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079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用户前端和后台服务器;所述用户前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用户前端上设置有与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多个虚拟部件,所述虚拟部件包括:虚拟弹体、虚拟三轴转台、虚拟控制柜、虚拟示波器、虚拟信号源、虚拟实验桌和悬浮窗;所述悬浮窗内设置有导弹控制所需的虚拟控制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通过具体元件的模型的单独构建,只需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即可完成不同的实验。成不同的实验。成不同的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教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兼顾理论性与工程性的课程,如何将控制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完美地呈现给学生,是每个控制理论的教育工作者所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控制理论教学的难点之一。目前比较常用的做法是在理论课堂上通过案例法突出控制理论的应用特点,并通过实验课堂加强其理论在实践中的认知以及培养其工程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这一由感性到理论,由理论至实践,由实践加深理论的这一过程始终无法形成闭环。主要表现在:
[0003]1.控制理论的工程应用非常之多,特别是导弹、航天等装设备的工程实例又非常庞大,无法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一一展示,这就造成了课堂上所交待的工程背景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根本无法对其产生最直观的认识。
[0004]2.课上对装设备等工程案例的结合很难把握住度的问题。工程背景讲得多,会涉及到很多飞行器控制、空气动力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前端和后台服务器;所述用户前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用户前端上设置有与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多个虚拟部件,所述虚拟部件包括:虚拟弹体、虚拟三轴转台、虚拟控制柜、虚拟示波器、虚拟信号源、虚拟实验桌和悬浮窗;所述悬浮窗内设置有导弹控制所需的虚拟控制元件;所述用户前端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利用所述虚拟部件搭建控制电路,设置控制参数,并将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控制参数发送给所述后台服务器;所述后台服务器上设置有后端计算库,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控制参数利用后端计算库进行解算,获得解算结果,并将解算结果反馈给所述用户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弹体使用基于物理光照的PBR技术构建,虚拟弹体所在的虚拟风洞采用粒子效果碰撞技术构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弹体作为被控对象时的控制模型包括弹体纵向模型、弹体航向角模型和弹体滚转角模型;所述弹体纵向模型、所述弹体航向角模型和所述弹体滚转角模型分别为虚拟弹体的俯仰角控制、航向角控制和滚转角控制的传递函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控制元件基于吸附技术构建;所述虚拟控制元件包括综控机、液压舵机、电动舵机、功率放大器、反馈电位计、惯导、气压高度表、雷达高度表、测速电机、比例电路、积分电路、微分电路和延迟环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控机包括比较环节和控制律运算环节,所述比较环节为比较运算的传递函数,所述控制律运算环节为控制律运算的传递函数。6.一种导弹自动控制原理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将悬浮窗内的单个虚拟控制元件拖拽至虚拟实验桌或虚拟三轴转台上,并进行电路连接,形成元件观测电路;对所述元件观测电路进行观测,获得第一观测结果;将悬浮窗内的多个虚拟控制元件拖拽至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玲梁勇闫实冯世如梁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