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76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逆变器壳体内有PCB板,PCB板设有升压单元与逆变单元、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与升压单元相邻,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与逆变单元相邻,散热装置位于临近所述散热片组的位置,为散热片散热;第一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一散热片组背面临近散热装置的一端;第二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一散热片组背面远离散热装置的一端;第三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二散热片组背面临近散热装置的一端;第四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二散热片组背面远离散热装置的一端;还设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四个温度采集装置、散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接收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并控制散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提高了散热合理性。提高了散热合理性。提高了散热合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合理散热的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逆变器采用2路温度采集,分别采集升压部分散热片组和逆变部分散热片组温度。在需要散热情况下,风扇开启后容易出现靠近风扇部分的散热片降温快,远离风扇的散热片降温较慢,同时温度采集点固定位置分布不当,就会导致风扇时停时启,在安静环境下,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以解决温度采集位置设置不当导致温度采集准确度低、散热不合理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在逆变器壳体内部设有PCB板(印刷电路板),所述PCB板设有升压单元与逆变单元、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升压单元相邻,用于为升压单元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与逆变单元相邻,用于为逆变单元散热;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位于临近所述散热片组的任意位置,用于为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散热;第一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一散热片组背面临近散热装置的一端;第二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一散热片组背面远离散热装置的一端;第三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二散热片组背面临近散热装置的一端;第四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二散热片组背面远离散热装置的一端;还设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温度采集装置以及散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接收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并控制散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0005]通过上述结构中温度采集装置位置的布置,提高了采集的精准度,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因靠近散热装置部分的散热片降温快,远离散热部分的散热片降温较慢所导致的远离散热部分的散热片在未降低到合适温度时散热装置就被关闭的问题,且在散热片上设置两处温度检测点可有效地防止某一路温度检测装置损坏,从而散热装置不能接收到启动信号而导致的逆变器过热损坏的问题。
[0006]进一步地,散热装置为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风口正对第一散热片组宽度方向一侧,所述第二风扇风口正对第二散热片组宽度方向一侧,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温度采集装置与第二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控制第一风扇的开启和关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三温度采集装置与第四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控制第二风扇的开启和关断。
[0007]进一步地,温度采集装置为NTC热敏元件。
[0008]进一步地,逆变器壳体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采集的精准度,有效地防止了在关闭散热装置时,远离散热装置部分的散热片还处于温度过高状态而导致逆变器电路损坏的情况发生,
且可防止某一路温度检测装置损坏,从而散热装置不能接收到启动信号而导致的逆变器过热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逆变器壳体内部PCB板立体结构示意图的第二视角;
[0013]图3 为图1中逆变器壳体内部PCB板立体结构示意图的第三视角;
[0014]图4为图1中第一散热片组的方向示意图,其中Y方向代表第一散热片组的宽度方向,X方向代表第一散热片组的长度方向,图中箭头表示第一风扇风口朝向;
[0015]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框架示意图;
[0016]图中,PCB板10、第一散热片组20、第一温度采集装置21、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第二散热片组30、第三温度采集装置31、第四温度采集装置32、散热装置40、第一风扇41、第二风扇42、控制单元5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阅图1

图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在逆变器壳体内部设有PCB板10(印刷电路板),所述PCB板10设有升压单元与逆变单元、第一散热片组20、第二散热片组30,所述第一散热片组20与升压单元相邻,用于为升压单元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0与逆变单元相邻,用于为逆变单元散热;散热装置40,所述散热装置40位于临近所述散热片组的任意位置,用于为第一散热片组20和第二散热片组30散热;第一温度采集装置21,位于第一散热片组20背面临近散热装置40的一端;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位于第一散热片组20背面远离散热装置40的一端;第三温度采集装置31,位于第二散热片组30背面临近散热装置40的一端;第四温度采集装置32,位于第二散热片组30背面远离散热装置40的一端;还设有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分别与第一温度采集装置21、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第三温度采集装置31、第四温度采集装置32、散热装置40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0可接收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并控制散热装置40的开启和关断。
[0018]通过上述结构中温度采集装置位置的布置,提高了采集的精准度,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因靠近散热装置40部分的散热片降温快,远离散热部分的散热片降温较慢所导致的远离散热部分的散热片在未降低到合适温度时散热装置40就被关闭的问题,且在散热片上设置两处温度检测点可有效地防止某一路温度检测装置损坏,从而散热装置40不能接收到启动信号而导致的逆变器过热损坏的问题。
[0019]例如,在采用上述逆变器结构的前提下,逆变器处于空载状态时,在第一温度采集装置21采集到8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50时,控制单元50发出启动信号启动散热装置40,散热装置40开始对第一散热片组20进行降温,当第一温度采集装置21和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均采集到5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50后,控制单元50发出关断信号关闭散热装置40,避免由于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的采集处比第一温度采集装置
21的采集处降温慢而导致的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的采集处温度未达到理想温度时而过早关闭散热装置40的情况。具体散热装置40的开关条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对控制单元50进行设定,在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逆变器结构的前提下均可实现防止散热片组温度过高的目的。
[0020]优选的,散热装置40为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包括第一风扇41和第二风扇42,所述第一风扇41风口正对第一散热片组20宽度方向一侧,所述第二风扇42风口正对第二散热片组30宽度方向一侧,所述控制单元50根据第一温度采集装置21与第二温度采集装置22采集到的信号控制第一风扇41的开启和关断,所述控制单元50根据第三温度采集装置31与第四温度采集装置32采集到的信号控制第二风扇42的开启和关断。
[0021]所述散热装置40可设置在逆变器壳体上也可以选择集成在PCB板10上,只要是能够将风力送到散热片组处的安装位置均可适用于本技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壳体,在逆变器壳体内部设有:PCB板,所述PCB板设有升压单元与逆变单元、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升压单元相邻,用于为升压单元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与逆变单元相邻,用于为逆变单元散热;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位于临近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的任意位置,用于为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散热;第一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一散热片组背面临近散热装置的一端;第二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一散热片组背面远离散热装置的一端;第三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二散热片组背面临近散热装置的一端;第四温度采集装置,位于第二散热片组背面远离散热装置的一端;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温度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辉郑习坤冉润田胜明陈海飞曾酌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