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修复用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0716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检查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所述内胆结构为紧密贴合成形于破损的检查井四周内壁及底部的瓶胆状,所述检查井壁厚5-30mm,由浸渍有热硬化性树脂的袋状内衬材料加热膨胀后固化形成。所述方法包括:将树脂制袋状内衬材料(1)放入检查井(3)内;将分别插入有压缩空气输入管(C1)、热水输入管(B1)和热水抽出管(P1)各一端的管件连接器(2)插入在袋状内衬材料;输入压缩空气,使袋状内衬材料膨胀而紧贴于检查井内壁;输入热水,并起动泵(P)而使袋内保持热水状态,使袋状内衬材料固化。然后,热水抽出并输入冷水冷却后;沿检查井井口和底部管口部(3b)分别切去袋状内衬材料。本方法可不必开挖地面就可修复检查井的损坏处,省时省力,不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管道及其施工修复方法,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管道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该检査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方法系对与地下管道相连的地面竖向检查井进行修复用的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系 一种可与非开挖修复地下管道工程技术配套使用的检査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为对市政排水地下管道,农业用水地下管道,工业用水地下管道,自 来水地下管道,煤气地下管道等地下管道的损坏进行整体修复时,采用地面大开 挖修理对交通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工期长,施工噪音大,工程垃圾多,对周边 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如图1所示,新兴技术采用非地面开挖技术对地下管道进行非开挖修复。所述技术是,把浸渍有硬化性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料制作成一根和管段同 样长度的修复用管内衬材料,通过水压和空气压力把该材料采用翻转或者拖拉的 方式,使之进入到地下管道内部。通过该材料内部流体压力的压迫作用,加压鼓 胀上述的修复用管道内衬材料,以让该材料紧压在地下管道内壁面。在此状态下, 通过事先设置在该内衬材料内部的热水送水管道,通过循环加热管道内部的水使 之升温,加热上述修复用管内衬材料。使上述硬化性树脂硬化以后,即可在地下 管道内实施整体的内衬修复。此时,为对地下管道进行如上所述的非开挖修复,必须通过与市政排水地下 排水管道、农业用水管道、工业用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垂直相连的竖向检查井 进行。此时,如果对与市政排水地下排水管道、农业用水管道、工业用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等垂直相连的竖向检查井3的壁面3a损坏,则无法使用所述技术。另外,此时往往需要对所述检査井地面采取开挖方法,然后对圆形或方形的检查井(窨井)的壁面损坏处进行修补,予以堵漏。这种开挖修复方法,既费时间, 又会污染环境,修复的综合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查井内胆结构及其对检 查井的修复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査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无需对地面 进行开挖就可迅速而低成本地将检查井内壁的损坏处予以修复,并由此进行地下 管道的修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检査井修复用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査井修复用内胆结构为瓶 胆状,紧密贴合成形于破损的检査井四周内壁及底部,所述检査井壁厚5-30mm, 由浸渍有热硬化性树脂的袋状内衬材料加热膨胀后固化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査井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埋设于地面,与地 下管道连通,所述检查井内胆结构为圆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埋设于地面,与地 下管道连通,所述检查井内胆结构为方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査井是砖砌井或混凝土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状内衬材料与所述检 查井内壁之间灌注水泥砂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袋状内衬材料与所述检 查井内壁之间灌注环氧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内胆结构直径为 300-3000mm的圆形、或者是300mmX300mm-3000mmX3000mm的方形检查井,深 1. 