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6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1)母材为厚度为3~8mm的DQ耐磨钢;2)预估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调整焊丝成分及焊接工艺参数,使预估硬度不低于母材硬度的87%;3)采用单面气体保护焊,当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和正火区全部奥氏体化、不完全正火区部分奥氏体化时进行水冷,水冷时避免水与电弧直接接触,将水加至无电弧的焊接部位,电弧过后冷却水自行覆盖焊接处开始快冷,形成淬硬组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估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选配焊丝和焊接工艺,在焊接时把握热影响区奥氏体化的时机快速冷却淬火,形成淬硬组织,使硬度得到显著提高。使硬度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使用越来越多,耐磨钢板需求量迅猛增长。钢铁绿色及减量化制造技术促进了直接淬火(DQ)低合金耐磨钢的开发,由于合金含量低、综合性能良好,已逐步在装载机、挖掘机、疏浚管等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且以中薄板为主。通过在线直接淬火加低温回火工艺,使钢种达到高强度及高韧性,并具有优良的焊接抗裂性能。
[0003]耐磨钢一般焊于其它支撑结构上,用于抗磨损的部位,焊缝多起连接作用;但是在某些场合如箱体内板,则要求焊接处也要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对于此类应用,焊缝则不只起连接作用,焊接接头已成为工作部位,这样对焊接接头耐磨性能等都有相当的要求。但由于DQ耐磨钢合金含量与传统钢相比有明显减少,若采用常规焊接工艺,焊接接头硬度即而耐磨性能会明显降低,成为薄弱环节。
[0004]文献“WNM360L耐磨钢材料焊接工艺开发及应用,金属加工,2018.8”中,介绍船用耐磨尾滚筒筒体,在筒体制造过程涉及到对接焊,采用40mm厚度的WNM360L耐磨钢,母材的硬度为293~325HV
10
,热影响区的硬度为214~229HV
10
,焊缝的硬度为219~229HV
10
,焊接接头硬度降低明显。文献“NR360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与性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7”中,研究30mm厚NR360贝氏体耐磨钢板焊接性能,母材组织为板条状无碳化物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组织,硬度355HB;焊缝组织主要为块状和针状铁素体组织,硬度低至190HV。
[0005]因此,如何解决焊接接头硬度明显降低的问题,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通过预估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选配焊丝和焊接工艺,在焊接时把握热影响区奥氏体化的时机快速冷却淬火,形成淬硬组织,使硬度得到显著提高。
[0007]为解决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1)母材性能:为DQ耐磨钢,碳当量CE为0.42~0.48%,厚度为3~8mm,硬度HV
10
≥330,

20℃冲击功KV2≥27J,抗拉强度Rm≥1100Mpa;
[0009]2)选配焊丝及焊接工艺:按照下列公式预估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调整焊丝成分及焊接工艺参数,使预估硬度不低于母材硬度的87%;
[0010]HV=0.75HV1+0.25HV2[0011]HV1=97+949C+27Si+11Mn+8Ni+16Cr+20lgv
r
[0012]HV2=

