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67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4
一种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属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固接于基础无人机的支撑板上面,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粘接;活塞式机械爪的外壳顶面与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中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和连续体机器人领域对高性能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折展机构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折展机构提出了质量轻、强度高和压缩比大的要求,并希望折展机构具有双刚度或变刚度等特征。折展机构的突破将为各领域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带来新的领域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折纸原理的可折展双刚度组件,该装置具有折展机构特性,重量轻、压缩比高,可自锁,可以应用在无人机、无人车搭载机械臂设计、连续体机器人设计、柔性机器人设计等领域。
[0004]本专利技术由基础无人机A、驱动装置B、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和活塞式机械爪D组成,所述的基础无人机A为现有的四旋翼无人机无人机,其中部设有支撑板1,所述的活塞式机械爪D为现有的活塞式机械爪,其中设有外壳23,驱动装置B置于基础无人机A中支撑板1的上表面,由螺栓穿过端盖7的螺栓孔7c固接;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上表面与基础无人机A中支撑板1的下表面粘接;活塞式机械爪D的外壳23顶面与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中单元

C6的下表面粘接。
[0005]所述的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所述的驱动装置B由驱动器ⅠB1和驱动器ⅡB2组成,驱动器ⅠB1和驱动器ⅡB2结构相同,对称固接于基础无人机A中支撑板1的上表面,其中以驱动器ⅠB1为例,由电机2、齿轮Ⅰ3、齿轮Ⅱ4、齿轮Ⅲ5、齿轴6、端盖7、绕线轮8、齿轮Ⅳ9、齿轮

10、齿轮

11、轴12、中箱13、螺栓14和底盖15组成,其中端盖7的四角设有孔组Ⅰ7d的四个孔,中部设有孔Ⅰ7a和孔Ⅱ7b,端盖7前后侧设有螺栓孔对7c的两个孔;中箱13为无盖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四角设有孔组Ⅱ13d的四个孔,中部设有内挡板13a、轴孔Ⅰ13b、轴孔Ⅱ13c;电机2固接于中箱13的内挡板13a;齿轮Ⅰ3固接于电机2的输出端,齿轮Ⅱ4和齿轮Ⅲ5固接于齿轴6的下部;绕线轮8固接于齿轮Ⅳ9上面,齿轮Ⅳ9、齿轮

10和齿轮

11自上而下固接于轴12;齿轴6上部小孔插入端盖7中的孔Ⅰ7a,齿轴6上部与孔Ⅰ7a活动连接,齿轴6下部插入中箱13的轴孔Ⅰ13b,齿轴6下部与中箱13的轴活动孔Ⅰ13b活动连接;轴12下部插入中箱13的轴孔Ⅱ13c;绕线轮8插入端盖7中的孔Ⅱ7b;齿轮Ⅰ3与齿轮Ⅱ4啮合,齿轮Ⅲ5与齿轮

10啮合,齿轴6与齿轮Ⅳ9啮合;底盖15、中箱13和端盖7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并经螺栓14固接。
[0006]所述的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所述的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由折展单元ⅠC1、折展单元ⅡC2、折展单元ⅢC3、折展单元ⅣC4、折展单元

C5和折展单元

C6组成,折展单元ⅠC1、折展单元ⅡC2、折展单元ⅢC3、折展单元ⅣC4、折展单元

C5和折展单


C6结构相同,且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并固接,其中以折展单元ⅠC1为例,由上下板对16、前后板对17、左右板对18、前鱼线19a、后鱼线19b、前V形板20a、后V形板20b、短弹性绳对21和长弹性绳对22组成,上下板对16中两块板的上板设有前孔Ⅰ16a和后孔Ⅰ16b;上下板对16中两块板的下板设有前孔Ⅱ16c和后孔Ⅱ16d;折展单元ⅠC1中上下板对16的下板,即折展单元ⅡC2中上下板对的上板,折展单元ⅢC3、折展单元ⅣC4、折展单元

C5和折展单元

C6中的上下板对的上下板关系,亦与之相同;前V形板20a设有顶孔Ⅰ20c;后V形板20b设有顶孔Ⅱ20d;前后板对17的两块板的上下端,与上下板对16的两块板的前后端由弹性膜铰接;左右板对18的两块板的上下端,与上下板对16的两块板的左右端由弹性膜铰接;前后板对17的两块板能以a

a线折叠;左右板对18的两块板能以b

b线、c

c线、d

d线折叠;前V形板20a和后V形板20b,分别固接于前后板对17的两块板里面,且位于的a

a线处;前鱼线19a由上下板对16中的上板的前孔Ⅰ16a穿入,再穿过前V形板20a的顶孔20c后,由上下板对16中的前孔Ⅱ16c穿出。前鱼线19a末端与折展单元

C6中上下板对16的下板固接。后鱼线19b由上下板对16中的上板的后孔Ⅰ16b穿入,再穿过后V形板20b的顶孔20d后,由上下板对16中的后孔Ⅱ16d穿出。后鱼线19b末端与折展单元

