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37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属于介入放射医疗器械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以及设置使用时被置于肝内分流通道的球囊体,第二管体的远端开口连通于球囊体内部,从而通过对第二管体的近端开口输液可调节球囊体的大小,继而可调节分流通道的流通空间,从而实现限流、测压等目的,而第一管体的远端开口至少延伸出肝内分流通道并延伸到肝内门静脉,从而可在第一导近端测量出肝内门静脉等位置的压力,总体上实现避免及降低肝性脑病发病概率,减轻TIPS术后血栓和假性内皮增生,降低支架在中、远期治疗过程中的狭窄率的效果,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多患者获益。多患者获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介入放射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门体分流术后进一步治疗的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腔积液等)的重要手段。TIPS利用血管造影技术,经颈静脉入路从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建立入肝的门静脉与离肝的肝静脉之间的低阻力通道,再置入可膨胀支架来维持通道的通畅,实现降低门静脉高压。虽然TIPS属于微创介入治疗技术,TIPS术后还是存在肝性脑病(HE)、支架内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支架狭窄等重要并发症。
[0003]以肝性脑病为例,在接受TIPS治疗的患者中,高达1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将导致患者意识状态恶化甚至致死。研究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分流道直径呈正相关,因而需要在术前进行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并针对选择分流到直径。
[0004]又以支架狭窄为例,支架狭窄将导致TIPS在中、远期疗效较差,其病理生理机制是支架内高速的血流形成的剪切力和湍流是导致成假性内皮增生,肝细胞间质内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进入肝静脉、TIPS支架,从而导致狭窄。例如,Fluency覆膜支架狭窄率较裸支架显著降低,但是2年的覆膜支架狭窄率仍高达40%以上。
[0005]另外,在支架大小和直径的选择上也非常主观,往往支架置入后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了,但过多的分流门静脉可导致大量的门静脉血液被分流,导致肝脏缺乏足够的门静脉血灌注,导致肝性脑病甚至肝性脊髓病等近期及中远期并发症。
[0006]综上所述,对于TIPS术后的患者,需要相应的装置及治疗手段避免及降低肝性脑病发病概率,减轻TIPS术后血栓和假性内皮增生,并降低支架在中、远期治疗过程中的狭窄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术后重要并发症,本专利技术提供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可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术后植入到肝内分流通道处,实现可调节及限制分流通道的血流量、并可检测门静脉等相关位置的血压压力及保留再治疗通路和路径,达到避免及降低肝性脑病发病概率、减轻TIPS术后血栓和假性内皮增生、降低支架在中、远期治疗过程中的狭窄率的效果,从而最大程度降低TIPS术后并发症,使更多患者获益。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球囊体;
[0010]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近端开口用于在使用时分别连通于相互独立的输液端;
[0011]所述第一管体配置有在使用时被置于肝内分流通道处的肝内段,所述球囊体设置于第一管体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管体的肝内段,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开口至少延伸出第一管体的肝内段;
[0012]所述第二管体沿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远端开口与所述球囊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管主体在第一管体的肝内段位置设置有定位标记点。
[0013]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近端开口在使用时被置于皮下处,所述第一管体还配置有依次连接的皮下段、颈内静脉段、腔静脉段和肝静脉段,所述第一管体的肝静脉段远端连接于第一管体的肝内段近端。
[0014]上述导管可选的,在皮下段,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离,所述第二管体朝远端方相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0015]在颈内静脉段、腔静脉段和肝静脉段,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管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
[0016]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还配置有门静脉段,所述第一管体的肝内段的远端连接于第一管体的门静脉段的近端,所述第一管体的门静脉段设置有可连通内外的多孔结构;
[0017]所述第一管体还配置有延长段,所述第一管体的门静脉段的远端连接于第一管体的延长段的近端,第一管体的延长段为第一管体的远端开口,所述第一管体的延长段在使用时被置于脾静脉或胃冠状静脉。
[0018]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球囊体为顺应性球囊,所述球囊体的截面为半椭圆形,所述球囊体在周向上包围地设置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
[0019]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定位标记点设置有两个,其中之一的定位标记点位于球囊体的远端一侧,其中另一的定位标记点位于球囊体的近端一侧。
