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43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经编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经编绒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混纺包覆线的制备、织造、磨毛及整理,混纺包覆线经纺织制备得到坯布;磨毛后的坯布经整理液处理后,在坯布上形成硅氧膜层,降低了经编绒面料的表面张力及使得经编绒面料更柔顺,通过在经混纺包覆线中添加反应性纤维,使得硅氧膜层与混纺包覆线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通过在混纺包覆线中引入氨纶纱,使得附有硅氧膜层的混纺包覆线的绒毛层叠的更密集,进而使得经编绒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及耐磨性能。优异的防水性能及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是涉及一种经编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即为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上喂入机器的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绒面料由起毛机将延展纤维拉断,形成毛绒;由于经编绒面料质地柔软、细腻、具有独特质感,经常被用作为沙发布面料,但是一般经编绒面料的防水性较差,在经编绒面料表面有水的情况下,水很容易渗入并形成污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改善现有经编绒面料防水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经编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经编绒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混纺包覆线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0.5

1.5)的涤纶纤维和反应性纤维经混纺后制备得到涤纶混纺纱;然后将涤纶混纺纱包覆在氨纶纱上经假捻加工制备得到混纺包覆线,其中,涤纶混纺纱与氨纶纱的质量比为(4

6):1;织造:将混纺包覆线经织造形成坯布,织造时混纺包覆线的整经张力为1.4

1.8g/tex;磨毛:对坯布的一面进行磨毛,使得坯布表层形成毛绒;整理:对磨毛后的坯布使用60

80℃的整理液进行浸渍处理2

4h,浴比为(8

10):1;浸渍后沥干整理液,置于150

170℃的温度下加温10

15min,然后经水洗、皂洗、烘干后制备得到经编绒面料;所述整理液的原料包括2

5份的聚甲基氢硅氧烷、2

3份的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0.2

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4

6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06

0.1份的Pt催化剂及1000份的水。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整理液浸渍坯布,整理液在坯布上及坯布的绒毛上铺展,在高温下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及聚甲基氢硅氧烷发生反应,在坯布及绒毛上形成硅氧膜层,硅氧膜层降低了经编绒面料的表面张力以及使得经编绒面料更柔顺,聚甲基氢硅氧烷增强了反应形成的硅氧涂层与经编绒面料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进而使得经编绒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及耐磨性能。
[0006]另外,由于聚甲基氢硅氧烷含有活泼氢,使得经聚甲基氢硅氧烷处理的面料容易发黄,本申请中,采用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与聚甲基氢硅氧烷配伍使用,增强经编绒面料的防水性、柔顺性及耐磨性能,同时改善经聚甲基氢硅氧烷处理的面料容易发黄问题。
[0007]在本申请中,经编绒面料中采用氨纶纱,设置混纺包覆线整经时的张力1.4

1.8g/tex,使得制备得到的混纺包覆线具有一定弹性,使附有硅氧涂层的混纺包覆线的绒毛更密集,进一步提升了经编绒面料的防水性能及耐摩擦性能。
[0008]优选的,所述反应性纤维为羊毛、蚕丝、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莫代尔纤维中的一种。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反应性纤维与整理液配伍使用,增强了硅氧膜层与经编绒面料的结合强度,使得经编绒面料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及防水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浸渍处理包括第一次浸渍及第二次浸渍,所述第一次浸渍时间1

2h,所述第二次浸渍时间1

2h,所述坯布经第一次浸渍后静置8

12min,然后进行第二次浸渍。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整理液在经编绒面料上存留的量,提升硅氧膜层的致密性,进而提升经编绒面料的耐摩擦性能及柔顺性能。
[0012]优选的,所述整理液还包括2