0-10. Om。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检查井内胆结构的修复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1) 将浸渍有热硬化性树脂的袋状内衬材料放入待修复的检查井内的步骤;(2) 将分别插入有压縮空气输入管、热水输入管和热水抽出管各一端的管件 连接器插入在所述袋状内衬材料的袋口的步骤;(3) 使所述压縮空气输入管的另一端与空压机相连、使 述热水输入管的另一端与小型锅炉相连、使所述热水抽出管的另一端通过泵而通向热水槽并利用循 环管将所述热水槽和所述小型锅炉连接起来的步骤;(4) 起动所述空压机将压縮空气通过所述压縮空气输入管而输入到所述袋状 内衬材料的袋内,使所述袋状内衬材料膨胀而紧贴于所述检查井内壁的步骤;(5) 起动小型锅炉,使放入所述热水槽内的水加热成热水后通过所述热水输 入管而送入到所述袋状内衬材料内积蓄一定容量,起动所述泵而将温度低于所述 热水的热水抽出,由所述小型锅炉不断加热后再送入到所述袋状内衬材料内,直 至使袋状内衬材料固化的步骤;(6) 所述袋状内衬材料固化后,关闭所述小型锅炉将所述热水全部抽出的步骤;(7) 沿所述检查井井口和所述检查井底部分别水平切去所述袋状内衬材料的步骤。另外,在上述修复 方法中,也可在将压縮空气输入到所述袋状内衬材料的袋 内、使袋状内衬材料膨胀后,在所述袋状内衬材料的肩部,或者方形检査井的角 落部分与所述检查井内壁之间灌注水泥砂浆。或者,在将压縮空气输入到所述袋状内衬材料的袋内、使袋状内衬材料膨胀 后,在所述袋状内衬材料的肩部,或者方形检查井的角落部分与所述检查井内壁 之间灌注环氧树脂。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的修复方法,不必开挖地面,可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型 锅炉、热水槽、空气压縮机以及检查井内壁修复用的内衬材料等迅速地对检查井 内壁进行修复、堵漏,既节省修复时间,又不会污染环境,并相应减轻了施工人 员的劳力,综合成本低。本专利技术修复方法系一种可与非开挖修复地下管道过工程 技术配套使用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优点和效果尤其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1为浸渍有硬化性树脂的袋状内衬材料,2为管件连接器2, 3为检查 井,3a为检査井内壁,3b为检查井底部,4为与检查井内壁连接的地下管道壁, 5为热水,6为地面,Cl为压縮空气输入管,Bl为热水输入管,Pl为热水抽出管 C为空压机,B为小型锅炉,P为泵W为热水槽,Wl为循环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检査井内胆结构及其修复使用方法和其优点、 效果。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检查井的修复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先将浸渍有热硬化性树脂的袋状内衬材料1放入待修复的检查井3内的步骤, 当然,袋状内衬材料在充气后的状态下其大小是稍大于检査井的内腔,而检查井 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既可是砖砌井,也可是混凝土井,或其它种类 的需防渗漏的井。接着,将分别插入有压縮空气输入管Cl、热水输入管Bl和热水抽出管Pl各 一端(未图示)的管件连接器2插入在袋状内衬材料1的袋口 (未图示)。然后,使压缩空气输入管C1的另一端与空压机C相连、使热水输入管B1的 另一端与小型锅炉B相连、使热水抽出管Pl的另一端通过泵P而通向热水槽W 并利用循环管Wl将热水槽W和小型锅炉B连接起来。然后,起动空压机C将压縮空气通过压縮空气输入管Cl而输入到袋状内衬材 料1的袋内,使袋状内衬材料1膨胀而紧贴于检査井3的内壁3a。袋状内衬材料1紧贴在内壁3a上后,起动小型锅炉B,使放入热水槽W内的 水加热成热水5后通过热水输入管Bl而送入到袋状内衬材料1内积蓄一定容量, 再起动泵P而将温度低于热水5的热水抽出,由小型锅炉B不断加热后再送入到 袋状内衬材料l内,也就是说,使袋状内衬材料的袋内始终保持热水5的状态, 以使袋状内衬材料l固化。在袋状内衬材料l被固化后,关闭小型锅炉B,通过泵P将热水5全部抽出。最后,沿检查井3井口 (未图示)和检查井3底部3b而分别水平切去除了贴在 检查井内壁3a上外的多余的袋状内衬材料,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面检查井修复用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检查井修复用内胆结构为瓶胆状,紧密贴合成形于破损的检查井四周内壁及底部,所述检查井壁厚5-30mm,由浸渍有热硬化性树脂的袋状内衬材料加热膨胀后固化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跃平
申请(专利权)人:管丽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管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