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组件及中变转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烃类蒸汽重整制氢
,具体涉及热交换组件以及中变转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氢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转化气及中变气的热量,常设置天然气预热器(用于转化气和天然气热交换)和脱盐水预热器(用于中变气和脱盐水热交换)。从转化炉出来的转化气先经过天然气预热器,将天然气预热到脱硫温度的同时使转化气降温到适合中变反应的温度。从天然气预热器流出的转化气再进入中变反应器进行中变反应,反应完成后,将中变气引入脱盐水预热器,给脱盐水预热的同时使中变气降温到适合进入后续冷却工段的温度。在传统的制氢工艺布置中,天然气预热器、中变反应器和脱盐水预热器是三个独立的设备,需要设置管线将三者连接起来。独立设置前述设备,占地面积大,不利于制氢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另外,连接管线长,在管线上的热损失大,不利于热量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以及中变转化装置,该热交换组件适于与现有技术中独立的中变反应器结合,不仅有利于制氢装置的模块化设计,还能减少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组件,用于蒸汽重整制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具有相对的两个端,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具有相互独立的中变气换热流道和脱盐水换热流道;以及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具有相互独立的转化气换热流道和天然气换热流道;其中,所述转化气换热流道的出口与所述中变气换热流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组件的同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管板的外侧部分、外壳体以及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包括第一管板的内侧部分、内壳体以及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其中,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所述内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以及所述第一管板的外侧部分限定所述第一内腔,所述中变气换热流道由所述第一换热管限定,所述脱盐水换热流道由所述第一内腔限定;所述内壳体和所述第一管板的内侧部分限定所述第二内腔,所述转化气换热流道由所述第二换热管限定,所述天然气换热流道由所述第二内腔限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还包括复合管,所述复合管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复合管包括相互独立的天然气流入通道和天然气流出通道;所述天然气流入通道被构造成适于引导天然气流入所述第二内腔,所述天然气流入通道具有天然气流入方向的入口和天然气流入方向的出口;所述天然气流出通道被构造成适于引导天然气流出所述第二内腔,所述天然气流出通道具有天然气流出方向的入口和天然气流出方向的出口;其中,所述第二换热管中的转化气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天然气流入通道中的天然气的流动方向一致,且沿所述转化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天然气流入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天然气流出通道的入口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包括流入管和流出管,其中所述流入管的内腔限定所述天然气流入通道,所述流出管与所述流入管之间的腔体限定所述天然气流出通道;所述流入管包括第一并行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并行段连通的连通段,沿转化气的流动方向,所述连通段位于所述第一并行段的下游,所述天然气流入通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连通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并行段的一端;所述流出管包括第二并行段,所述第一并行段内嵌于所述第二并行段,所述天然气流出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并行段的靠近所述连通段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的外侧部分将所述第一内腔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脱盐水换
热流道由所述第一子腔限定,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限定所述第二子腔的外壳体设有中变气出口;所述第二管板的内侧部分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为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天然气换热流道由所述第三子腔限定,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三子腔,所述第四子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廖晓宁,张维,郑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创达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