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叠缩-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79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缩

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缩

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属于铁道车辆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提升被动安全保护能力是铁道车辆设计的重要主题,在铁道车辆的前端通常设置有专用的吸能装置,在列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时候尽可能将撞击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掉,从而保护铁道车辆乘员的生命安全。
[0003]当前在诸多形式的铁道车辆专用吸能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是使用薄壁金属管件的塑性叠缩大变形耗散能量。在一定长径比、厚度的要求下,金属管在受到轴向压缩时会呈现渐进式的屈曲变形,形成一层又一层的规则皱褶,根据管件规格、材料的不同,这些褶皱可能是手风琴式的、钻石式的,但无论如何每产生一次褶皱,金属薄壁通常都会出现绞线和流动延展两种变形,并对应着绞线吸能和延展吸能两种耗能模式。对应在力

位移曲线上,金属薄壁管件的轴向压缩撞击力呈现出一个大峰值与一段整体呈现平台并包含多段小波动的区段,被认为拥有较为理想的平稳吸能能力。
[0004]然而随着列车碰撞标准的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缩

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缩管(3)、叠缩底座(4)、摩擦底座(5)和摩擦杆(6);叠缩底座(4)、摩擦底座(5)平行设置,并与铁道车辆防爬齿(1)外侧的匀力板(2)位置相对;叠缩管(3)有多个,前端固定在匀力板(2)上;后端固定在叠缩底座(4)上导向孔(42)处;导向孔(42)的内径小于叠缩管(3)内径;每个叠缩管(3)内还设有一个摩擦杆(6),摩擦杆(6)外径小于叠缩管(3)内径;摩擦杆(6)的前端固定在匀力板(2)上,后端延伸到叠缩管(3)后端的外部,自由穿过导向孔(42),并过盈配合安装在摩擦底座(5)的摩擦孔(5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缩

摩擦复合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缩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素超汪浩冯哲骏张静刘子楠郑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