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02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其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的上部敞开;滤板,其顶部与第一侧壁的上部的底部齐平;挡板,其选择性地封住并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框体,其包括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第五侧壁的下部敞开,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分别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固定连接,且两者的内壁分别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内壁在同一平面上;多根连接杆,各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挡板连接,另一端均穿过第六侧壁;第一推板,其竖直设置在上部腔体内;第二推板,其位于框体内,且能在动力的驱动下在挡板、第一推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内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挤压淤泥后,泥块易于收集。收集。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淤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淤泥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淤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对江河湖泊、建筑工地等处的污泥进行清理时,往往只是将淤泥进行收取后运输至其他地方进行处理,例如直接运送至农村作为肥料使用,但淤泥运输量较大,且在运输时有大量的水流出,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淤泥挤压装置能对挖出的淤泥先进行挤压,将多余的水分挤出,然后将淤泥块进行运输。但现有的淤泥挤压装置存在着挤压出来的泥水虽易于收集,但淤泥块不易从装置内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淤泥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第一推板和挡板配合,对淤泥进行挤压后,移动挡板,使挡板与第六侧壁相贴合,之后第一推板继续朝着挡板推动淤泥,淤泥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框体外,当第一推板、挡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上粘附较多淤泥时,可通过第二推板向下推动淤泥至收集箱中,使得淤泥易于收集。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淤泥处理装置,包括:
[0005]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第一侧壁的上部敞开,壳体上设置有淤泥入口和泥水出口;
[0006]滤板,其水平设置在壳体内,且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所述泥水出口与下部腔体连通,滤板的顶部与第一侧壁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齐平;
[0007]挡板,其选择性地封住并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
[0008]框体,其为内部中空,且底部敞开的长方体形,框体包括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均与第一侧壁平行,第五侧壁的下部敞开或全部敞开,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分别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固定连接,且两者的内壁分别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内壁在同一平面上,第六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且相对,当挡板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时,第六侧壁与挡板相隔一定距离;
[0009]多根连接杆,各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挡板连接,另一端均穿过第六侧壁,且位于框体的外部,当各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均沿背离第六侧壁的方向移动时,各根连接杆均能带动挡板移动至与第六侧壁相贴合;
[0010]第一推板,其竖直设置在上部腔体内,并与第一侧壁平行,且与挡板的尺寸相同,第一推板能在动力的驱动下向着挡板或第二侧壁运动,当第一推板向着第二侧壁运动至靠近第二侧壁时,所述淤泥入口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一推板之间;
[0011]第二推板,其位于框体内,且水平设置,当挡板与第六侧壁相贴合,且第一推板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时,第二推板位于挡板的上方,且能在动力的驱动下在挡板、第一推板、
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内上下移动。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五侧壁的下部敞开,第五侧壁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推板的尺寸与挡板、第一推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当第二推板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二推板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齐平。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通孔组,通孔组与连接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对于任意一组通孔组,其包括第一通孔和一对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为圆形,一对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一通孔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通孔连通;每根连接杆均为圆柱体形,且其外径与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每根连接杆上均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块和一个第二限位块,各块第二限位块均不能穿过与其对应的通孔组,且位于框体的外部,每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挡板转动连接,另一端均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当各根连接杆上的一对第一限位块分别和与其对应的一对第二通孔相对时,各对第一限位块均能沿水平方向穿过与其对应的一对第二通孔,当挡板移动至与第六侧壁相贴合时,各对第一限位块均位于框体外,且第六侧壁卡在各对第一限位块和挡板之间,当挡板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时,各对第一限位块均位于挡板、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内,且第六侧壁卡在各对第一限位块和与其对应的各个第二限位块之间。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0016]收集箱,其设置在挡板、第一推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的下方。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两端延伸至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
[0018]所述淤泥处理装置还包括:
