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22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干式喷漆室占用空间大、漆雾处理模块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减少了空间占用,提高了检修效率,具体方案如下: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地上的操作间,所述操作间的顶部依次与动静压室、送风机构连接,操作间的底部从上向下依次设有均流层和第一地下风道,均流层和第一地下风道均位于地下,所述第一地下风道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均流层两侧,每个第一地下风道内设有若干个干式漆雾处理模块,所述干式漆雾处理模块一侧与均流层连通,另一侧与第一地下风道连通,位于同侧的所有第一地下风道通过同一个第二地下风道与地上的排风管连通。与地上的排风管连通。与地上的排风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制造
,尤其是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

技术介绍

[0002]在客车的涂装生产工程中,喷漆室的类型主要有:水帘喷漆室、水旋喷漆室、文丘里喷漆室和干式喷漆室等类型,其中干式喷漆室由于其后末端废气湿度远低于湿式喷漆室,更利于吸附材料吸附功能的发挥;且干式喷漆室对于漆雾净化效率高于水帘式喷漆室,经干式喷漆室后,废气治理预处理的负荷将大大降低的优势得到大量应用。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干式喷漆室为提高其排风及漆雾捕捉能力,一般是设置若干个漆雾处理模块,每个漆雾处理模块各自对应连接一根排风管道(例如现有技术CN110639316A
‑‑
一种新型在线更换及在线检测的干式喷漆室),虽然提高了排风机漆雾捕捉能力,但排风管道的数量会随漆雾处理模块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空间占用大;同时,漆雾处理模块需要分别与喷漆室的出气端、排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更换操作复杂,且检修更换时对漆雾处理模块的位置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否则无法快速的实现与喷漆室、排气管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在地下设置用于容纳干式漆雾处理模块的风道,利用风道与地上的排风管连接,减少了对地上空间的占用,同时降低了地下管道的铺设难度,干式漆雾处理模块仅需与均流层连接即可,位置精度要求低,解决了现有干式喷漆室占用空间大、漆雾处理模块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地上的操作间,所述操作间的顶部依次与动静压室、送风机构连接,操作间的底部从上向下依次设有均流层和第一地下风道,均流层和第一地下风道均位于地下,所述第一地下风道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均流层两侧,每个第一地下风道内设有若干个干式漆雾处理模块,所述干式漆雾处理模块一侧与均流层连通,另一侧与第一地下风道连通,位于同侧的所有第一地下风道通过同一个第二地下风道与地上的排风管连通。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还设有吊装机构,吊装机构安装在喷漆室本体外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地下风道的顶部设有检修门,吊装机构位于检修门的上方。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均流层由水平设置的汇集段和竖直设置的输送段组成,汇集段与操作间连通,输送段上设有若干与干式漆雾处理模块连接的连接口。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排风管设有两个,两个排风管的主管竖向设置且分别对应连接一个第二地下风道,两个排风管的末端汇集并与同一个收集机构连通。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干式漆雾处理模块由箱体以及集成在箱体内的纸箱
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组成,箱体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箱体与连接口之间通过锁扣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箱体与连接口之间设有密封条,所述连接口处安装有用于临时封闭连接口的挡帘。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地下风道的底部铺设有轨道,每个干式漆雾处理模块的安装位置对应一个轨道。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干式漆雾处理模块上安装有压差检测装置。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地下风道由主风道和分支风道组成,分支风道与第一地下风道对应连接,主风道与排风管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两个所述第一地下风道内的干式漆雾处理模块的数量相同。
[0016]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在地下设置用于容纳干式漆雾处理模块的风道,利用风道与地上的排风管连接,减少了对地上空间的占用,同时降低了地下管道的铺设难度,干式漆雾处理模块仅需与均流层连接即可,位置精度要求低,提高了干式漆雾处理模块的检修、更换效率。
[0018]2)本技术纸箱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集成在箱体内,并在喷漆室本体外部安装吊装机构,能够快速的对干式漆雾处理模块进行整体吊装、转移,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的整体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内地下部分的风向流向示意图;
[0023]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4]其中,1、送风机构;2、动静压室;3、操作间;4、干式漆雾处理模块;5、第一地下风道;6、均流层;7、第二地下风道;8、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干式喷漆室为提高其排风及漆雾捕捉能力,一般是设置若干个漆雾处理模块,每个漆雾处理模块各自对应连接一根排风管道,虽然提高了排风机漆雾捕捉能力,但排风管道的数量会随漆雾处理模块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成本高且地下管道铺设困难;同时,漆雾处理模块需要分别与喷漆室的出气端、排气管的进气端连
接,更换操作复杂,且检修更换时对漆雾处理模块的位置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否则无法快速的实现与喷漆室、排气管的连接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
[0027]实施例1
[0028]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

图3所示,提出了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包括,至少一个操作间3,操作间3位于地面以上,操作间3的顶部设有动静压室2,动静压室2与送风机构1连接;
[0029]每个操作间3的底部从上向下依次设有均流层6和第一地下风道5,均流层6和第一地下风道5均位于地下,且均流层6位于第一地下风道5的上方。
[0030]均流层6的横截面呈T型,用于对漆雾的汇集、导流以及均匀分散漆雾,均流层6由水平设置的汇集段和竖直设置的输送段组成,汇集段与操作间3连通,输送段与第一地下风道5内的干式漆雾处理模块4连通。
[0031]第一地下风道5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地下风道5相对设置在输送段的两侧,输送段的两侧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相同数量及尺寸的连接口,以保证进入两侧第一地下风道5内的漆雾数量相同。
[0032]每个第一地下风道5内均匀设有若干个干式漆雾处理模块4,以用于提高处理量,可适用于大规模的客车喷涂作业,干式漆雾处理模块4的数量与输送段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地上的操作间,所述操作间的顶部依次与动静压室、送风机构连接,操作间的底部从上向下依次设有均流层和第一地下风道,均流层和第一地下风道均位于地下,所述第一地下风道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均流层两侧,每个第一地下风道内设有若干个干式漆雾处理模块,所述干式漆雾处理模块一侧与均流层连通,另一侧与第一地下风道连通,位于同侧的所有第一地下风道通过同一个第二地下风道与地上的排风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吊装机构,吊装机构安装在喷漆室本体外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地下风道的顶部设有检修门,吊装机构位于检修门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层由水平设置的汇集段和竖直设置的输送段组成,汇集段与操作间连通,输送段上设有若干与干式漆雾处理模块连接的连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干式喷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设有两个,两个排风管的主管竖向设置且分别对应连接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学刚王伟许震贾秀雷张明罡李壮丁照宪宋倩倩王林广王建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