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89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包括打捞桶,打捞桶的上下两端为贯穿结构,且下端铰接安装有底板,底板通过锁紧机构锁紧,且打捞桶的侧面和底板呈镂空结构,打捞桶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一侧设有配重块使限位板在不受外力下为竖直方向位置,且限位板采用轻质的漂浮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打捞桶内部设置有限位板,在打捞桶进行二次打捞时,可对内部的浮渣起到隔离防止其浮出二次进入到处理池内,打捞完成后,将打捞桶吊装出水面,限位板自动翻转,且打捞时落入在限位板表面的浮渣自动滑落至打捞桶底部,该结构设计,能有效防止打捞桶内的浮渣二次进入处理池内,提高了打捞效率,降低了打捞难度。降低了打捞难度。降低了打捞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渣打捞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浮渣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和浮渣等污染物,人们会将这些污染物排入处理池内,当处理池内的浮渣达到一定数量时,人们会对处理池内的浮渣进行打捞,需要使用浮渣打捞装置。
[0003]现在最常用的浮渣打捞装置,由于重量较轻的打捞桶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打捞桶容易偏斜,造成打捞的浮渣倒出,因此现有技术中还采用重量较大的金属制品的打捞桶吊装在处理池内进行打捞,在打捞桶进入处理池内不会出现倾斜,但是在打捞过程中,鉴于打捞效率的考虑,不会打捞一次倾倒一次,因此,在一次吊装打捞过程中,需进行多次入水打捞后一次性将浮渣倒出。因此,在进行多次打捞过程中,进行下一次打捞时,前面打捞在打捞桶内的浮渣容易在二次进水打捞时,容易出现进水后打捞桶内的浮渣容易随着进入的水二次漂浮出打捞桶外,造成打捞困难和打捞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渣打捞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多次打捞时容易出现前面打捞的浮渣二次进入处理池内,造成打捞困难,打捞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包括打捞桶,打捞桶的上下两端为贯穿结构,且下端铰接安装有底板,底板通过锁紧机构锁紧,且打捞桶的侧面和底板呈镂空结构,打捞桶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一侧设有配重块使限位板在不受外力下为竖直方向位置,且限位板采用轻质的漂浮材料制成。
[0007]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打捞桶内部设置有限位板,由于限位板的一端设有配重块,因此在水上状态其为竖直打开状态,当进入水中后由于从打捞桶下端进入的水对限位板产生浮力使其旋转水平漂浮,在打捞桶进行二次打捞时,可对内部的浮渣起到隔离防止其浮出二次进入到处理池内,打捞完成后,将打捞桶吊装出水面,限位板自动翻转,且打捞时落入在限位板表面的浮渣自动滑落至打捞桶底部,因此,该打捞桶通过限位板的设计,能有效防止打捞桶内的浮渣二次进入处理池内,提高了打捞效率,降低了打捞难度。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对应打捞桶的形状设置为圆形结构,且两端通过转动轴和轴承装设于打捞桶上,且限位板的侧缘与打捞桶内壁间隔一定距离。
[0009]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实现限位板的自动旋转,灵活性较大,进入水中后在浮力的作用下便可实现翻转。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由多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表层、泡沫层和下表层,上表层和下表层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且表面光滑;
[0011]所述下表层的端缘处设有调节轨道,所述配重块滑动装设于调节轨道上。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厚度为0.1

0.2cm,泡沫层厚度为1

2cm。
[0013]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限位板的上表层和下表层主要用于保证限位板的强度,所述泡沫层的设计使得限位板能够受到较大浮力处于水平状态下对打捞桶下部的浮渣起到隔离的作用。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轴的下方并在竖直方向的前端位置处于打捞桶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的自由端抵顶于限位板的下表面使限位板在自重状态下倾斜一定角度。
[0015]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限位板呈一定角度的设计在打捞桶进入水中时按照指定方向旋转。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打捞桶的上端缘向外扩张延伸形成敞口部,且敞口部上设有吊装耳用于吊装打捞装置。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固定臂,固定臂上枢装有手动调节开关,所述固定臂上方的打捞桶上设有卡持臂,所述手动调节开关卡持于卡持臂内实现底板的锁紧。
[0018]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通过锁紧机构对打捞的浮渣进行快速清理,使用便捷。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打捞桶内部设置有限位板,在打捞桶进行二次打捞时,可对内部的浮渣起到隔离防止其浮出二次进入到处理池内,打捞完成后,将打捞桶吊装出水面,限位板自动翻转,且打捞时落入在限位板表面的浮渣自动滑落至打捞桶底部,该结构设计,能有效防止打捞桶内的浮渣二次进入处理池内,提高了打捞效率,降低了打捞难度。
[0021]2、本技术的转动轴的下方并在竖直方向的前端位置处于打捞桶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的自由端抵顶于限位板的下表面使限位板在自重状态下倾斜一定角度,可使打捞桶进入水中时与水接触面积较大,进而受力面更大,可使其按照指定方向旋转。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限位板在自由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中的剖视图;
[0026]图4是图1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打捞桶1、敞口部1a、吊装耳1b、底板2、固定臂2a、手动调节开关2b、卡持臂2c、锁紧机构3、限位板4、上表层4a、泡沫层4b、下表层4c、调节轨道4d、配重块5、转动轴6、轴承7、限位件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9]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包括打捞桶1,所述打捞桶1的上端缘向外扩张延伸形成敞口部1a,且敞口部1a上设有吊装耳1b用于吊装打捞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铁链或挂钩与吊装耳1b固定连接,且与外部吊装设备吊装在处理池的上表面作业。打捞桶1的上下两端为贯穿结构,且下端铰接安装有底板2,底板2的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3锁紧,且打捞桶1的侧面和底板2呈镂空结构,保证打捞桶1进入处理池时能快速的从镂空处进入水,使打捞桶1快速进入处理池内,防止其漂浮在水面。打捞桶1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板4,限位板4的一侧设有配重块5使限位板4在不受外力下为竖直方向位置,且限位板4采用轻质的漂浮材料制成。使用前,在自然状态下,因为配重块5的原因,限位板4在竖直方向位置,当打捞桶1进入水中时,限位板4通过打捞桶1下方进入的水对限位板4提供一个向上的浮力,使限位板4处于水平状态,将打捞桶1的底部与上部隔离防止底部的浮渣浮出。在本实施例中,当限位板4在水中处于水平状态时,上表面与打捞桶1的上端具备一定高度差,可保证在二次打捞时,浮渣能顺利进入到打捞桶1内。
[0030]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具体的,所述限位板4对应打捞桶1的形状设置为圆形结构,且两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捞桶(1),打捞桶(1)的上下两端为贯穿结构,且下端铰接安装有底板(2),底板(2)通过锁紧机构(3)锁紧,且打捞桶(1)的侧面和底板(2)呈镂空结构,打捞桶(1)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板(4),限位板(4)的一侧设有配重块(5)使限位板(4)在不受外力下为竖直方向位置,且限位板(4)采用轻质的漂浮材料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对应打捞桶(1)的形状设置为圆形结构,且两端通过转动轴(6)和轴承(7)装设于打捞桶(1)上,且限位板(4)的侧缘与打捞桶(1)内壁间隔一定距离。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浮渣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由多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表层(4a)、泡沫层(4b)和下表层(4c),上表层(4a)和下表层(4c)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且表面光滑;所述下表层(4c)的端缘处设有调节轨道(4d),所述配重块(5)滑动装设于调节轨道(4d)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池张华侯明明秦海霞柳菁翠韩省社易路任立力唐于涵罗星李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