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06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换热管以及第一换热片。各第一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换热管的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换热管内容纳有换热介质,且换热管设于各第一单体电池的旁侧。第一换热片一端连接于换热管、另一端与各第一单体电池接触,使得第一换热片能够实现各第一单体电池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该方案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散热片进行导热的结构而言,换热效率更高。相较于利用导通换热介质的管体直接接触第一单体电池的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更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更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的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在电池模组工作时,每个单体电池均产生热量,从而使得电池模组整体具有较高的温度。为了提升电池模组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包括换热片,换热片与各单体电池接触,换热片与各单体电池进行热交换后能够将各单体电池的热量导出电池模组,从而实现对各单体电池进行降温。然而,散热片的换热能力有限,使得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旨在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多个第一单体电池,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
[0006]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换热管内容纳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管设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旁侧;
[0007]第一换热片,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管,另一端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接触;
[0008]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片能够实现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均为圆柱型电池,各所述圆柱型电池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片呈弧形,且所述第一换热片包括第一内弧面,所述第一内弧面贴合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外周壁。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的相对的两侧;
[0012]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换热片分别连接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换热片能够实现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单体电池,各所述第三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0014]多个第四单体电池,各所述第四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0015]第三换热片,所述第三换热片与所述换热管连接,且所述第三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沿第三方向分布,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换热片背离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壁面贴合各所述第三单体电池;
[0016]第四换热片,所述第四换热片与所述换热管连接,且所述第四换热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片沿第三方向分布,所述第四换热片背离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壁面贴合各所述第四单体电池。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两个所述换热管,两个所述换热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片设于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片相对的两侧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所述换热管。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所述换热管,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汇流部以及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一汇流部分别连通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以将所述换热介质导向各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汇流部分别连通各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以将各所述换热管内的所述换热介质导出。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换热片与各所述第二换热片一体成型式连接,和/或,各所述第三换热片与各所述第四换热片一体成型式连接。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片包括多个换热部,各所述换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各所述换热部均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部均对应与一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接触。
[0021]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换热管以及第一换热片。各第一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换热管的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换热管内容纳有换热介质,且换热管设于各第一单体电池的旁侧。第一换热片一端连接于换热管、另一端与各第一单体电池接触,使得第一换热片能够实现各第一单体电池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该方案中,利用长度方向与各第一单体电池排列方向相同的换热管来流通换热介质,从而使得换热管与各第一单体电池的距离均能够较近,更利于与各第一单体电池进行换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散热片进行导热的结构而言,本申请中利用换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结构换热效率更高。并且,由于本申请中利用第一换热片分别接触各第一单体电池,各第一单体电池的热量能够由第一换热片导向换热管,最终由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吸收。相较于利用导通换热介质的换热管直接接触第一单体电池的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片的体积更小,故利用第一换热片接触第一单体电池的结构使得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换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换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剖视爆炸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三个换热管、第一汇流部以及第二汇流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除去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除去壳体以及各单体电池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换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电池换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5]附图标号说明:
[0036]10

电池模组;
[0037]100

电池换热组件;
[0038]110

第一单体电池;120

第二单体电池;130

第三单体电池;140

第四单体电池;150

换热管;160

第一换热片;161

换热部;170

第二换热片;180

第三换热片;19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池,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换热管内容纳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管设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旁侧;第一换热片,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管,另一端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片能够实现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均为圆柱型电池,各所述圆柱型电池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呈弧形,且所述第一换热片包括第一内弧面,所述第一内弧面贴合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外周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池,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与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换热片分别连接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二换热片能够实现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换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三单体电池,各所述第三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第四单体电池,各所述第四单体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第三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源王辉煌陈伟东梁绍泽王华文王英中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