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926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包括安全车组、锁定车组和运轨车组,安全车组编组在两端并由前安全车和后安全车组成,运轨车组的每辆运轨车均安装有滚道梁,前安全车的前部安装有滚道梁,后安全车的前部及中部安装有滚道梁,前安全车的每层滚道梁高度低于运轨车组对应层级的滚道梁,后安全车的中部每层滚道梁高度高于前部对应层级的滚道梁,且前部的每层滚道梁高度与运轨车上的对应层级滚道梁高度一致;前安全车安装有移动配重装置,前安全车后部两角落安装有固定配重钢架,后安全车安装有固定配重钢块,后安全车安装有移动配重装置,具有多方式联动缓解、缓解偏重力度大、车辆运用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运装长钢轨
,具体涉及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长钢轨车组运行时,由于制动或者车辆之间的纵向冲动,缓冲器产生压缩或者拉伸状态,会导致安全车车上承载钢轨的长度发生变化,重量随之变化;当安全车一端装载有钢轨,重量会大于另一端,就出现纵向偏重问题,现目前是通过在另一端加装配重块的方案来解决偏重问题,但只通过加装配重块来缓解偏重方式太单一,且缓解力度有限度,当车组装运一些状态不好的旧钢轨时,会出现轨头上翘或下挠情况,会造成承载钢轨重量变化明显,偏重情况也会更严重,因此存在缓解偏重力度不足,出现安全车偏重值超过铁路限值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多方面缓解安全车组偏重情况,解决只通过加装配重块来缓解偏重方式太单一、缓解偏重力度不足导致安全车偏重值超过铁路限值的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包括安全车组、锁定车组和运轨车组,所述安全车组编组在两端并由前安全车和后安全车组成,所述运轨车组的每辆运轨车均安装有滚道梁,所述前安全车的前部安装有滚道梁,所述后安全车的前部及中部安装有滚道梁,所述前安全车的每层滚道梁高度低于运轨车组对应层级的滚道梁,从而使吊装钢轨优先落于运轨车组上缓解前安全车前期偏重情况,所述后安全车的中部每层滚道梁高度高于前部对应层级的滚道梁,且前部的每层滚道梁高度与运轨车上的对应层级滚道梁高度一致,从而使吊装钢轨优先落于后安全车的中部滚道梁上缓解后安全车前期偏重情况;所述前安全车安装有移动配重装置,且移动范围为前安全车前部至前安全车中部,前安全车后部两角落安装有固定配重钢架,所述后安全车的后部安全门上方安装有固定配重钢块,所述后安全车安装有移动配重装置,且移动范围为后安全车中部至后安全车后部。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移动配重装置包括配重块、配重块轨道、左右对称设置在配重块轨道两端尽头外侧的配重锁和左右间隔设置用于人工拨动配重块移动的配重块拨动组,配重块移动方便,结构稳固,安装牢固;所述配重块的底部四角设有沿配重块轨道移动的滚轮、左右两侧边沿对称设置的配重锁定口,当配重块移动至配重块轨道尽头时,能通过配重锁卡入配重锁定口进行固定,设计合理,而且安装方便,维修也方便,成本低。
[000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配重锁包括固定座和可旋转安装在固定座上的挡片,所述固定座设有防跳销孔,并配备有与挡片转轴平行的防跳销,防跳销位于挡片下方,当配重块移动至配重块轨道尽头时,挡片旋转至水平状态并卡入配重锁定口,且防跳销能进一步限定
挡片旋转角度,设计精妙,防跳销能有效避免挡片因车辆运行振动跳出配重锁定口,所述防跳销端部设有防脱环,防止防跳销因车辆振动脱落,结构环环相扣,设计合理。
[000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配重块左右两侧边沿对称设有保险锁定口,所述配重块轨道外侧设有与保险锁定口匹配的保险锁,在配重锁失效的情况下进行替补,有效避免配重块无法固定的情况发生。
[000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配重块拨动组采用间隔设置的横向等长铁条,并配备有以铁条为支点撬动配重块移动的撬棍,撬动方便省力,由于拨动具有随机性,拨一下配重块能滑行的距离不固定,因此间隔设置铁条,方便灵活拨动。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安全车的每层滚道梁高度低于运轨车组对应层级的滚道梁8mm~15mm,所述后安全车的中部每层滚道梁高度高于前部对应层级的滚道梁8mm~15mm,高度差合理,不会因高度差过大导致钢轨倾斜,在吊装钢轨下落初期减少安全车端部承担钢轨的重量,能有效缓解前安全车、后安全车的偏重情况。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借助改变安全车组滚道梁对应层级高度,形成高度差,使吊装钢轨优先落于运轨车组上缓解前安全车前期偏重情况,使吊装钢轨优先落于后安全车的中部滚道梁上缓解后安全车前期偏重情况,在吊装钢轨下落初期减少安全车组端部承担钢轨的重量,设计构思巧妙,在吊装钢轨初期就缓解安全车组偏重情况。