[0020]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球囊体在径向上尺寸可变的范围为2至10毫米
[0021]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球囊体在轴向上尺寸可变的范围为2至8厘米。
[0022]上述导管可选的,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皮下港,所述皮下港包括港本体和隔膜,所述港本体内部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膜分别封闭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地设置于港本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接口连通于第一管体的近端开口,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二接口连通于第二管体的近端开口,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是识别标记点。
[0023]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的使用方法,该方法使用了隧道针和导管输送组件,所述导管输送组件包括导管输送外鞘与导管输送鞘内芯,所述导管输送鞘内芯与导管输送外鞘均为中空,所述导管输送外鞘与导管输送鞘内芯相互匹配以使导管输送鞘内芯可插置在导管输送外鞘之内,所述导管输送鞘内芯内部用于输送导丝,所述导管输送外鞘为可撕裂鞘,所述导管输送外鞘的外侧设置有手柄;
[0024]该方法包括步骤:
[0025]经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成功,在门体静脉分流道置入支撑部件后,留置颈内静脉的输送导丝;
[0026]在右锁骨中外三分一的下方的两横指处麻醉、切开,以建立放置导管主体近端开口的输液端所需囊袋;
[0027]自上述囊袋到颈内静脉导丝穿刺点路径行局部浸润麻醉,使用隧道针的刺穿端沿已麻醉路径穿刺,以建立从囊袋到颈内静脉穿刺点的皮下隧道,并且由颈内静脉穿刺点穿出;
[0028]将第一管体远端开口套于隧道针的尾端,拖动隧道针刺穿端将第一管体远端开口从颈内静脉穿刺点拖出皮下隧道,同时导管主体的近端开口留置在囊袋处;
[0029]将导管输送鞘内芯插入导管输送外鞘内,将导管输送鞘内芯沿输送导丝经颈内静脉后伸入门体分流支撑部件位置;
[0030]固定导管输送外鞘和输送导丝,退出导管输送鞘内芯,将第一管体的远端开口沿输送导丝经颈内静脉后伸入门体分流支撑部件位置,通过显影观察定位标记点调整球囊体位置,固定导管主体和输送导丝,缓慢退出导管输送外鞘,完全退出体外后抓住手柄向两侧撕开导管输送外鞘;
[0031]固定导管主体,沿第一管体缓慢退出输送导丝,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近端开口分别与输液端连通,输液端埋设在需囊袋,最后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10)包括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球囊体(13);所述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近端开口用于在使用时分别连通于相互独立的输液端;所述第一管体(11)配置有在使用时被置于肝内分流通道处的肝内段,所述球囊体(13)设置于第一管体(11)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管体(11)的肝内段,所述第一管体(11)的远端开口至少延伸出第一管体(11)的肝内段;所述第二管体(12)沿与所述第一管体(11)相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管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12)的远端开口与所述球囊体(13)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管主体(10)在第一管体(11)的肝内段位置设置有定位标记点(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近端开口在使用时被置于皮下处,所述第一管体(11)还配置有依次连接的皮下段、颈内静脉段、腔静脉段和肝静脉段,所述第一管体(11)的肝静脉段远端连接于第一管体(11)的肝内段近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在皮下段,所述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分离,所述第二管体(12)朝远端方相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在颈内静脉段、腔静脉段和肝静脉段,所述第一管体(1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管体(12)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管体(12)固定连接于第一管体(11)的外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1)还配置有门静脉段,所述第一管体(11)的肝内段的远端连接于第一管体(11)的门静脉段的近端,所述第一管体(11)的门静脉段设置有可连通内外的多孔结构(14);所述第一管体(11)还配置有延长段,所述第一管体(11)的门静脉段的远端连接于第一管体(11)的延长段的近端,第一管体(11)的延长段为第一管体(11)的远端开口,所述第一管体(11)的延长段在使用时被置于脾静脉或胃冠状静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体(13)为顺应性球囊,所述球囊体(13)的截面为半椭圆形,所述球囊体(13)在周向上包围地设置于第一管体(11)的外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点(15)设置有两个,其中之一的定位标记点(15)位于球囊体(13)的远端一侧,其中另一的定位标记点(15)位于球囊体(13)的近端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藏式门体分流通道限流测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体(13)在轴向上尺寸可变的范围为2至8厘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赵一麟周旭张红建刘秋松潘恒郭欢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雨林厦门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