缘与所述第四侧板部的前边缘相连,所述第三翻边部相对于所述第四侧板部向左折弯,所述第三翻边部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翻边部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五侧板部的前边缘相连,所述第四翻边部相对于所述第五侧板部向右折弯,所述第四翻边部上设置有第六通孔。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底板部的上边缘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底板部的下边缘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定所述铰链总成的最大开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总成。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通过合理设置车身铰链的结构,提升了冲压式的车身铰链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冲压式的车身铰链对布置空间的需求,使得铰链总成能够满足车门大角度开启需求,同时还降低了车身铰链的制造难度,有利于保证车身铰链的零件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的后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的剖视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的左视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的工作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车身铰链的展开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和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铰链总成的对比图之一;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铰链总成和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铰链总成的对比图之二。
[0017]其中,1

车身铰链;2

车门铰链;3

铰链轴;4

第一螺栓;5

第二螺栓;6

传统铰链总成;7

车门;101

第一底板部;102

第一侧板部;103

第二侧板部;104

第一翻边部;105

第一通孔;106

第三侧板部;107

第二通孔;108

第二翻边部;109

第一支耳;110

第二支耳;
111

第一限位部;112

第三通孔;113

第四通孔;114

第一连接孔;115

第二连接孔;201

第二底板部;202

第四侧板部;203

第三翻边部;204

第五通孔;205

第五侧板部;206

第四翻边部;207

第六通孔;208

第二限位部;601

传统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铰链为一体成型件,所述车身铰链包括第一底板部、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第三侧板部、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前边缘相连,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向上折弯;所述第二侧板部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左边缘相连,所述第二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向后折弯;所述第三侧板部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右边缘相连,所述第三侧板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向后折弯;所述第一翻边部的右边缘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第一翻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部向左折弯,所述第一翻边部叠置在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左部的上侧;所述第二翻边部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第二翻边部相对于所述第三侧板部向右折弯,所述第二翻边部叠置在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翻边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翻边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左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底板部的右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铰链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铰链轴连接的第二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一翻边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二翻边部垂直于所述第三侧板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上部设置成向上伸出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第一支耳,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耳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隋天杨忠李书林吕中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