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12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助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包括腰带、感应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腰带穿戴于使用者的腰部,所述感应结构用以感应大腿的运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上传动绑带组件、下传动绑带组件、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绑带组件穿戴于使用者的大腿,所述上传动机构用以带动上传动绑带组件转动,所述下传动绑带组件穿戴于使用者的小腿,所述下传动机构用以带动下传动绑带组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肌肉力量不足者正常行走或减轻行走负担,也能够辅助患者的康复训练,实用性强。同时结构体积小,能够隐藏于服饰内侧,满足使用者隐性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程度高。人性化程度高。人性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


[0001]本技术属于助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

技术介绍

[0002]行走困难的老年群体以及下肢受损的人群一直是我国民生健康问题重点关注的对象。为解决这类问题,下肢外骨骼助步器横空出世,但现有的助步器机体体积大并且结构复杂。此外,调查发现使用者并不希望自己使用的辅助设备暴露在他人眼中,因此改变传统的外穿式下肢外骨骼结构,使之简化并能够隐藏于服饰内部提高隐私性,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技术方案。
[0004]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包括:
[0005]腰带,所述腰带穿戴于使用者的腰部;
[0006]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用以感应大腿的运动;以及
[0007]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上传动绑带组件、下传动绑带组件、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绑带组件穿戴于使用者的大腿,所述上传动机构用以带动上传动绑带组件转动,所述下传动绑带组件穿戴于使用者的小腿,所述下传动机构用以带动下传动绑带组件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腰带上的角度传感器、佩戴于使用者的大腿上的大腿绑带及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和大腿绑带的连接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杆和传动网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腰带上,所述传动杆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传动网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网组件上端与大腿绑带连接,下端与上传动绑带组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网组件包括塑性边缘、设置于塑性边缘上的硬质龙骨及设置于塑性边缘上的传动网本体,所述传动杆与硬质龙骨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网组件分别与大腿绑带和上传动绑带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动绑带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传动绑带和第二传动绑带,所述第一传动绑带穿戴于使用者的大腿上侧,所述第二传动绑带穿戴于使用者的膝关节上侧;
[0013]所述下传动绑带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传动绑带和第四传动绑带,所述第三传动绑带穿戴于使用者的膝关节下侧,所述第四传动绑带穿戴于使用者的小腿下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传动机构包括上传动支架、下传动支架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上传动支架连接第一传动绑带和第二传动绑带,所述下传动支架连接第三传动绑带和第四传
动绑带,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上传动支架和下传动支架连接,其用以带动下传动支架相对上传动支架转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动支架一端与第一传动绑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传动绑带滑动连接,上传动支架与第二传动绑带之间通过第一锁定机构锁定;
[0016]所述下传动支架一端与第四传动绑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绑带滑动连接,下传动支架与第三传动绑带通过第二锁定机构锁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下传动支架与上传动支架的相对角度变化范围为160
°‑
180
°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绑带、第二传动绑带、第三传动绑带和第四传动绑带均为三层环形结构,其内层为热压海绵衬垫,中层为魔术贴绑带,外层为护腿板。
[0019]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为:在腰带上安装角度传感器以及第一驱动电机,角度传感器通过一条硬质的连接件连接大腿上侧所系绑带,当大腿运动时,信息通过连接件传递给角度传感器,并使得驱动电机进行工作。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一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的传动杆连接一传动网组件,传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传动网组件,可以通过可塑性调节传动杆和传动网组件,或通过滑动连接改变所述传动杆和传动网组件的相对位置,使得结构进一步贴合人体,传动网组件通过一条龙骨来提供足够的强度,并通过网状结构将力均匀地施加在大腿后侧,传动网组件的上端通过魔术贴连接绑带。第一传动绑带系于大腿上侧(位于绑带下方),第二传动绑带系于膝关节上侧,分别作为大腿部分施力的起点和终点。第三传动绑带系于膝关节下方,第四传动绑带系于踝关节上方,分别作为小腿部分施力的起点和终点。传动绑带之间通过传动支架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杆、传动组件网、第一传动绑带和第二传动绑带传动,将力施加于大腿后方,为大腿提供动力。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改变上传动支架与下传动支架两个部分之间的角度,并通过第三传动绑带、第四传动绑带传动,为小腿提供动力。第二传动绑带和第三传动绑带位置可调,从而适应不同的人体尺寸。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0021]1、本技术通过腰带与使用者固定,通过第一驱动电机所连传动杆另一端与传动网组件滑动调节,以及调节第二传动绑带、第三传动绑带的位置,适应不同的人体尺寸,从而将大腿绑带系在使用者大腿上侧,第一传动绑带系在大腿上侧、大腿绑带下侧,第二传动绑带系在膝关节上侧,第三传动绑带系在膝关节下侧,第四传动绑带系在踝关节上侧。各个传动环最内侧均为海绵衬垫,使得使用者使用舒适。通过电机驱动,能够为肌肉力量不足者正常行走或减轻行走负担,也能够辅助患者的康复训练,实用性强。
[0022]2、能够通过改变传动杆、传动网组件等各个塑性部分的形状或者改变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好地贴合人体,使得装置对腿部的施力更加均匀,具有良好的人体适应性,同时也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适应感。
[0023]3、能够贴合人体,且结构轻巧简单,从而隐藏在使用者的服饰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暴露在他人的眼中,从而满足使用者隐形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说明:1

腰带;2

感应结构;21

角度传感器;22

大腿绑带;23

连接件;3

驱动结构;31

第一驱动电机;32

第二驱动电机;33

传动杆;34

传动网组件;341

硬质龙骨;342

塑性边缘;343

传动网本体;351

上传动支架;352

下传动支架;361

第一传动绑带;362

第二传动绑带;363

第三传动绑带;364

第四传动绑带;37

锁紧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所述腰带(1)穿戴于使用者的腰部;感应结构(2),所述感应结构(2)用以感应大腿的运动;以及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上传动绑带组件、下传动绑带组件、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绑带组件穿戴于使用者的大腿,所述上传动机构用以带动上传动绑带组件转动,所述下传动绑带组件穿戴于使用者的小腿,所述下传动机构用以带动下传动绑带组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2)包括设置于所述腰带(1)上的角度传感器(21)、佩戴于使用者的大腿上的大腿绑带(22)及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21)和大腿绑带(22)的连接件(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传动杆(33)和传动网组件(3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设置于腰带(1)上,所述传动杆(33)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31)连接,另一端与传动网组件(34)连接,所述传动网组件(34)上端与大腿绑带(22)连接,下端与上传动绑带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网组件(34)包括塑性边缘(342)、设置于塑性边缘(342)上的硬质龙骨(341)及设置于塑性边缘(342)上的传动网本体(343),所述传动杆(33)与硬质龙骨(341)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网组件(34)分别与大腿绑带(22)和上传动绑带组件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穿戴式的外骨骼运动、训练、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动绑带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传动绑带(361)和第二传动绑带(362),所述第一传动绑带(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卓豪程翔宇余洵宇陈煜郑义骁陈思敏赵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