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植物碳汇动态遥感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碳汇监测领域,具体是海洋植物碳汇动态遥感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0003]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现,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密集的碳汇区域,其高生产力、强大的悬浮物捕捉能力以及有机碳在海草床沉积物中的低分解率和相对稳定性的优点,使得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沉积物碳埋藏率,固碳能力极高,其中海洋活体植物的固碳能力高于所有其他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对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中活体植物的固碳能力进行量化研究。
[0004]公告号为CN108108585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用于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计算的海洋生物固碳计量方法,包括将采集的海洋生物样品按不同物种进行分类,并分解为不同组织器官,将不同组织器官烘干处理,计算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的湿质量比和干质量比,测出样品灰化前碳含量,对样品进行灰化处理后,测出样品灰化后碳含量,计算得出灰化前后湿样含碳率,再根据现存生物量估算出海洋生物现存碳储量、海洋生物捕捞移出碳储量、海洋生物沉积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洋植物碳汇动态遥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终端和若干均布于待监测区域的监测桩:控制终端,用于根据监测数据,输入海洋植物碳储量评估模型计算该监测区域的植物碳储量,包括:遥感监测模块,基于GIS技术确定待监测区域的面积及待监测区域内的植物种类;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剔除异常监测数据,并修正待监测区域的分布面积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遥感监测模块和监测桩监测的数据;植物碳储量评估模块,在不同季节下对待监测区域内活体植物样本进行取样,预处理后采用元素分析仪测量其碳储量,并记录取样时待监测区域的分布面积和环境指标;以环境指标为第一自变量,单个监测桩取样范围内活体植物的碳储量为第一因变量,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环境指标
‑
碳储量函数,表达式为:;其中为环境指标,为第个监测桩取样范围内活体植物的碳储量;基于环境指标
‑
碳储量函数,以待监测区域的分布面积为第二自变量,待监测区域的植物碳储量为第二因变量,构建分布面积
‑
海洋植物碳储量函数,获得海洋植物碳储量评估模型,表达式为:;其中,为待监测区域海洋植物总碳储量,为第个监测桩取样范围内活体植物所占面积,为第个监测桩监测范围内活体植物的分布面积,为监测桩的数量;输入监测桩及遥感监测模块采集的环境指标数据和分布面积数据,计算待检测区域植物的碳储量;监测桩包括配套的柱状取样器和监测组件,柱状取样器用于采集活体植物样本,监测组件包括桩本体,桩本体侧壁设有用于获取环境指标的检测模组,桩本体顶部设有通讯模块、供电模块和用于获取单个监测桩监测范围内活体植物的分布面积的摄像模组,通讯模块和控制终端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植物碳汇动态遥感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待监测区域沿垂直于海岸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超,周霞,李国旭,李可轩,赵培博,张影飞,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中南标质量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