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30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包括倒十字限位模块、弧形可伸缩导向模块、排障导流主板、排障导流侧板、缓冲吸能部件;倒十字限位模块通过扇形安装底座与缓冲吸能部件的底部固定连接,由圆钢吊耳、三角连杆、直柄连杆、一级收缩缸、一级伸缩杆、连接筋板、线性钢弹簧、二级收缩缸和倒十字限位器组成;弧形可伸缩导向模块安装于缓冲吸能部件的端部,且由安装连杆与车体相连接,可分成左右对称两个部分,并通过横向圆形柱杆连接,每一部分由相同的连接板、一级弧形导向板、二级弧形导向板、导向板箱以及内部作动装置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弥补了当前列车排障器仅具有排障功能的不足,具备限位、导向和吸能多重控制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列车排障器
,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

技术介绍

[0002]列车为了将侵入轨道的异物排出,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在列车头尾两车底部的设置安装了排障器。当前列车排障器的功能设计主要侧重于碰撞吸能和结构轻量化两个方面,通过专用的吸能部件实现与障碍物碰撞过程中的有效吸能达到将障碍物顺利排出轨道的目的,或者通过改用密度更小强度更高的材料提高排障器的轻量化。以上两类排障器均不具备列车脱轨后的被动安全防护作用。
[0003]受制于传统轮轨关系的限制,同时列车安全性能也会随着服役时长而劣化。
[0004]列车脱轨后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列车脱轨后依旧保持在线路内,不与线路周边的建筑物或山体等发生碰撞,此类事故列车“脱轨不脱线”,对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相对有限。另外一种是列车脱轨后直接冲出线路,掉落桥梁或与线路周边的山体发生碰撞,此类事故“列车脱轨后脱线”,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生命与财产损失。列车脱轨后头车的运行姿态是影响整列车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倒十字限位模块、弧形可伸缩导向模块、排障导流主板(1)、排障导流侧板(12)、缓冲吸能部件(2),缓冲吸能部件(2)与排障导流主板(1)、排障导流侧板(12)之间由加强筋焊接固定;所述倒十字限位模块结构为:扇形安装底座(3)固定连接在缓冲吸能部件(2)的底部,三角连杆(4)通过两个圆钢吊耳(14)安装在扇形安装底座(3)上,直柄连杆(5)和三角连杆(4)之间通过滚动圆轴连接;二级伸缩杠(19)固定在扇形安装底座(3)上,用于调节二级伸缩杆(6)的行程,直柄连杆(5)端部通过环形吊耳(15)安装在二级伸缩杆(6)上;二级伸缩杆(6)端部安装相适配的一级伸缩杆(17)和一级伸缩杠(18),一级伸缩杆(17)和线性钢弹簧(16)内外嵌套,倒十字限位器(7)和二级伸缩杆(6)之间通过六角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弧形可伸缩导向模块结构为:导向板箱(10)通过连接板(20)与缓冲吸能部件(2)端部使用六角螺栓固定连接,导向板箱(10)与一级弧形导向板(9)通过内部滑槽连接,二级弧形导向板(8)和一级弧形导向板(9)内外嵌套连接;导向板箱(10)通过安装连杆(13)与车体相连接,两个导向板箱(10)之间通过圆柱连接杆(1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伸缩杆(17)和二级伸缩杆(6)均为空心圆管,材料为高强度结构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十字限位器(7)可拆卸更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钢弹簧(16)随二级伸缩杆(6)行程变化压缩拉伸,协同实现倒十字限位器(7)与轨面之间的距离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用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弧形导向板(9)和二级弧形导向板(8)为空心结构,材质均为高强度铝合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脱轨后具有被动安全防护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兆刘圣欣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