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茎尖脱毒成苗及快繁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00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苎麻茎尖脱毒成苗及快速繁殖技术在苎麻大田生产,特别是在苎麻产业化生产中快速有效地提供大批量的无病菌苗,在感病苎麻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上可以发挥拯救和保证的作用。在生产和科研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专利可以解决苎麻从室外取材到室内培养过程中,难以成苗的技术难关。通过腋芽增殖培养出无菌试管苗,从试管苗剥取茎尖的这一创新点解决了取材受时间、季节、气候限制以及消毒和褐变等技术难题。同时,利用培育的试管苗剥取茎尖的脱毒培养产生了该发明专利技术技术专利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培养基配方,即从起始苗培养到腋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茎尖成苗培养和茎尖苗快繁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培养方式、培养调控及培养程序等关键技术和培养基配方。该技术专利可以快速有效地为苎麻生产和资源保存利用提供无毒苗。该技术的成功可以为下一步苎麻花叶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从而为解决花叶病降低对苎麻产量和品质这一问题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苎麻大田生产上,特别是对于苎麻产业化生产可以利用此技术,快速有效提供大量无病菌苗。 2、应用此技术可培养出无毒苗,定期更新资源圃中的病毒感染材料,有利于苎麻资源圃保存和对外种质的交流。因此能使苎麻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利用。
技术介绍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和传统出口创汇纺织原料。由于苎麻属于杂合体,遗传基础复杂,用种子繁殖必然会产生性状分离,以致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以保持种质纯度。但在长期无性繁殖过程中,苎麻花叶病病毒可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逐代积累,而到目前为止,采用药剂或农业栽培等措施对此病均防效甚微。因此,苎麻花叶病的危害呈日渐严重的趋势,对苎麻种质资源保存构成严重威胁,在生产上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加重。据专家对资源和生产上调查情况表明目前,近2000份苎麻种质资源中,真正表现抗病的种质仅20余份,仅占资源总数的1%多,一些原来症状较轻的品种出现加重的势头。如任其继续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苎麻大田生产看形势也不容乐观,90年代中期专家们的调查指出苎麻花叶病已由老麻区向新麻区发展,发病程度呈加重趋势,一些丘块发病率高达100%,造成减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苎麻茎尖脱毒成苗及快速繁殖技术是苎麻的一种工厂化无性繁殖方式,该技术通过腋芽增殖培养出无菌试管苗,从试管苗剥取茎尖的这一创新点解决了取材受时间、季节、气候限制以及消毒和褐变等技术难题。其培养过程中以光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2hrs/天;茎尖成苗培养以22℃±1,繁殖和生根培养以25℃±1为适宜条件。对此培养方式提出以下权利要求。苎麻无菌试管苗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起始苗适宜培养基MS+6BA0.5-3.0+GA↓[3]0.2;(2)腋芽增殖适宜培养基 MS+6BA0.5-1.0;(3)生根适宜培养基1/2MS+NAA0.01~0.05。

【技术特征摘要】
苎麻茎尖脱毒成苗及快速繁殖技术是苎麻的一种工厂化无性繁殖方式,该技术通过腋芽增殖培养出无菌试管苗,从试管苗剥取茎尖的这一创新点解决了取材受时间、季节、气候限制以及消毒和褐变等技术难题。其培养过程中以光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2hrs/天;茎尖成苗培养以22℃±1,繁殖和生根培养以25℃±1为适宜条件。对此培养方式提出以下权利要求。1、苎麻无菌试管苗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起始苗适宜培养基MS+6BA0.5-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和平郭运玲喻春明王延周朱爱国唐守伟高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