348+185C+330Si+153Mn+66Ni+144Cr+191Mo+
[0013]lgv
r
(89+54C

55Si

22Mn

10Ni

20Cr

33Mo)
[0014][0015]式中:HV为预估硬度,HV1为马氏体硬度,HV2为贝氏体硬度;
[0016]C、Si、Mn、Ni、Cr、Mo为焊丝或母材成分中该元素的重量百分含量,单位%;计算焊缝硬度时取焊丝成分,计算热影响区硬度时取母材成分;
[0017]Vr为特征温度冷速,单位为K/h;T为特征温度,T0为预热温度,q为焊接功率,v为焊接速度,λ为钢的导热系数;
[0018]3)进行焊接:采用单面气体保护焊,当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和正火区全部奥氏体化、不完全正火区部分奥氏体化时进行水冷,水冷时避免水与电弧直接接触,将水加至无电弧的焊接部位,电弧过后冷却水自行覆盖焊接处开始快冷,形成淬硬组织。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母材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15~0.25%,Si:0.4~0.7%,Mn:1.2~1.5%,P≤0.02%,S≤0.015%,Cr:0.1~0.3%,Als:0.02~0.05%,Ti≤0.0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焊丝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06~0.11%,Si:0.5~0.7%,Mn:1.5~1.8%,P≤0.02%,S≤0.015%,Ni:0.8~1.2%,Cr:0.3~0.5%,Cu:0.15~0.3%,Ti:0.06~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特征温度冷速不超过室温水淬最大冷速200℃/s。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焊接功率等于焊接电流乘以焊接电压,焊接电流为180~290A,焊接电压为20~29V,焊接速度为38~70cm/min。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焊丝的焊接线能量E=(1~2.5)
×
t,式中,E的单位为kJ/cm,t为母材厚度,单位为mm。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单面气体保护焊的保护气为78~82%Ar与18~22%CO2混合气,保护气流量为10~20L/min。
[0025]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冷的水流量为6~12L/min,水温为室温,水冷宽度为30~60mm,冷速为75~200℃/s。
[0026]上述方案中,所述淬硬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中的至少一种。
[0027]进一步地,在焊缝、过热区及正火区形成的淬硬组织为马氏体和贝氏体,其中马氏体的体积占比为60~90%;在不完全正火区形成的组织淬硬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其中马氏体的体积占比为30~60%。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
[0029]钢材焊接时,将产生焊缝、过热区、正火区、不完全正火区、介于Ac1~回火温度的回火区及回火温度以下的区域。过热区:也称粗晶区,焊接时温度1100℃以上,被完全奥氏体化且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根据焊后冷却速度的不同,将分别转化为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及铁素体等。正火区:也称细晶区,焊接时温度900~1100℃,被完全奥氏体化但晶粒较细,根据焊后冷却速度的不同,将分别转化为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及铁素体等。不完全正火区:焊接时温度700~900℃,一部分奥氏体化,一部分母材组织回火析出碳化物,根据焊后冷却速度的不同,奥氏体将分别转化为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及铁素体等。回火区:包括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或还有回火马氏体,具体根据钢板本身回火温度而定。
[0030]对于中薄板,在正常焊接条件下,由于焊后冷却较为缓慢或回火的影响,这些区域
难以再形成马氏体,因此硬度会产生显著下降。如果设法在焊接时过热区、正火区及不完全正火区奥氏体化后立即进行快冷淬火,使这些区域得到淬火组织马氏体或贝氏体。同时由于快冷的作用,回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母材性能:为DQ耐磨钢,碳当量CE为0.42~0.48%,厚度为3~8mm,硬度HV
10
≥330,

20℃冲击功KV2≥27J,抗拉强度Rm≥1100Mpa;2)选配焊丝及焊接工艺:按照下列公式预估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调整焊丝成分及焊接工艺参数,使预估硬度不低于母材硬度的87%;HV=0.75HV1+0.25HV2HV1=97+949C+27Si+11Mn+8Ni+16Cr+20lgv
r
HV2=

348+185C+330Si+153Mn+66Ni+144Cr+191Mo+lgv
r
(89+54C

55Si

22Mn

10Ni

20Cr

33Mo)式中:HV为预估硬度,HV1为马氏体硬度,HV2为贝氏体硬度;C、Si、Mn、Ni、Cr、Mo为焊丝或母材成分中该元素的重量百分含量,单位%;计算焊缝硬度时取焊丝成分,计算热影响区硬度时取母材成分;Vr为特征温度冷速,单位为K/h;T为特征温度,T0为预热温度,q为焊接功率,v为焊接速度,λ为钢的导热系数;3)进行焊接:采用单面气体保护焊,当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和正火区全部奥氏体化、不完全正火区部分奥氏体化时进行水冷,水冷时避免水与电弧直接接触,将水加至无电弧的焊接部位,电弧过后冷却水自行覆盖焊接处开始快冷,形成淬硬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Q耐磨钢中薄板单面焊淬硬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材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15~0.25%,Si:0.4~0.7%,Mn:1.2~1.5%,P≤0.02%,S≤0.015%,Cr: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治军陈浮彭畅郑绍鹏何亚元牟文广何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