[0019]隔板,其为长方体形,隔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一端与挡板的顶部连接且与挡板的顶部齐平,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口且逐渐向下倾斜,隔板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分别与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相贴合,隔板的顶部的高度不高于第一开口的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不低于第一开口的底部的高度。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所述淤泥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推板上设置有一块刀片,当第一推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向着挡板运动时,刀片贴着滤板移动,且当第一推板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挡板与第六侧壁相贴合时,刀片与挡板相隔一定距离。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中,还包括:
[0022]一对导向杆,其间隔穿设在第二侧壁上,且均水平设置,一对导向杆的一端均与第一推板上与第二侧壁相对的面连接,另一端位于壳体的外部。
[0023]淤泥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0024]步骤一、使第六侧壁卡在各对第一限位块和与其对应的各个第二限位块之间,使挡板封住并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且使第一推板靠近第二侧壁,通过淤泥入口向壳体内导入淤泥,第一推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向着挡板运动,对淤泥进行挤压,泥水通过滤板过滤后向下,之后通过泥水出口排出;
[0025]步骤二、淤泥挤压结束后,转动各根连接杆,使各对第一限位块分别和与其对应的
各对第二通孔相对,接着使各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均沿背离第六侧壁的方向移动,直至挡板与第六侧壁相贴合,之后转动各根连接杆,使各对第一限位块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各对第二通孔不相对,并使第六侧壁卡在各对第一限位块和挡板之间;
[0026]步骤三、动力驱动第一推板向着挡板运动,直至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
[0027]步骤四、第二推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向下,将挡板、第一推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内的淤泥向下推,淤泥通过收集箱进行收集,之后第二推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至第二推板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齐平;
[0028]步骤五、第一推板在动力的驱动下向着第二侧壁运动,接着转动各根连接杆,使各对第一限位块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各对第二通孔相对,之后使各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向着第六侧壁的方向移动,直至各块第二限位块与第六侧壁相抵,接着再转动各根连接杆,使各对第一限位块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各对第二通孔不相对;
[0029]步骤六、不断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
[0030]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第一侧壁的上部敞开,壳体上设置有淤泥入口和泥水出口;滤板,其水平设置在壳体内,且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所述泥水出口与下部腔体连通,滤板的顶部与第一侧壁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齐平;挡板,其选择性地封住并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框体,其为内部中空,且底部敞开的长方体形,框体包括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均与第一侧壁平行,第五侧壁的下部敞开或全部敞开,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分别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固定连接,且两者的内壁分别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内壁在同一平面上,第六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且相对,当挡板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时,第六侧壁与挡板相隔一定距离;多根连接杆,各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挡板连接,另一端均穿过第六侧壁,且位于框体的外部,当各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均沿背离第六侧壁的方向移动时,各根连接杆均能带动挡板移动至与第六侧壁相贴合;第一推板,其竖直设置在上部腔体内,并与第一侧壁平行,且与挡板的尺寸相同,第一推板能在动力的驱动下向着挡板或第二侧壁运动,当第一推板向着第二侧壁运动至靠近第二侧壁时,所述淤泥入口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一推板之间;第二推板,其位于框体内,且水平设置,当挡板与第六侧壁相贴合,且第一推板嵌入第一侧壁的上部时,第二推板位于挡板的上方,且能在动力的驱动下在挡板、第一推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内上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壁的下部敞开,第五侧壁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板的尺寸与挡板、第一推板、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围成的区域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当第二推板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二推板的底部与挡板的顶部齐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通孔组,通孔组与连接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对于任意一组通孔组,其包括第一通孔和一对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为圆形,一对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一通孔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通孔连通;每根连接杆均为圆柱体形,且其外径与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每根连接杆上均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块和一个第二限位块,各块第二限位块均不能穿过与其对应的通孔组,且位于框体的外部,每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挡板转动连接,另一端均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当各根连接杆上的一对第一限位块分别和与其对应的一对第二通孔相对时,各对第一限位块均能沿水平方向穿过与其对应的一对第二通孔,当挡板移动至与第六侧壁相贴合时,各对第一限位块均位于框体外,且第六侧壁卡在各对第一限位块和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李静刘克伟郭帅魏双龙党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