C6中上下板对16的下板固接。前鱼线19a和后鱼线19b分别与各自的驱动装置b中绕线轮8固接。短弹性绳对21的两根弹性绳的前端分别固接于v形板两板重合处边缘前V形板20a中顶孔Ⅰ20c的左右两侧;两根弹性绳的后端后分别固接于V形板20b中顶孔Ⅱ20d的左右两侧;长弹性绳对22的两根弹性绳的前后端,分别固接于前后板对17的两块板的a

a线左右两端。
[0007]所述的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所述的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中上下板对16、前后板对17、左右板对18的材料为碳纤维刚性材料,其厚度为0.2—0.5mm,折痕和连接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其厚度为0.2—0.5mm。
[000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09]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初始状态处于展开状态,前鱼线19a缠在驱动器ⅠB1绕线轮8上,后鱼线19b缠在驱动器ⅡB2绕线轮上,驱动器ⅠB1和驱动器ⅡB2中2个电机2通电,电机转动2经齿轮组带动绕线轮8转动,前鱼线19a绷紧带动前V形板对20a,后鱼线19b绷紧带动后V形板对20b,推动前后板对17的折痕a

a线,使得前后板对17折叠,由正刚度转换成零刚度,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
[0010]驱动器ⅠB1中电机2转动时,前侧前后板对17折叠,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由展开状态转变为向前弯曲状态。驱动器ⅡB2中电机2转动时,后侧前后板对17折叠,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由展开状态转变为向后弯曲状态。
[0011]驱动器ⅠB1和驱动器ⅡB2中2个电机2反转,前鱼线19a和后鱼线19b放松,折展单元中长弹性绳22拉动前后板对17,使得前后板对17展开并转变为正刚度状态,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由折叠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
[0012]其中,前鱼线19a和后鱼线19b用于间接驱动,短弹性绳对21用于前V型板20a和后V型板20b的限位,长弹性绳对22用于驱动折展单元转变并保持展开状态。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的无人机,由基础无人机(A)、驱动装置(B)、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和活塞式机械爪(D)组成,所述的基础无人机(A)为现有的四旋翼无人机无人机,其中部设有支撑板(1);所述活塞式机械爪(D)为现有的活塞式机械爪,其中设有外壳(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B)由驱动器Ⅰ(B1)和驱动器Ⅱ(B2)组成,驱动器Ⅰ(B1)和驱动器Ⅱ(B2)结构相同,其中以驱动器Ⅰ(B1)为例,由电机(2)、齿轮Ⅰ(3)、齿轮Ⅱ(4)、齿轮Ⅲ(5)、齿轴(6)、端盖(7)、绕线轮(8)、齿轮Ⅳ(9)、齿轮

(10)、齿轮

(11)、轴(12)、中箱(13)、螺栓(14)和底盖(15)组成,其中端盖(7)的四角设有孔组Ⅰ(7d)的四个孔,中部设有孔Ⅰ(7a)和孔Ⅱ(7b),端盖(7)前后侧设有螺栓孔对(7c)的两个孔;中箱(13)为无盖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四角设有孔组Ⅱ(13d)的四个孔,中部设有内挡板(13a)、轴孔Ⅰ(13b)、轴孔Ⅱ(13c);电机(2)固接于中箱(13)的内挡板(13a);齿轮Ⅰ(3)固接于电机(2)的输出端,齿轮Ⅱ(4)和齿轮Ⅲ(5)固接于齿轴(6)的下部;绕线轮(8)固接于齿轮Ⅳ(9)上面,齿轮Ⅳ(9)、齿轮

(10)和齿轮

(11)自上而下固接于轴(12);齿轴(6)上部小孔插入端盖(7)中的孔Ⅰ(7a),齿轴(6)上部与孔Ⅰ(7a)活动连接,齿轴(6)下部插入中箱(13)的轴孔Ⅰ(13b),齿轴(6)下部与中箱(13)的轴活动孔Ⅰ(13b)活动连接;轴(12)下部插入中箱(13)的轴孔Ⅱ(13c);绕线轮(8)插入端盖(7)中的孔Ⅱ(7b);齿轮Ⅰ(3)与齿轮Ⅱ(4)啮合,齿轮Ⅲ(5)与齿轮

(10)啮合,齿轴(6)与齿轮Ⅳ(9)啮合;底盖(15)、中箱(13)和端盖(7)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并经螺栓(14)固接;所述的机械臂双刚度折展组件(C)由折展单元Ⅰ(C1)、折展单元Ⅱ(C2)、折展单元Ⅲ(C3)、折展单元Ⅳ(C4)、折展单元

(C5)和折展单元

(C6)组成,折展单元Ⅰ(C1)、折展单元Ⅱ(C2)、折展单元Ⅲ(C3)、折展单元Ⅳ(C4)、折展单元

(C5和折展单元

(C6)结构相同,且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并固接,其中以折展单元Ⅰ(C1)为例,由上下板对(16)、前后板对(17)、左右板对(18)、前鱼线(19a)、后鱼线(19b)、前V形板(20a)、后V形板(20b)、短弹性绳对(21)和长弹性绳对(22)组成,上下板对(16)中两块板的上板设有前孔Ⅰ(16a)和后孔Ⅰ(16b);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航马瑞涛江梓豪孟子尧赵胤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