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67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升降井、升降厢、厢底随动线圈、井壁导电板、井底固定线圈。厢底随动线圈固定布置在升降厢底部外侧,与升降厢共同上下。井壁导电板固定在升降井侧壁,井底固定线圈安装于升降井底部。当升降厢突然加速下坠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并触发厢底随动线圈通电,升降厢随即转变为电磁铁,根据楞次定律井壁导电板产生感应电流减小升降厢下坠速度,同时触发井底固定线圈反向通电,磁场方向与厢底随动线圈磁场方向相反,进一步在升降厢接近井底时加以制动。有效提升了升降厢的防坠能力,避免了机械防坠装置的复杂结构,非接触式的防坠装置不用考虑磨损消耗,可以有效延长防坠装置的使用寿命。置的使用寿命。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感应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升降厢防坠落技术中普遍采用备用机械绳索、锁止齿轮、底部缓冲弹簧等机构防止升降厢突然坠落,然而一旦备用机械绳索失效升降厢将加速下坠,即使有底部弹簧的缓冲作用升降厢内人员所受冲击仍然可能致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升降厢现有防坠落技术的不足,进一步降低人员受伤几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包括升降井、升降厢、厢底随动线圈、井壁导电板、井底固定线圈。厢底随动线圈固定布置在升降厢底部外侧,与升降厢共同上下。井壁导电板固定在升降井侧壁,井底固定线圈安装于升降井底部。当升降厢突然加速下坠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并触发厢底随动线圈通电,升降厢随即转变为电磁铁,根据楞次定律井壁导电板产生感应电流减小升降厢下坠速度,同时触发井底固定线圈反向通电,磁场方向与厢底随动线圈磁场方向相反,进一步在升降厢接近井底时加以制动。
[0006]所述的厢底随动线圈配合升降厢实际构成一电磁铁,升降厢底部向外侧为一圆柱凸台,凸台材料为软铁,尺寸略小于升降厢底部尺寸10

20mm,采用漆包线圈缠绕凸台。线圈端头与升降厢顶部电源控制系统相连,当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到升降厢突然下坠时,电源系统给厢底随动线圈供电,升降厢产生磁场,假设N极朝上,S极朝下。
[0007]所述的井壁导电板固定于升降井侧壁,导电板为铜等高导电率材料,为了保证材料横向一圈连续,横向拼缝需要焊接为一体,导电板的纵向拼缝无需焊接。当厢底随动线圈通电后,升降厢下落造成其所在平面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井壁导电板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升降厢磁场方向相反,对升降厢产生制动作用。
[0008]所述的井底固定线圈固定于升降井底部,底部中央为一圆柱凸台,凸台材料为软铁,尺寸略小于升降厢底部尺寸10

20mm,采用漆包线圈缠绕凸台。线圈端头与升降井电源控制系统相连,当升降厢接近底部时,一旦速度传感器监测下坠速度超过设定值,电源系统给井底固定线圈供电,升降井底部产生磁场,假设S极朝上,N极朝下,反向磁场进一步对升降厢进行制动。
[0009]所述的升降井与升降厢为现有成熟设备。
[001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是:当升降厢突然下坠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到升降厢异常触发厢底随动线圈通电,升降厢进而产生磁场。根据楞次定律,升降厢的下落导致井壁导电板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反向磁场阻碍升降厢的下落实现制动减速作用。速度传
感器监测升降厢下落速度,当其接近升降井底部时仍然速度过快则触发井底固定线圈通电,产生反向磁场进一步对升降厢进行制动。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2](1)有效提升了升降厢的防坠能力,即使所有绳索断裂也可实现对升降厢的制动作用,井底固定线圈作为双重保护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系数。
[0013](2)避免了机械防坠装置的复杂结构,非接触式的防坠装置不用考虑磨损消耗,可以有效延长防坠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示意图;
[0015]图中:1为升降井,2为升降厢,3为厢底随动线圈,4为井壁导电板,5为井底固定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7]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升降井1、升降厢2、厢底随动线圈3、井壁导电板4、井底固定线圈5。其中升降井1与升降厢2为现有成熟设备,厢底随动线圈3固定布置在升降厢2底部外侧,与升降厢2共同上下。井壁导电板4固定在升降井1侧壁,井底固定线圈5安装于升降井1底部。当升降厢突然加速下坠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并触发厢底随动线圈3通电,升降厢2随即转变为电磁铁,根据楞次定律井壁导电板4产生感应电流减小升降厢2下坠速度,同时触发井底固定线圈5反向通电,磁场方向与厢底随动线圈3磁场方向相反,进一步在升降厢2接近井底时加以制动。
[0018]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所述的厢底随动线圈3配合升降厢2实际构成一电磁铁,升降厢2底部向外侧为一圆柱凸台,凸台材料为软铁,尺寸略小于升降厢2底部尺寸10