[0012](2)在前安全车上安装移动范围为前部至中部的移动配重装置,移动范围合理,在前安全车后部两角落安装有固定配重钢架,充分考虑到前安全车的滚道梁在前端,与相邻运轨车之间相距过远,因此装载钢轨时的前安全车重心在前端,需要移动配重装置挪移到中部并借助后部的固定配重钢架调整重心,实现固定移动配重相结合,从而平衡安装钢轨时的前安全车重心,整体配重结构布局合理,有效避免前安全车偏重情况发生。
[0013](3)在后安全车的后部安全门上方安装固定配重钢块,在后安全车安装移动范围为中部至后部的移动配重装置,移动范围合理,后安全车的滚道梁位于中部及前部,所以后安全车装载钢轨后重心在中前部,因此需要在后部安全门上加装固定配重钢块平衡,并安装移动配重装置灵活加重,固定配重结构与移动配重结构巧妙结合,实现后安全车的整体重心平衡,有效避免后安全车偏重情况发生。
[0014](4)多方式联动缓解安全车组偏重情况,采用调整安全车组滚道梁高度、移动配重与固定配重结合共同缓解安全车组偏重情况,从钢轨装载的前期到后期均能缓解偏重情况,缓解力度大,范围广,有效避免出现安全车偏重值超过铁路限值的情况。
[0015](5)在配重块轨道两端尽头分别设立空车位和重车位,前安全车的空车位邻接前部的滚道梁、重车位位于前安全车中部,后安全车的空车位领接中部的滚道梁、重车位位于后部的安全门正下方,结合实际情况,空车位和重车位设立准确,能有效调节安全车组重心,提高车辆运用安全性。
[0016](6)在空载及装载一层、二层钢轨时,配重块停留固定在空车位,当装载三层钢轨时,配重块停留固定在空车位或重车位上,当装载四层钢轨时,预先使配重块停留固定在重车位,保证前期在装载前三层钢轨时,只需要借助滚道梁对应层级高度差及固定配重即可平衡安全车组重心,缓解偏重情况,到后期装载第四层钢轨才明确需要借助移动配重进行调节,保证调节后的偏重值余量大,缓解偏重力度大,实用性强。
[0017]综上所述,具有多方式联动缓解、缓解偏重力度大、车辆运用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前安全车的正视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后安全车的正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2]图5为配重块的俯视图。
[0023]图6为配重锁的剖视图。
[0024]图7为配重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结合图1—图7所示,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主体由安全车组、锁定车组和运轨车组组成,安全车组编组在两端并由前安全车1和后安全车2组成。
[0027]运轨车组的每辆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包括安全车组、锁定车组和运轨车组,所述安全车组编组在两端并由前安全车(1)和后安全车(2)组成,所述运轨车组的每辆运轨车均安装有滚道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全车(1)的前部安装有滚道梁(3),所述后安全车(2)的前部及中部安装有滚道梁(3),所述前安全车(1)的每层滚道梁(3)高度低于运轨车组对应层级的滚道梁(3),从而使吊装钢轨优先落于运轨车组上缓解前安全车(1)前期偏重情况,所述后安全车(2)的中部每层滚道梁(3)高度高于前部对应层级的滚道梁(3),且前部的每层滚道梁(3)高度与运轨车上的对应层级滚道梁(3)高度一致,从而使吊装钢轨优先落于后安全车(2)的中部滚道梁(3)上缓解后安全车(2)前期偏重情况;所述前安全车(1)安装有移动配重装置(4),且移动范围为前安全车(1)前部至前安全车(1)中部,前安全车(1)后部两角落安装有固定配重钢架(5),所述后安全车(2)的后部安全门(21)上方安装有固定配重钢块(6),所述后安全车(2)安装有移动配重装置(4),且移动范围为后安全车(2)中部至后安全车(2)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钢轨运装车组联合缓解偏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配重装置(4)包括配重块(41)、配重块轨道(42)、左右对称设置在配重块轨道(42)两端尽头外侧的配重锁(43)和左右间隔设置用于人工拨动配重块(41)移动的配重块拨动组(44),所述配重块(41)的底部四角设有沿配重块轨道(42)移动的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财张成志伞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