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87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先以直径低于1000nm的煅烧后的高岭土为载体吸附银离子、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得到抗菌复合粒子;接着将抗菌复合粒子与各种有机试剂混合,得到银系抗菌后整理液;然后将待整理织物先经过银系抗菌后整理液的浸轧,然后经烘干、烘焙工艺后得到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在后整理过程中,丙烯酸与高岭土、丙烯酸与待整理织物以及丙烯酸和变性淀粉发生酯化反应,同时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发生聚合,从而使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成为织物、高岭土纳米粒子、淀粉之间的联结聚合物,并且聚合后的混合体系在织物表面形成稳定的皮膜;使织物通过后整理获得的功能性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织物的后整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滋生对公共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因此抗菌纺织品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银基抗菌剂抗菌性能优异、杀菌效率高、不易产生抗药性,被广泛应用于抗菌纺织品的制造。但是银系抗菌剂在光照或氧化条件下,可导致银系抗菌剂变色发黑,影响织物的外观,并可能导致抗菌性能的下降。
[0003]申请号为CN201110321735.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抗菌柔软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丙烯酸乳液、乳化剂和增溶剂混合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升温,在高速下加入低黄变氨基硅油,搅拌,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制备得到混合乳液;接着向混合乳液中加入抗菌组分,在室温常压下快速搅拌混合溶液,制得复合抗菌柔软剂。该方法得到的复合抗菌柔软剂虽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但是依然无法解决银系抗菌剂容易变色的问题。因此,发展一种可防止银系抗菌剂在光照和氧化条件下变色的新型抗菌织物,解决织物的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首先使抗菌剂、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均与附着于高岭土的表面及内部孔隙中;接着制备银系抗菌后整理液,最后将待整理织物置于银系抗菌后整理液中进行浸轧,在随后的干燥、烘焙工艺中会发生丙烯酸与高岭土、丙烯酸与待整理织物以及丙烯酸和变性淀粉的酯化反应,同时会发生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从而使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成为了织物、高岭土纳米粒子、淀粉之间的联结聚合物,并且上述聚合后的混合体系在织物表面形成稳定的皮膜;使织物通过后整理获得的功能性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以直径低于1000nm的煅烧后的高岭土为载体吸附银离子、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得到抗菌复合粒子;所述抗菌复合粒子中银离子、抗氧化剂、抗紫外剂各组分占所述抗菌复合粒子总质量的比例分别为35

40%、5

10%、3

5%;
[0008]S2.配制含10

15重量份的所述抗菌复合粒子、25

30重量份的丙烯酸、15

25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8

15重量份的变性淀粉、5

10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3

5重量份的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

3重量份的过硫酸铵、3

5重量份的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以及3

5重量份的N

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水相后整理剂,得到银系抗菌后整理
液;
[0009]S3.将待整理织物先经过步骤S2得到的所述银系抗菌后整理液的浸轧,然后经烘干、烘焙工艺后得到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高岭土的粒径为100

1000n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待整理织物经浸轧后的带液率为50%

200%。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烘干温度为60

70℃,烘焙温度为110

120℃。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以高岭土为载体吸附银离子、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具体为先将高岭土置于饱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30

50min,以吸附银离子;接着将吸附有银离子的高岭土置于饱和浓度的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的混合溶液中浸泡30

50min,吸附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银系抗菌后整理液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25

30重量份的丙烯酸、15

25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8

15重量份的变性淀粉、5

10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3

5重量份的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

3重量份的过硫酸铵、3

5重量份的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以及3

5重量份的N

羟基丁二酰亚胺充分搅拌溶于水后,再加入10

15重量份的抗菌复合粒子;所述银系抗菌后整理液中,抗菌复合粒子、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变性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过硫酸铵、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

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总浓度约15

20g/L。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抗氧化剂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或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一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抗紫外剂为二苯甲酮类或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中的一种。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待整理织物为棉、麻类织物。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得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柔软度为4.2

5.6mm,初始抗菌率为95.6%

100%,光照抗菌率为94.2%

100%,氧化抗菌率高达93.8%

100%,洗涤15此后的抗菌率高达89.7%

96.9%;在初始白度等级为4时,氧化白度等级和光照白度等级高达4级。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粒径的煅烧后的高岭土,使抗菌剂、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均与附着于高岭土的表面及内部孔隙中。
[0021]接着制备银系抗菌后整理液,煅烧后的高岭土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丙烯酸小分子会和高岭土表面的羟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从而均匀分布并包裹于高岭土表面。
[0022]最后将待整理织物置于银系抗菌后整理液中进行浸轧,相比于高分子溶液,在待整理织物浸轧过程中各小分子物质组成的后整理剂可以更加均匀的分布在织物表面。随后在后整理过程中,会发生四个化学反应过程:(1)丙烯酸和高岭土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2)丙烯酸和棉、麻织物表面的羟基发生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以直径低于1000nm的煅烧后的高岭土为载体吸附银离子、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得到抗菌复合粒子;所述抗菌复合粒子中银离子、抗氧化剂、抗紫外剂各组分占所述抗菌复合粒子总质量的比例分别为35

40%、5

10%、3

5%;S2.配制含10

15重量份的所述抗菌复合粒子、25

30重量份的丙烯酸、15

25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8

15重量份的变性淀粉、5

10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3

5重量份的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

3重量份的过硫酸铵、3

5重量份的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以及3

5重量份的N

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水相后整理剂,得到银系抗菌后整理液;S3.将待整理织物先经过步骤S2得到的所述银系抗菌后整理液的浸轧,然后经烘干、烘焙工艺后得到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高岭土的粒径为100

10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待整理织物经浸轧后的带液率为50%

2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烘干温度为60

70℃,烘焙温度为110

1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色彩稳定度抗菌织物的后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以高岭土为载体吸附银离子、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具体为先将高岭土置于饱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30

50min,以吸附银离子;接着将吸附有银离子的高岭土置于饱和浓度的抗氧化剂和抗紫外剂的混合溶液中浸泡30

50min,吸附抗氧化剂和抗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鲁振坦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锦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