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063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电力电缆和循环冷却部;电力电缆包括若干导体部和若干测温光纤;若干导体部环绕阵列设置,测温光纤设置于相邻导体部交界处,以及导体部的环绕轴心;导体部外侧包覆有内包络层,内包络层外侧环绕设置有若干降温载体通道,降温载体通道内设置有流体介质;降温载体通道外侧包覆有外包络层;循环冷却部与降温载体通道连通,还包括控制终端。针对传统供电系统载流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且不便提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电缆温度的检测,并利用流体介质实现电力电缆整体的温度控制,减小了温度对载流性能的影响,提升了载流性能。提升了载流性能。提升了载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
,具体涉及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对传统电力电缆的认知领域中,电力电缆的载流能力是一定的,且常规电力电缆容易受到受敷设环境温度的影响,造成电力电缆载流能力的变化,无法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而传统方案中提升电力电缆的载流能力是通过增大导体截面的方式实现的,这种提升载流量的大小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容易造成电力系统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传统供电系统载流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且不便提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它由改进的电力电缆和循环冷却部构成,可以实现对电力电缆温度的检测,并利用控制终端根据测得的温度数据,控制循环冷却部的工作,利用流体介质实现电力电缆整体的温度控制,减小了温度对载流性能的影响,提升了载流性能。
[0005]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包括电力电缆和循环冷却部;所述电力电缆包括若干导体部和若干测温光纤;若干所述导体部环绕阵列设置,所述测温光纤设置于相邻所述导体部交界处,以及导体部的环绕轴心;所述导体部外侧包覆有内包络层,所述内包络层外侧环绕设置有若干降温载体通道,所述降温载体通道内设置有流体介质;所述降温载体通道外侧包覆有外包络层;所述循环冷却部与降温载体通道连通,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测温光纤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所述循环冷却部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0008]可选的,相邻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的一端连通,相邻两路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循环冷却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0009]可选的,所述内包络层内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分布于导体部、测温光纤以及内包络层之间的间隙内。
[0010]可选的,所述填充物为聚丙烯填充绳。
[0011]可选的,所述内包络层包括双面阻水带,所述双面阻水带包覆于导体部外周,所述双面阻水带外侧包覆有隔离套,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环绕于隔离套外侧;所述外包络层包括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包络于降温载体通道外侧,所述内护套外侧包覆有金属铠装层,所述金属铠装层外侧包覆有外护套。
[0012]可选的,所述导体部包括线芯导体,所述线芯导体外侧包络有导体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外侧包络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外侧包络有绝缘屏蔽层,所述绝缘屏蔽层外侧设置有金属带屏蔽层,所述金属带屏蔽层与测温光纤相接触。
[0013]可选的,所述流体介质为液氮。
[0014]可选的,所述降温载体通道为铝合金空心管。
[0015]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各所述测温光纤检测电力电缆不同位置的实时温度,并反馈至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内预设有电力电缆工作温度阈值,控制终端比较实时温度与工作温度阈值;当实时温度低于工作温度阈值时,控制终端控制循环冷却部待机工作,循环冷却部控制循环流量与循环流速保持不变,全部或部分降温载体通道内流通有流体介质;当实时温度大于或等于工作温度阈值时,判断电力电缆局部弧度范围内温度大于工作温度阈值,或电力电缆整体温度大于工作温度阈值;当电力电缆整体温度大于工作温度阈值,控制终端控制循环冷却部,在电力电缆圆周方向均匀增加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的数量;或提升已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内,流体介质的流速;或既均匀增加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的数量,又提升已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内的流体介质的流速;当需要对电力电缆局部弧度范围内进行降温时,控制终端控制循环冷却部,增加局部弧度范围内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的数量;或提升对应弧度范围内,已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内的,流体介质的流速;或既增加对应弧度范围内,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的数量,又提升已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内的流体介质的流速。
[0016]可选的,各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的输入端与循环冷却部的各输出端连接,控制终端控制所述循环冷却部各输出端的启闭,控制通入流体介质的降温载体通道的数量。
[0017]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针对传统供电系统载流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且不便提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由改进的电力电缆和循环冷却部构成,可以实现对电力电缆温度的检测,并利用控制终端根据测得的温度数据,控制循环冷却部的工作,利用流体介质实现电力电缆整体的温度控制,减小了温度对载流性能的影响,提升了载流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电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23]实施例1
[0024]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包括电力电缆和循环冷却部;所述电力电缆包括若干导体部100和若干测温光纤6;若干所述导体部100环绕阵列设置,所述测温光纤6设置于相邻所述导体部100交界处,以及导体部100的环绕轴心;所述导体部100外侧包覆有内包络层200,所述内包络层200外侧环绕设置有若干降温载体通道10,所述降温载体通道10内设置有流体介质;所述降温载体通道10外侧包覆有外包络层300;所述循环冷却部与降温载体通道10连通,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测温光纤6与控制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力电缆和循环冷却部;所述电力电缆包括若干导体部和若干测温光纤;若干所述导体部环绕阵列设置,所述测温光纤设置于相邻所述导体部交界处,以及导体部的环绕轴心;所述导体部外侧包覆有内包络层,所述内包络层外侧环绕设置有若干降温载体通道,所述降温载体通道内设置有流体介质;所述降温载体通道外侧包覆有外包络层;所述循环冷却部与降温载体通道连通,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测温光纤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所述循环冷却部与控制终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的一端连通,相邻两路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循环冷却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络层内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分布于导体部、测温光纤以及内包络层之间的间隙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聚丙烯填充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络层包括双面阻水带,所述双面阻水带包覆于导体部外周,所述双面阻水带外侧包覆有隔离套,所述降温载体通道环绕于隔离套外侧;所述外包络层包括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包络于降温载体通道外侧,所述内护套外侧包覆有金属铠装层,所述金属铠装层外侧包覆有外护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载流性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包括线芯导体,所述线芯导体外侧包络有导体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外侧包络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外侧包络有绝缘屏蔽层,所述绝缘屏蔽层外侧设置有金属带屏蔽层,所述金属带屏蔽层与测温光纤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豪李金堂梁增显余德平孟益标孙传伟张赫祥王祖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