6份的流平剂及0.06

0.1份的引发剂,所述流平剂为全氟辛基丙基丙烯酸酯、全氟环己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烃类中的一种。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理液中采用流平剂提升了硅氧膜层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经编绒面料的防水性能及耐摩擦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流平剂为丙烯酸烃类。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烯酸烃类物质与全氟辛基丙基丙烯酸酯及全氟环己基丙烯酸甲酯相比,分子链短,分子链上没有大分子基团,更容易增强硅氧膜层的致密性,流平剂反应形成高分子网络进而提升硅氧涂层的致密性,进一步提升经编绒面料的防水性能及耐摩擦性能。
[0016]优选的,所述整理液还包括0.4

0.8份的膨润土及0.1

0.2份的PTFE微粉。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润土与PTFE微粉配伍使用,膨润土提高PTFE微粉的分散性及增强整理液形成膜层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经编绒面料的耐摩擦性能及防水性能。
[0018]优选的,所述混纺包覆线在织造前使用微胶囊浸渍液在超声18

22KHz条件下处理4

6h,浴比为1:(8

10),所述微胶囊浸渍液的温度为65

85℃;所述微胶囊浸渍液的制备过程:将原料混合液升温到60

70℃、在搅拌速度为4000

7000r/min的条件下进行乳化搅拌30

40min;加入0.1

0.3份的盐酸,在温度60

70℃,在反应搅拌速度400

1000r/min条件下反应24

60h,制备得到微胶囊浸渍液;所述原料混合液包括2

4份的硬脂酸正丁酯、1

3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4

8份的钛酸四丁酯、70

76份的去离子水及35

40份的乙醇。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微胶囊浸渍液处理,在混纺包覆线中引入微胶囊,含有微胶囊的经编绒面料在使用中缓释硬脂酸丁酯,硬脂酸丁酯迁移到经编面料的表面,进一步,提升经编绒面料防水性能,并且增强经编绒面料防水性能的耐水洗性能,同时微胶囊增提升编绒面料的弹性,进而提升经编绒面料的耐摩擦性能。
[0020]整理液与微胶囊配伍使用,整理液形成的膜层增强微胶囊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经编绒面料具有长效的防水性能及耐摩擦性能。
[0021]优选的,所述原料混合液还包括3

6份的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部分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连接在微胶囊的膜层上,使得微胶囊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另外,微胶囊缓释的硬脂酸正丁酯与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配伍使用,迁移到经编绒面料上整理液形成的膜层上,进一步提升经编绒面料的防水性能及耐磨性能。
[0023]优选的,所述乳化时搅拌速度为5000

6000r/min,加入盐酸后的搅拌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绒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过程如下:混纺包覆线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0.5

1.5)的涤纶纤维和反应性纤维经混纺后制备得到涤纶混纺纱;然后将涤纶混纺纱包覆在氨纶纱上经假捻加工制备得到混纺包覆线,其中,涤纶混纺纱与氨纶纱的质量比为(4

6):1;织造:将混纺包覆线经织造形成坯布,织造时混纺包覆线的整经张力为1.4

1.8g/tex;磨毛:对坯布的一面进行磨毛,使得坯布表层形成毛绒;整理:对磨毛后的坯布使用60

80℃的整理液进行浸渍处理2

4h,浴比为(8

10):1;浸渍后沥干整理液,置于150

170℃的温度下加温10

15min,然后经水洗、皂洗、烘干后制备得到经编绒面料;所述整理液的原料包括2

5份的聚甲基氢硅氧烷、2

3份的羟基封端二甲基羟基硅油、0.2

0.5份的聚醚改性聚硅氧烷、4

6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06

0.1份的Pt催化剂及1000份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绒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性纤维为羊毛、蚕丝、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莫代尔纤维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步骤中,所述浸渍处理包括第一次浸渍及第二次浸渍,所述第一次浸渍时间1

2h,所述第二次浸渍时间1

2h,所述坯布经第一次浸渍后静置8

12min,然后进行第二次浸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绒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液还包括2

6份的流平剂及0.06

0.1份的引发剂,所述流平剂为全氟辛基丙基丙烯酸酯、全氟环己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烃类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编绒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祖法沈月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众逸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