20mm,采用漆包线圈缠绕凸台。线圈端头与升降厢顶部电源控制系统相连,当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到升降厢突然下坠时,电源系统给厢底随动线圈3供电,升降厢2产生磁场,假设N极朝上,S极朝下。
[0019]所述的井壁导电板4固定于升降井1侧壁,导电板为铜等高导电率材料,为了保证材料横向一圈连续,横向拼缝需要焊接为一体,导电板的纵向拼缝无需焊接。当厢底随动线圈3通电后,升降厢2下落造成其所在平面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井壁导电板4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升降厢2磁场方向相反,对升降厢2产生制动作用。
[0020]所述的井底固定线圈5固定于升降井1底部,底部中央为一圆柱凸台,凸台材料为软铁,尺寸略小于升降厢2底部尺寸10

20mm,采用漆包线圈缠绕凸台。线圈端头与升降井1电源控制系统相连,当升降厢2接近底部时,一旦速度传感器监测下坠速度超过设定值,电源系统给井底固定线圈5供电,升降井1底部产生磁场,假设S极朝上,N极朝下,反向磁场进一步对升降厢2进行制动。
[0021]所述的装置工作流程是:当升降厢突然下坠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到升降厢异常触发厢底随动线圈3通电,升降厢2进而产生磁场。根据楞次定律,升降厢2的下落导致井壁导电板4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反向磁场阻碍升降厢2的下落实现制动减速作
用。速度传感器监测升降厢2下落速度,当其接近升降井1底部时仍然速度过快则触发井底固定线圈5通电,产生反向磁场进一步对升降厢2进行制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升降井(1)、升降厢(2)、厢底随动线圈(3)、井壁导电板(4)、井底固定线圈(5),厢底随动线圈(3)固定布置在升降厢(2)底部外侧,与升降厢(2)共同上下,井壁导电板(4)固定在升降井(1)侧壁,井底固定线圈(5)安装于升降井(1)底部,当升降厢突然加速下坠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并触发厢底随动线圈(3)通电,升降厢(2)随即转变为电磁铁,根据楞次定律井壁导电板(4)产生感应电流减小升降厢(2)下坠速度,同时触发井底固定线圈(5)反向通电,磁场方向与厢底随动线圈(3)磁场方向相反,进一步在升降厢(2)接近井底时加以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厢底随动线圈(3)配合升降厢(2)实际构成一电磁铁,升降厢(2)底部向外侧为一圆柱凸台,凸台材料为软铁,尺寸略小于升降厢(2)底部尺寸10

20mm,采用漆包线圈缠绕凸台,线圈端头与升降厢顶部电源控制系统相连,当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到升降厢突然下坠时,电源系统给厢底随动线圈(3)供电,升降厢(2)产生磁场,假设N极朝上,S极朝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的升降机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壁导电板(4)固定于升降井(1)侧壁,导电板为铜等高导电率材料,为了保证材料横向一圈连续,横向拼缝需要焊接为一体,导电板的纵向拼缝无需焊接,当厢底随动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涵杜俊峰边疆雷柏平刘盾范斌汪利华邵俊铭石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